新浪财经 银行

金融业为实体吹暖风:前3季实体经济贷款增加13.9万亿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来源 金融时报

原标题 出实招 想新招 支妙招 金融业为实体经济“吹暖风”

本报记者 张末冬

“金融机构不仅给我们融资,还针对我们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全兴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省纺”)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国有外贸企业。结合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情况,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广东省纺一直有着不同形式的合作。

进出口受内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企业经营起起伏伏。杨全兴坦言,今年,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使得广东省纺不少分公司订单不足,资金紧张。不过,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依然陪伴左右,给予支持。

这是在多项利好政策支持下,实体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增强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国多措并举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向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夯实自身能力并不断创新,银行敢贷能贷愿贷,保险业强化保障、增加供给,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扩大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渠道,共同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金融助力。

金融之水流向实体领域

“六稳”目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无一不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要实现这些目标,金融行业责任重大。

“今年,在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鼓励下,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总结道。

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落地,例如,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了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引导资金流向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监管层还在疏通渠道上“做文章”,今年8月,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推动了市场利率下行,实体经济获得了实惠。

另外,温彬提到,今年对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补充力度的加大值得关注。“中小银行在支持民营小微方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但受到资本限制,不能最大化发挥作用,所以监管降低了永续债和优先股的门槛,加快上市速度,创新资本补充工具,间接增强了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更好地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他说。

总体来看,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调动信贷、债券、股权、保险等资金,为“六稳”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今年前三季度,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4万亿元,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了1个百分点。债券投资力度加大,银行新增债券投资4.7万亿元,保险资金新增债券投资5000多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投资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占全部专项债的比重超过了80%,有力支持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

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养老、健康、农业、家政、巨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今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付金额达到9411亿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通过融资增信,帮助174.2万家企业获得银行融资3719亿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经济下行压力逐步缓解。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

多渠道多方式保驾护航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央行实施三次降准,并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使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状态,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在监管政策方面,在保持严监管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适度调整监管节奏和力度,并引导金融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3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两增”为重要目标,在信贷投放、成本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深化专业机制建设、优化信贷服务技术、研究完善监管政策、健全信用信息体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

在此框架下,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完善自身能力建设,补齐短板,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作为资金来源的主力军,银行业今年以来不断加力。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了9000亿元,今年新增近3000亿元,预计全年普惠金融贷款将突破1万亿元。网商银行独创的“310”贷款模式,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全流程线上操作,目前服务小微企业已达1700万家,3年时间翻了10倍。

保险则发挥了增信与保障作用。例如,人保财险探索小微企业信用增级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通过风险保障、融资增信、险资直投等多种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平安产险旗下的“乐企e生”小微免核产品由平安财产一切险、平安公众责任险、平安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组合而成,通过为企业财产、企业员工以及顾客提供多重保障使小微企业获益。

在上述广东省纺的案例中,正是金融机构提供的多种服务帮助企业平稳应对挑战。例如,到今年4月,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为其办理2亿元出口卖方信贷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期限1年,当前业务余额1亿元。再如,针对广东省纺在国外有很多家工厂、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量身打造了风险保障产品,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安全伞”。

此外,资本市场今年也有新动作。6月13日,备受瞩目的科创板正式开板,有利于丰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更具弹性的资本市场。除此之外,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持续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发展,债券品种推陈出新,均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不断创新应对挑战

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金融业最重要的“锚”。近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要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努力支持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和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实施,进一步做实普惠金融,改进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撰文强调,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着力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激励相容机制,抑制金融脱实向虚,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薄弱环节。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不仅需要实打实的“硬功夫”,更需要“巧功夫”。

而“巧”无疑要从创新中来。仍以广东省纺为例,杨全兴在采访中对《金融时报》记者谈到,基于集团上下游有很多中小微企业,银行设计了供应链融资,以龙头企业为信誉承载点,帮助中小微企业脱困。他表示,在当前背景下,金融业和实体企业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共渡难关。“金融机构应提供更深度的、中长期的合作,同时,真正强化科技手段,将金融服务深入到小微企业这些‘毛细血管’中去。”他说。

此外,董希淼表示,应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政策,以“几家抬”的方式,通过综合施策,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统筹协调,逐步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从长远看,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通过改革法律、税收、管理等方面不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显性制度和隐形壁垒,降低小微企业各种不必要的负担,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