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南粤银行赵俊宏:中小银行转型发展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11月19日消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四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共建金融新秩序”为主题。广东南粤银行副行长赵俊宏出席活动并演讲。

赵俊宏认为,受到市场和监管两方面的影响,中小银行过去的业务模式、经营模式在当下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对此,赵俊宏认为中小银行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包括降杠杆,把同业占比降下来;降风险,回到低风险偏好的业务;降资本消耗。二是做到比例协调、期限匹配、储备充足、灵活调整。三是坚定走小微普惠金融之路。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赵俊宏:谢谢主持人。各位尊敬的领导、同行来宾:

大家下午好!

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把我对于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做一个汇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刚才刘行长和戴行长讲的,他们都是大银行,北京银行三万多亿,南京银行一万多亿,虽然戴行长讲到中长期困难、困局,但我相信他的感受还不深刻,因为三万多亿的体量非常大,但是我们是比较小的中小银行,中国有4000多家银行,像北京、南京应该都排到前30名,北京应该在20名左右,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银行的同业,但是我想90%多的中小银行对现在的环境更有体会,就是中小银行的生存环境确实是在过去一年,2019年应该是遇到的比较大的变化。我昨天从深圳过来,我穿着短袖,确实忘了看天气预报,我没有带毛衣和羽绒服,路上冻得要死,非常冷,因为在深圳穿短袖,到这边穿一个西装就足够尊重了。昨天晚上在路上走的时候冻得发抖,我觉得面对冬天,我们所做的准备可能还远远不够,就这么一个体会。

进入主题,打造强大的资产负债表。两部分:1.中小银行面临的变局;2.中小银行的对策。

除了整个经济的下行,包括“贸易战”背景之外,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三个关键词:1.利率市场化;2.严监管;3.包商事件。

美国利率市场化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概到1980年结束,美国的银行数量从18000多家一直减到7000家,一半的银行不存在了,7000多家银行倒闭了,现在可能有五六千家,银行数量急剧减少,基本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存款上升,利差缩窄,所以很多银行追求高收益,包括也是高风险的资产,比如房地产,包括拉美的贷款,同时银行股价大幅扩张,整个的结果就是在15年期间大概死了一半银行,有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存款成本上升最快的,但是它又不具备透支高风险的能力,他又做高风险的产品,所以美国的银行大概死了7000多家。

在座做银行的知道存款还是有管控,50%的涨幅,存款真正放开应该是2014年,因为存款上升,导致中小银行选择高收益的贷款资产弥补存款成本上升,同时贷款又是高风险的,最后导致风险的爆发。这是我们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中小银行。

第二个问题是严监管,中小银行很大的压力在于监管,监管趋严很多非标不能做了,同业的资管不能做了。我想整个放在更长的周期看我们的监管变化可能更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去看待监管政策的走向,包括整个市场走向。整个市场和大的周期(这是经济学家总结的,不是我总结的),在次贷危机大概评价是1929年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1990年之前是市场自由占主导,所以导致信贷扩张,金融混业,结果是贫富分化,最后导致资产泡沫、金融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西方主流国家转向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理论强调政府干预、财政扩张、金融分业,当时的金融管得比较严,结果就是金融稳定、贫富差距缩小,五六十年代美国是非常美好的,都是资本阶级,但是有一个问题效率下降,这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经济。过了大概10年,这10年当中,整个世界很少发生金融危机,基本没有大的金融危机,到70年代末,强调大规模减税,包括政府干预,包括完成利率市场化,推进私有化,当时中国在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主要的逻辑也是减少政府干预,还给市场。从70年代的结果,也是导致贫富分化、资产泡沫、金融危机,最后货币宽松的结果可能就在2008年、2007年发生了次贷危机。在次贷危机以后,巴塞尔协议,加强金融监管成为各国的共识。2010年之后政策回到政府干预、强监管。2010年之后,全世界的贫富分化也是又上一个高点,不光是中国,整个世界的贫富分化又到了一个高点,到现在又打“贸易战”。我们未来面临严监管的环境可能不是一两年,可能不是十年八年,有可能是更长的周期。中国的严监管从2016年提出来4号文,包括后来的资管新规治理乱象已经比西方国家晚了七八年,中国大概是2016年之后真正比较严。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中国银行业在两个问题上受到冲击,第一个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在很多国家80年代就结束了,韩国、日本都是80年代、90年代结束了,中国现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冲击最大的是利率市场化,同时中国又受到最新的严监管的影响,所以对中小银行来讲受到市场和监管两方面的影响,对整个过去的业务模式、经营模式有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今天讲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转型和发展的背景。

2019年5月包上银行被接管事件,这个对中小银行影响非常大,很多人把这个叫作“后包商时代”,意味着把同业刚性兑付打破。现在同业的流动性一度呈现一个冻结的状态,6月份的时候同业发行中小银行基本是0。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去产能、降杠杆,经营主体要有退出,这可能是偶然事件,但是有它的必然性,加快了利率市场化。

在三个背景之下,我觉得中小银行,特别是像大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来说好日子结束了,但是是不是苦日子开始了?从原来做同业业务有利差,从基本利率、政策利率有法定利差都没有了,现在的便利利差,就是支付,我们通过支付,因为银行是一个支付手段,银行通过支付可以拥有大量的活期存款,这个支付手段也有可能被剥离,便利利差也没有了,因为大家知道微信、支付宝,包括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整个的支付跟金融的分离可能让银行的便利利差也不存在,未来银行的利差会越来越薄。

后面我想简单汇报一下中小银行的对策,也是抛砖引玉,讲得不一定对。首先汇报一下南粤的两个做法,南粤银行资产规模2000多亿,分行在国内除了广东省有13个城市之外,在重庆、长沙有两个分行。总存款1510亿,净利润16.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2%。不良率从1.95%降到1.59%,拨备覆盖率从218上升到278,所以我们的不良率还可以进一步下降,下降到1也是可以的。还有同业负债占比,原来同业负债占比是卡着监管要求在做,是30%,现在同业负债占比达到17%,因为同业负债期限错配比较严重,同业占比下降有利于我们的流动性优化。

有三个方面是应对这个变局比较重要的方面:

(一)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前一段时间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一家企业如何才能够持续成功,就是不说曾经成功,能够持续成功,后来我们看了国内外很多案例,包括华为、平安、腾讯,包括国外的很多失败案例,有可能很多因素没坚持住就失败了,我们觉得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自我约束,这里面的自我约束第一个就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第二个是清晰的业务规划,第三个是强大的执行体系,第四个是严格的内控管理。这里面有顺序,顺序不能打破。自我约束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降杠杆,同业占比降下来。第二个是降风险,现在回到低风险的偏好业务,第三个是降资本消耗,在过去两年没有外源资本补充的情况下,两年资本充足率从10.7%提高到11.7%。

(二)打造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次贷危机以后,摩根大通的银行CEO说过一句话,要建立一个要塞式的资产负债表,他是唯一一家大行在次贷危机没有被打垮的,像花旗、美林很多银行都受到重创。我强调的资产负债表有四个方面:1.比例协调;2.期限匹配;3.储备充足;4.灵活调整(有弹性)。

(三)坚定走小微普惠金融之路。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占比83%,民营企业90%,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0%。

金融供给侧改革在整个经济供给侧改革当中是核心的地位,如果要改善中小企业的供给对于资金资源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中小银行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主体,也呼吁国家政府各个方面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和支持,这样中小银行能够服务好中小企业,才能根本上推动我们的经济供给侧改革包括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