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国际探讨:创新、合作、挑战、机遇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0月12日消息,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今日在京举行。英国普惠金融委员会主席古沛勤爵士、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金融机构局亚太区局长 Rosy KHANNA、美国大都会人寿基金会亚洲区负责人Krishna THACKER、Visa公司副总裁麻少华等嘉宾出席主题对话环节,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以下为主题对话实录:
主持人 贝多广:感谢张行长的精彩主旨演讲,下面我们进入到主题对话,今天上午有两场主题对话,这是今年论坛与往年有所不同的地方,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一个重要的考虑,我们要控制时间。第一场对话的主题是“创新、合作、挑战、机遇”,我们要请出的这场对话嘉宾,他们是英国普惠金融委员会主席、英中贸易协会董事及候任主席古沛勤爵士(Sir Sherard COWPER-COLES KCMG LVO)、Visa公司副总裁麻少华(Marco MA) 先生、美国大都会人寿基金会亚洲区负责人Krishna THACKER先生、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金融机构局亚太区局长 Rosy KHANNA先生。
现在有请这四位嘉宾上场。
下面我们单刀直入,直入主题。今天早上已经看到很多的讨论,都关注的是创新、合作、挑战和机遇,我们从古沛勤爵士开始,古沛勤爵士,非常高兴在这儿见到您,您是非常深度地参与了国际普惠金融论坛,三年之前您就参与了;同时,您也带来了有关英国普惠金融框架很多的信息。汇丰银行在这方面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汇丰银行在这之前三年也是我们主要的支持者。您能否谈谈英国最近这些年有些什么样的进展?特别是大家都知道,在英国伦敦是创新的中心,尤其是金融创新的中心,大家的期待也非常得高,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最近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方面有些什么最新进展吗?
古沛勤爵士:谢谢贝教授,我首先要告诉你,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就像您说的,我五年之前第一届国际普惠金融论坛就参与了,我是代表英国普惠金融委员会来的。
英国普惠金融委员会是解决在英国普惠金融的问题。过去五年中,虽然在英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中国,你们已经迎面应对这个挑战,并且进展大大超过了我们,你们使用一系列政策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你们可以称为统一战线,像您贝教授的普惠金融研究院,许多银行业有专门的普惠金融部门;在中国的银保监会也有专门的普惠金融部门,在英国是没有这些的。英国有点像伦敦公车,有时候很长时间车不来,过段时间又一下来了两辆。在英国有两位部长是负责普惠金融的,英国金融财政部是负责设定政策的,但我们没有任何储蓄,没有任何恢复力。所以,我们有很大的金融风险。
我们希望实现的是让英国人实现可支付的信用贷,在几年前,我们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事件,由于社会公共住房倒塌,导致这70人死亡,而且这70个人都是收入非常低的人。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信用问题,在英国接受的所谓普遍信用,其中6种福利把它综合在一起。在金融教育方面,我们也想邀请贝教授和中国的代表来参与在伦敦下一年将举行的金融教育峰会。我们也要考虑中小企业,以及普惠金融交汇之处。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获得信用也是非常得困难,交易商金融和我们自己个人金融和企业金融之间也经常出现交叉重复的地方,有时候也造成了混乱。五年之前,您翻译英国普惠金融委员会的报告为中文版,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国所做的工作中学到同样的工作,和你们从我们这里学到的应该一样地多。可以说,我有个英国梦,实现在英国普惠金融的英国梦。
主持人 贝多广:很有意思,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很自豪,在普惠金融方面,英国人把他们骄傲的头颅低下来向中国人学习。
下一位是VISA公司的副总裁麻少华 (Marco MA)先生,麻总,因为在所有的国际著名大的金融机构里,我知道,VISA是在全球非常积极的普惠金融推动者,包括在欧洲、非洲、中国都有。我也知道您原来到中国负责中国业务之前,很长时间在台湾做了VISA的总经理。根据您的经验,VISA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是怎么推动的?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可以与我们来分享的?
麻少华 (Marco MA):对VISA而言,成为一个企业公民,VISA倡导和实践,希望对客户是负责任的创新,我们不但要提供方便、安全、可靠而且可以负担的支付工具给客户,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正确的金融教育,树立消费者正确的金融消费观,使得消费者可以成为负责任的金融消费者。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个教训,不是成功的例子,但给了我们很多经验。2005年我接任VISA台湾区的总经理,三个月后台湾就发生了卡债危机或双卡风暴,其实就是信用卡以及贷记卡;另外是无担保小额信贷。从消费金融的金融供给侧来看应该是可持续的做法,需求面来看是可以负担的,但这个做法为什么会造成台湾这么大的问题,银行作为营运营销方面完全失控,风险也失控;消费者这端也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所以产生这个信用风暴。
我也和信用卡几家老总谈过,对台湾而言,当时我们金融普及性已经非常高,有2300万人民,但在金融账户里,平均一个人有4个账户,包括婴儿都算在里面。信用卡或贷记卡持卡人有900万,平均每个人有4张信用卡,申请已经是很普及了。但我们有个很好的联合征信系统,所有的信用记录银行都可以看得到的。这个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我和银行老总谈过,他们告诉我几个小故事,当时在联合征信里看到风险比较高的借贷余额,以前都是50万台币(约10万人民币),但当时已经到了200万台币,也就是说这些消费者都已经还不起最低缴款了,但银行还在持续放贷,继续供给。消费者可以很轻易地从另外一家银行拿到信贷资金或另外的申请的卡片银卡、金卡,消费者可以源源不断拿到金融服务、贷款和额度,他就尽量消费,过度消费。
银行看到这个资讯,甚至有位老总告诉我,有一次应酬回去办公室灯火通明,就疑惑大家为什么都在,一看所有的sales都在,一个sales座位后面还有两个小板凳,一个sales还请了两个工读(生)帮他再处理业务,当时的情况是,每个人都是赚大钱,银行赚大钱,Director sales也在赚大钱,消费者也赚钱,好像大家都获利。在2005年底发生卡债危机,当一个银行贷款停止,整个系统就出状况了,当时有900万信用卡持卡人里就有将近100万人还不起款,造成金融系统连锁性风险,就不只是信用卡、小额信贷,它的影响层面非常得广。
从这个事件来看,监管部门也被责难,被认为监管也不到位。所以,从2006年,我们在普惠金融做法上完全就变成金融教育,所有的产业、银行公会和所有的银行就开始把所有普惠金融里的重点放在金融教育,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我们在训练种子教师,深入学校、社区,一共有6000场次,面对面地培训,接受培训的人已经到达100万人,这是很漫长的过程,到现在还在持续不断,这是非常大的教训。
普惠金融来看,怎么样做到健康、负责任是非常关键的。树立负责任的金融消费者,银行端也要尽到企业社会公民的责任。这是很好的借鉴,也是我们在推动的一个重点。
主持人 贝多广:谢谢麻总。在其他地区,包括台湾这样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很多事情,对于我们大陆现在在做的普惠金融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下一位嘉宾是Krishna THACKER,他是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基金会亚洲总监,大都会人寿基金会在全球普惠金融事业当中是非常积极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player参与者,特别是最近几年他们在推动金融健康概念方面是个重要的鼓吹者。
Krishna THACKER,非常感谢,我们知道美国大都会人寿基金会非常积极地促进全球普惠金融的,尤其在近些年来,您一直一直也在倡导金融健康的理念,您能不能告诉我们,大都会人寿基金会在全球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工作?尤其在倡导金融健康方面。
Krishna THACKER:谢谢,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两年之前我就想来这里,之后护照丢了,所以非常高兴两年之后能够来到这里。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大都会人寿基金会,我们基金会在2013年承诺要投资2亿美元实现普惠金融,我们也希望能够促进10亿人口,40个地区,于是我们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买卖了工作。我们发现,实现普惠金融本身是个挑战,因为它更像受到供给侧技术的驱动,一方面要确保大家能够获得金融,(控制)获得金融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提高获得金融的条件,使我们有健康的金融,高质量的金融,负责任的金融;第三我们要考虑成果,低收入客户在使用普惠金融时能获得什么样的成果,到底这样的健康健康与否。很多时候这样的问题(答案)会不一样,我们有个非常简单的平台,有8个指标,告诉你到底你的金融是否健康,对于政策制定者,参与者和决策者来说,一定要知道,除了获得性和使用率之外,还要知道它的成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大家可能所取的名字不太一样,不管我们取的名字是怎么样的,我们要更好地清晰表达,金融健康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叫金融健康,不知道别人的称谓是怎么样的。
主持人 贝多广:下一位嘉宾是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机构局亚太区局长Rosy KHANNA。Rosy,大家都知道世界银行在构建普惠金融系统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机构,世界银行提供了很多研究报告,包括有一些普惠金融方面的指标等,你是否在这块有更多全球的视角,尤其是在全球的普惠金融状况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下,能否评论一下目前中国普惠金融的情况,怎么把中国普惠金融当前发展阶段、中国模型与世界其他地方进行对比?
Rosy KHANNA: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想回到第一个原则,再谈一谈负责任的金融。为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呢?因为我们需要强调一下负责任的金融实际上是关于我们要透明地去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给到那些被金融系统隔绝的部分比较脆弱的人群,对我们来说,我们进行的所有讨论实际上是始于2010年,当时我们确实是在新兴市场面临很多危机,最大的新兴市场就是印度,这个危机实际上慢慢的从一个阶段不断去发展,当时出现了很多负债,尤其是在一个州农民债台高筑,所以这就导致了世界银行采取的一些行动。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来构建所谓的斯马特运动(智能运动),当时斯马特运动开始时的目标是要去解决整个金融机构的需求,当然还有客户的需求,来帮助他们做正确的事情。
在中国有一些更早版本的斯马特运动的原则,而且在最早签署方中就有南昌的小微信贷公司,还有CFPA(中国扶贫基金会),都是早期参与到斯马特运动中的机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央行非常积极地去响应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一些需求,他们有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所以实际上我们中国在这块确实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使命,即要实施负责任的借贷和金融。
我们也看到了他们采取的其他一些行动,如阻止或暂停一些P2P不良的贷款,和东盟也有一些合作开展相关项目。
中国普惠金融的状况已经走在非常前列了,尤其是在负责任金融方面,如何积极地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去满足这些脆弱人群的希求,更多的是他们在引入技术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去注意这些技术的引入或使用带来的一些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高度的认可,为什么技术能够赋能。
中国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是非常好的,但现在的工作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没有做。
主持人 贝多广:非常感谢,世行对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的事业高度评价的。今天我们有一些关键词,如包容性、健康和负责任的金融。当然还有创新、合作、挑战和机遇,想问一下四位尊贵的嘉宾,可以选择这些关键词中的一个来发表你的个人观点。
古沛勤爵士:非常感谢贝教授,我会选择健康。因为我觉得健康事关于整个国家金融健康,是一个文化问题。在英国尤其是如此,在美国也是,他们现在没有专门的储蓄文化,是一个过度开支消费的文化,有一些奢侈和浪费的,所以在英国最开始有信用卡的时候是50年前,当时VISA的竞争对手有一个标语,意思是大家尽可能去花掉你的工资。为什么强调金融教育?金融素养?这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变得在金融财务上更健康。即使是最贫困的人,他们实际上都没有办法去储蓄,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养成这种储蓄的文化和习惯。
就像VISA支持今天的论坛一样,Marco能够支持英国普惠金融委员会工作的话,我也觉得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在座有法兰克福商业学院的代表,昨天我们谈到中国和德国的区别非常大,德国是过度的储蓄,而在英国是不进行储蓄,所以我们要构建这样一个金融健康的社会,需要保持这样一个储蓄的文化,所以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
麻少华:我们有很大的目标是帮助小微企业赋能,让他们有很好的运营能力,把他们导入到我们所谓支付的生态系统里面,这是很重要的。VISA从一开始有持卡人、商店、商户进行交易,如果业务要成长更多的话,势必有很大一部分要从小微企业开始,他们需要的其实不只是富裕他们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利用创新的科技才能在这个竞争环境里找到立足点,希望帮助他们进入这个生态系统里,这是我们一个目标跟方向。
Krishna THACKER:我也想继续延续一下刚刚讲到的,我们都认识到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在扶贫方面也是,我们帮助了许多人脱贫,这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看到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认可,要承认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去保证这些人能够持续脱贫,以及在普惠之后我们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做一些什么?
要从交易型转型。
交易型方面是很好的开端,如何能够用这些非常好的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让我们更好地去关注个人的财务状况,有几个方面可以供大家参考。
1.定义。我们和贝教授在合作的一个项目,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财务健康到底是什么,而不只是普惠金融。因为在美国也好,在韩国等很多国家,我们都有相关的项目。我们的核心就是和一些大型的经济体进行合作,我们有很多的员工,有一些非正式的就业岗位,作为决策机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财务健康长期目标是怎样的,所以从金融健康的角度,我们要更好地去定义,不仅对于他们,对于他们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仅要提供定义,还要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这个项目可能是一个两年半的项目,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2.测量。我们测量财务健康,要去测量哪些人是财务上健康的,然后给他们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去改善他们的金融健康。如在支付方面,我们现在是支付非常的容易,这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见得完全就是一件好事。有很多研究表明现在支付非常便捷,所以在储蓄方面就变得更难了。所以支付的便捷一方面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减少储蓄。那怎么可以用同样的技术使人们更好的进行储蓄呢,这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需要去提供解决方案的。
谢谢!
Rosy KHANNA:我非常喜欢这四个关键词,我想解释一下我到底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现在所有的机会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从全球角度来看,伴随机遇而来的就是挑战,这就是硬币的两面性。我认为现在的机遇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多方的合作,我们是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去实现我们自身所设定的一些目标的,而且创新也需要同时发展,才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显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进步,我们不能使用历史上曾经使用的一些方案了,那些已经过时了,所以我们不仅看到了现在有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是来自于我们面前所面临的机遇。
举例,负责任金融论坛2010年开始的,当时之所以诞生这个论坛,是我们与BMZ(音)、联合国扶贫协商小组一起合作去做的,它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大家去探讨,对于人们的金融健康非常重要,这就导致我们出现了负责任的金融原则,也就随之产生了我们与20国集团之间的一些互动和合作,还有一些关于金融健康的诊断工具。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机遇确实非常之大,我们不能够单枪匹马地去做,我们需要合作,我们需要各方的加入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目标。
所以我非常喜欢主持人刚刚提出所有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都非常重要,这与我们今天所探讨的所有话题也是高度相关的。
主持人 贝多广:非常感谢所有的嘉宾刚刚所提供的真知灼见。刚才这个对话给我们的时间很短,但对于中国在推进普惠金融还是很有价值的,哪怕就是火花观点的碰撞,但是给我们很多的信息。用热烈掌声感谢四位嘉宾。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