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李思敏:新时期广东外贸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金融杂志

关注

作者:李思敏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巡视员

2018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通过加征关税挑起贸易摩擦,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贸易、产业等经济领域发展。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对美贸易额约占全国中美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贸易、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但经过多年来的贸易转型升级,广东经济韧性增强,产业结构完整,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为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根本支撑。

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广东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在美国已加征的2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关税清单中,广东共涉及6842种商品,受影响商品出口规模约占全省贸易出口的8%。数据显示,加征关税已对广东对美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8年广东贸易企业对美国的进出口规模87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较全省进出口增速低3.9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广东省对美国贸易收付款折合312亿美元,同比下降3.6%,较全省贸易收付款增速低1.7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产品附加值低且对美国依赖度高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不具备技术优势、议价能力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订单、利润下滑情况比较明显。据调查发现,广东对美国出口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主要为批发业、皮革毛具、金属与非金属制品、家具、木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相关出口企业在美国产品销售价格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订单下滑;另一方面出口企业被迫降低产品出口价格,从而影响利润。此外,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基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对上述广东商品的出口形成压力。

与此同时,在产业链上具备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广东企业,其产品在美国市场仍然具备一定的刚性需求,拥有较强的定价权,加征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加征关税对这类广东企业影响较小。调查显示,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东省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对美国出口仅出现轻微下滑,仪器仪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对美国出口甚至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除了采取加征关税,美国政府还将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其“实体清单”,禁止相关美国公司向这些企业出口芯片和软件等产品。这些措施对广东电子信息等高科技行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根据2019年5月对广东省内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129家电子信息行业出口企业的一项调查结果,四分之三的企业认为,技术专利外部授权受限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乃至整个产业链产生严重影响。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成果使用费、产品许可费、委托研发费等知识产权费用的对外支出增长较快,占了广东服务贸易费用对外支出的一半以上。在制造业全球化的今天,美国限制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对华出口,不仅影响双边进出口贸易,更使广东乃至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条面临断裂风险。

广东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坚定

面对贸易摩擦造成的外部冲击,广东企业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负面影响。一是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改进与其他国家的双边经贸关系。在第125届广交会上,广东商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订单成交额增长9.9%,占此届广交会总成交额的35.8%。二是积极与美国进口商协商,分担新增关税成本。抽样调查显示,七成左右广东企业表示新增关税成本由美方承担。三是通过多种方式规避贸易摩擦的影响。比如,通过转口贸易、跨境电商等形式扩大对美出口,考虑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拉美等国家。四是出口转内销,拓展国内市场。部分企业表示,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庞大的国内市场对优质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

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广东就意识到加快贸易转型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积极推动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促使“广东制造”逐渐从贸易产业链中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比重不断提升。2016年广东一般贸易首次超过加工贸易,至2018年末,一般贸易占比达47%,加工贸易占比下降至36.7%。从贸易主体看,2018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4%,占全省外贸总额的48.9%,高于外资企业比重3.6个百分点。同时,贸易发展新动能充足。2018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72%,进出口总量居全国首位,市场采购出口同比增长2倍;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0.8%,高于进出口总额增速5.7个百分点。事实证明,只有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在贸易产业链中的位置,才能将贸易摩擦的相关威胁降到最低。

当前,广东的加工贸易逐渐从代工贴牌转向自主创新,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生产率提升驱动。例如,在以加工贸易著称的东莞,多数外资企业已从加工贸易转向为一般贸易,三分之一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创建了自主品牌,有一定经营能力的贸易企业也加快“走出去”步伐,将低端的生产力向国内内陆地区或其他国家转移。同时,广东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创新驱动发展已成共识。2018年,广东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8.5%和16.4%,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达到38%。研发方面的投入,不仅提升了广东出口商品附加值,更在突破美国对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出口限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广东拥有自主技术的高端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企业积极拓展市场,捕捉进口替代商机。比如,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涌现出一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高端原材料和设备的研发生产,部分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金融支持广东外贸转型升级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省、贸易转型升级等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盘活优化存量金融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好金融引导与支撑作用,有效增强了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了产业链水平。

一是加强信贷政策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外贸、中小微企业倾斜。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广东制造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信贷工作支持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完善创新型、多品种、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运用,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跨境投资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是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助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搭建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解决中小外贸企业与银行融资对接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增强外贸企业资金流动性。联合广东省经信委、财政厅等部门推动银行设立广东小票贴现中心,缓解小微企业票据融资难题。积极推动企业发债融资,拓宽债务融资渠道。2019年1~5月,广东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25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1.6%。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平均发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1.1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首发“创业创新”金融债,推出供应链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产品,优化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为重点产业和大型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群体提供批量贷款,截至2019年2月,累计帮助9200多家企业获得贷款555亿元人民币。

三是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完善境内外金融同业人民币资金双向融通机制,推动人民币成为经贸往来的重要计价、结算货币。积极开展跨国公司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贷款、境外发债资金回流、发行熊猫债、贸易融资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等多项创新试点业务,切实提升广东外贸企业资金运作效率。截至2019年6月末,广东省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19.0万亿元,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重达35.2%,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交易货币。

四是推进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支持外贸企业发展。2018年以来,出台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外债注销登记业务改革等一系列资本项目改革措施,促进了贸易投融资资金的流入。2019年,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出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有效提升了外贸企业资金结算便利化。2019年上半年,共有3097笔、金额合计59.5亿美元的贸易企业收付汇业务享受了优化单证审核或免于报关信息核验等便利措施。不断完善广东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相继出台货物贸易电子化单证审核、货物贸易收入直接进入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放宽企业跨境融资签约币种要求等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大幅提升了自贸区企业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与此同时,为缓解贸易摩擦负面影响,制定了《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向辖内金融机构提出保障企业用汇需求、便利贸易资金流动、支持贸易新业态稳健发展、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开展外汇避险产品创新等20条贸易投资便利化指导意见,发挥金融手段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作用。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电子化水平,先后推出货物贸易名录登记及贸易信贷报告业务网上办理,节约企业“脚底成本”。截至2019年6月末,该措施已惠及4530家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广东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简化个体工商户开立外汇结算账户的手续,及时出台银行操作指引,支持广东省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2019年1~5月,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3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2%。

进一步推动广东外贸转型升级的思路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当前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贯彻落实好“六稳”措施,积极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贸易企业应通力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广东经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外贸企业建立多元化市场布局。积极组织广东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欧洲、东盟、南亚、非洲等地区举办广东商品展览会,扩大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发挥好广交会等各类进出口展销会平台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实力,增强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广东优秀贸易龙头企业参与到全球贸易渠道体系的战略竞争和布局中,助力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品牌产品扩大出口,大幅提升“广东制造”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市场定价权。帮助广东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升产品的国内渗透率,加大内销比例,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

二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建立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资金安排、人才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培育更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充分利用广东电子信息等行业已经形成的产业集聚、创新意识强的优势,设立基础研究补贴、产业发展基金、研发税费优惠等多种措施,鼓励广东制造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加核心技术储备,提高核心配件和材料的国产替代能力。

三是促进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快推动市场需求强烈的便利化政策在广东尽快落地实施。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现外汇行政许可业务网上办理,为企业经贸往来提供便捷高效的资金结算外汇服务。积极引导港澳资金投向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开展更多的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及时将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政策推广至全省。支持广东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推进各层次经贸合作,组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网。支持和鼓励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加快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持续改善广东营商环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动利用外资向引资、引技和引智相结合转变,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活力。

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改善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差异化信贷政策、抵押补充贷款资金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单融资、出口业务专项融资等提供政策扶持;扩大出口信保规模和覆盖面,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平均费率。另一方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搭建政银企数据服务平台,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健全信用担保制度,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缓释体系,促进产融对接,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同时,推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金融创新,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综合利用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工具和产品,引导和动员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等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