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刘晓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考虑两个着力点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7月22日消息,“中国金融改革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讨会于2019年7月21日-22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出席会议并演讲。

刘晓春表示,金融中心,需要有市场、有可以交易的产品、有参与产品交易的交易者。市场,有各类产品的市场及相应的基础设施。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刘晓春在演讲中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考虑两个着力点。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并且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晓春: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前面都是专家学者做演讲,他们对资本市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都提出了很多宏伟蓝图,我是做实务出身,想谈谈落实方面的问题。

我理解的金融中心应该有三大基本功能——清算、交易、资源配置。清算,包括:银行间货币清算、各类金融产品交易的交割清算,还有大宗商品交易及商品期货交易的交割清算等。交易,包括各类金融产品的交易,外汇、股票、债券、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还有各类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等。资源配置,就是各类投资人、融资人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作为中心,不仅要有上述各类清算、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场所、市场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更需要这些场所、市场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所谓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上述清算、交易、资源配置使用外汇,参与的机构有外资机构就是国际金融中心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当然需要有外币的计价手段,需要有外资机构的参与,但更重要的是,清算可以进行国际间的清算,交易需要有国际机构、交易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投资人和融资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资源是在国际间进行配置。也就是说,许多资金的来源是国际性的,而且融资的去向或投资的标的不一定都在上海,可能也是跨国界的。

所以我们看到金融开放、国际金融市场建设,恐怕不能以传统的工商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是以各种优惠条件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让外资金融机构在本地投资为主要目的。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除了交易所的设施,交易所对上海本地并没有其他投资,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机构、投资人、融资人,来自全国各地,资金也是投向全国各地。

金融中心,需要有市场、有可以交易的产品、有参与产品交易的交易者。市场,有各类产品的市场及相应的基础设施。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开通了“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QDII”“QFII”“RQDII”和“RQFII”,各类金融产品也有了相当的交易量,但,这些业务都是借助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通道实现国际投资资金与上海金融中心的有限对接,上海金融中心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不小的距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寻找新的着力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考虑两个着力点。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并且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是让人民币在国际间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货币储备等作用,但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看,支撑人民币发挥这些作用的人民币清算、汇兑、买卖、借贷的主要中心应该在中国,在中国的上海,而不应该在世界其他地方。大家想一想,美元的国际中心在纽约,英镑的国际中心在伦敦、港币的国际中心在香港。所以我们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在上海,就要围绕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看待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说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来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以,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个中心,首先应该是人民币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设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建设,包括市场、制度、规则、产品等。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国际投资者也希望能分享“一带一路”发展的投资机会。但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瓶颈或问题是,国外很关注但也很迷茫,搞不清楚怎么建设,要建设什么。比如,项目的投资人基本上是中资企业,中资企业中以国有企业为主;项目的融资方式基本上是贷款,贷款银行基本上是中资银行,中资银行以国开行为主等。这一现象,也给外界带来了误解。这一方面说明,目前许多“一带一路”项目市场透明度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渠道和方式单一。有研究呼吁要丰富“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主要是增加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另外是动员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贷款,特别是组织银团贷款,以吸引外资机构参与。我认为应转变动员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融资形式去送钱的观念,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方式、融资工具、融资产品,应该让项目更加市场化,向市场融资,接受市场检验,这样的项目才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向市场分散项目的投资风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产品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

首先,可以利用上海自贸区,在现有各类金融产品市场之外,为“一带一路”项目融资建立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市场规则可以更灵活更开放。如需建立交易所之类的机构,可以完全由市场机构,包括外资机构市场化建立,监管机构只出政策并实施监督。凡是“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的金融产品都在这个市场发行和交易,原则上与现有市场和产品相隔离。有些产品,比如一些用于对冲风险的衍生产品当然可以两个市场互相打通。通俗地说,就是另设一个或几个国际版的市场。刚才潘教授也已经讲到如何落实这一点,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专门开设一个“板”或者市场,甚至可以做一个国际版交易所,交易股权产品、债券产品和各种衍生产品。

其次,这个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以人民币为主,不排除其他币种,但一切由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包括,股票、债券、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与商品期货对接的金融衍生产品等。产品不仅要丰富,更要交易灵活,能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比如,一些产品可以考虑创新性地发行人民币外币双币种产品,比如,一只债券,可以部分发行人民币,部分发行外币;或者债券发行时同时以人民币和外币标价,投资人可以自由选择以人民币或者外币购买。这样的债券,在后期的交易中,会发展出许多交易方式和对冲风险方式。这可以丰富市场可交易产品,活跃市场,也增加市场的吸引力。

第三,进一步完善自贸区账户管理办法。前面有专家讲到,目前上海自贸区账户管理主要为贸易及招商引资项目的投资服务的。考虑到国际金融中心的特点,也考虑到一定时期内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需要,面向“一带一路”融资的金融产品和市场交易,我认为应该丰富它的金融功能,投融资主体都应该开立自贸区账户进行交易。这样,自贸区账户管理,需要考虑:开户人必须包括合资格的投融资人和融资人;账户的使用规则,更多的适应金融投资、融资、交易的需要等,确保金融投资与金融交易项下的资金可以自由、顺畅的进出。与贸易项下资金进出不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资金进出的效率要求非常高。

第四,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组建“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团队、交易团队和服务团队。在金融的对外开放中,总感觉外资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差强人意,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外资机构的一些理念、做法不适应中国本土市场;二是外资机构的业务规模不适应它们的目标客户;三是我国金融市场和产品相对还不够开放和丰富,没有外资机构发挥特长的空间。“一带一路”投融资市场的建立,可以让外资机构充分发挥作用,也让中资机构可以近距离的学习和参考外资机构的市场理念和方法。这些机构包括:投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有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特别是对中资机构人员的出入境管理,需要开特殊方便之门,有助于他们方便地考察项目,研究项目所在国的法律、习俗等,有助于他们向国际投资者推荐投资项目和投资产品等。

第五,相关部门要针对这个市场完善一系列的包括税务等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

这样做有四点好处:

第一,由于投融资面向市场,项目信息必须公开透明,项目更加市场化,更经得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同时因为信息透明,解除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项目的疑虑,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资金。再者,到上海金融中心融资的项目不局限于中资企业项目,也可以带动更多国际投资人和资本投向“一带一路”,让世界共享“一带一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第二,因为这个市场,融资项目向国际开放,投资人向国际开放,很快会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且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三,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中资企业占有相当比重,有意识地引导融资产品多用人民币计价,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当人民币金融产品在市场上交易活跃,有很好的流动性,这样,金融与贸易良性互动,可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也加速形成和巩固上海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四,假以时日,由部分产品、部分交易、部分市场逐步与非自贸区账户市场的衔接直至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就有可能较快顺利达到。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