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鲁政委:银行信贷与一些初创企业在商业模式上不匹配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7月19日消息,今日在“2019债券年会”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银行信贷的商业模式与一些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不匹配,为此,他介绍了通过股权融资、股债结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几种方式和思路。

“如果单纯的看贷款,中国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活干的不坏,因为融资缺口满足了60%,而且是贷款干了主要的活。”他说道,银行信贷的商业模式与一些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不匹配,“企业在初创期总有一段时间不赚钱,银行和债券属于借钱按期收利息,如果在一两年赚不到钱,他们就没有办法支持你,因为没有办法交利息。”

他认为,我们的直接融资严重不足,如果寻找匹配的模式,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亚洲地区非常特殊,亚洲地区的私募股权占比一直都是最小的,但亚洲经济体的规模这几年迅速上升。”鲁政委提到。

那么哪些机构在做股权投资?他展示了一组图片,欧美地区,养老金、公司、基金会、银行、FOF、家族信托、政府机构、保险公司等,组成非常多元化,但是以日本为代表,其做股权投资的机构相对单一,公司和银行占据了大部分,尤其银行的投资占比远远高于欧美地区。

对此,他介绍了通过股权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些思路。首先,通过政策引导,做好股权众筹,不过股权众筹还存在着与各国证券发行法律相冲突、投资者保护可能有一定漏洞的情况,部分发达经济体已经采取一些实践措施缓解了这些措施。

其次,出台政策优惠,充分鼓励风险投资,这些政策一般集中在对资金供给方上,比如对于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资金提供等。而政府直间接参与,往往采用类股权、优先股、股债结合、夹层融资等介于股权和债务融资之间的混合融资方式。

鲁政委表示,这种股债结合或者介于股债之间的方式,在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企业成长周期的“扩张阶段”,企业融资由此前的债务融资为主换档为需要更多的股权类融资,但是由于公开上市困难等原因,难以获得足够的非债务类融资。而风险投资或天使投资往往更适于和热衷于投资部分高新科技的中小企业。

他补充,而且对于杠杆率较高同时依赖银行信贷的亟需降低杠杆率的企业,这种股债结合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资本架构,同时缓解在面对压力时企业财务情况的脆弱性,在“去杠杆”的环境中特别适用。(新浪财经 许旻)

以下为文字实录:

鲁政委: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报告的是金融市场助力中小企业融资。这是一个老题目,所以对于大家都熟悉的内容,我就不再讲了。今天我的点在哪里?金融市场,我们要讲信贷。

我们看这张图,大家都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全球大一些的新兴经济体中,大家看一下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其实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我们看一下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比上总融资需求,我们可以满足接近60%。在这些全球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中,我们不算最好,但是也不错。为什么中小企业总是会讲融资难的问题?这些原因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不再重复。我最想给大家看这张图。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讲金融市场的问题。

这张图非常有意思,这是安永2012年做的调查,银行贷款比股权。我们假定分母股权给定,其实中国的贷款已经做的非常棒了,中国的银行贷款占比是最高的。但是我的假定是分母给定,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占比这么高,也不一定是贷款做的多,或许是,但是也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分母做的太小。如果给定分子,我们就发现反过来推,就是分母太小了。我们的股权搞的不够。所以由此再回头看这张图,所谓的生命周期就变得有意义了。

企业总有一段在初创期是不赚钱的,银行和债券的商业模式都是什么模式?我把钱借给你,按期收利息,你如果在一两年赚不到钱,没有利润,我没有办法支持你,因为你赚不到钱,你当然没有办法交利息。所以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之后,就应该知道很多文件中写的银行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写的完全不靠谱,等于是让男人生孩子,商业模式配不上,所以要找商业模式最匹配的方式。

如果大家要搞股权融资,我相信在座肯定就看中央的文件写“显著提高融资比重”,大家马上就会想到一二三四板要涨了。所以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二三四板就相当于奥运会的国家代表队,能进入的都是少数人。要真正的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还是要搞全民健身计划,也就是让大家都习惯这种方式,这就没有问题了。

亚洲地区的股权融资分了几大洲,看一下亚洲地区,非常的特殊。亚洲地区的私募股权占比一直都是最小的,而亚洲经济体的规模在这几年显然在全球范围内,整个的经济体量由于中国的崛起在迅速的上升。我们看美国的规模一直都非常大。进一步看,股权投资都是谁在投?谁在搞这个股权投资?我们可以看见银行是非常少的,当然日本银行股权投资显得有一点特殊,它的比例挺高,接近20%的比例。可以看到欧洲和美国也有银行的股权投资,这个问题我等一下再讲。从底下往上看,棕色部分是公司,第三个是基金会,你会发现国外有很多公益、非公益的基金会,基金会搞股权投资。还有家族信托,我们这几年都在广泛的兴起,四行都在搞家族信托,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家族信托搞的是破产隔离,但是没有人再往下问,因为一放就要放20年、30年,这么长的时间,非常适合做股权投资。

再往下就是FOF和政府机构,政府有引导基金,还有就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期现也非常长,还有就是养老金。如果以日本来代表整个亚洲的状态,毕竟大家都属于大致相似的文化圈,你会发现日本长的和别人都不一样。日本银行投股权的比较多,然后就是公司,后面的基金会、家族信托、保险公司投股权都不行,这个恰恰反映的也是基本上是一个中国的情况。你就会发现银行也做不了股权,我等一下再说原因。

我们发现国外,美国和欧洲的股权投资相对于亚洲地区已经发展那么好的情况之下,它们还在积极的创新,怎么样支持小微企业,以股权的方式融资。第一个就是股权众筹,为什么要把这个提出来,就是积小钱办大事,我们经常在微信里看到谁家发了一个孩子病了,然后水滴筹,有爱心的捐钱,但是很快就筹集了几十万,因为人多。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这种是非常好的方式。

但是问题是,你要是放着让它做,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在法律上,私募就是以200个人为界,如果又是股权,是不是就要算公募,要给他开一个口子说他超过200个人也可以不算公募。怎么样禁止骗子出来?在一定金额以下的小钱,我可以允许你募资超过200个人,第二个规定募资的总额,如果你能定期公布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我可以允许募资总额高一些,如果不能,那么允许募资的总额少一些。比如说你骗我100、200不是大事,但是你要是骗我10万、20万就是大事,所以控制你对单个人募资的上限,同时控制募资总额的上限,就可以把这个问题控制好,目前我们国内还没有严肃的讨论过这个问题。

另外就是政府投资。我们发现国内政府的投资,大家也没有认真的讨论过,有讲政府产业基金,有引导基金,也有上一轮股票救市中所谓的帮助他们纾困的,但是你会发现投资总体设计都很粗糙。但是我们看看国外写的很清楚,有政府投资,采取直接或者是优先投资等等,你如果仔细的研究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财政部对于金融机构入股股权的设计,简直是叹为观止,虽然布林德(音)曾经怒斥政府的股权,他觉得设计的很粗糙,但是在我们看来已经非常的精密。入的是什么股,财政部入的股是优先股,就是你只要银行赚到钱,你都要先分给过,你赚不到钱,我永远不要求分红,但是从第一个分红周期开始,就表示你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如果你连续6个分红周期还不清我给你的注资和优先股的股息,我就申请你破产,就说明你的利润不行,是“僵尸”,那个时候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我就不跟你玩了,设计的很精密。

而且财政部要派一个人,到最后讨论分钱的时候,我有一票否决权,我有控制你经理人薪酬的权利,你不能给自己分更多的钱,最后影响财政部的权利,所以设计的非常精密。我们再看看政府纾困资金,有这么精密吗?搞不清楚这个钱怎么花的,最后怎么回来,这个机制都不清楚。税收激励我就不多说了。我自己觉得国外还有非常厉害的地方,我刚才说了全民健身计划,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股权融资怎么做。比如说我觉得今天在下面开一个咖啡馆很合适,你是我的朋友,你听说了以后就给我一点钱,这个钱要么收利息,要么是作为股权。但是在中国是什么情况?我给你点钱,这个钱是不好意思收利息,要么就是纯白给,这怎么能够发展起来?不仅有这么简单的方式,还有更复杂一点的方式。

比如说开始是股权,最后发现这个咖啡馆搞的很赚钱,我就转成股权。还有一种就是我想多分一点钱,但是又不想操心管这个企业,它有参与利润分配的安排,如同资产管理,你的收益10%以内只收管理费,如果没有正收益,不收管理费,如果超过10%,超额部分收20%,国外的股权也有这样。还有混合的资本债的形式,也有优先股的方式,也有累积优先股的方式,非常的丰富。也就是我刚才说了一个现象,在美国这种国家介于标准贷款,有很多混合的非标准的方式。但是我们国家,如果有非标准的融资方式,这个到法院就没有办法打官司,法院搞不清楚,最后的结果,就是你的权力也得不到保证。如果是这样,当没有全民健身计划,你指望奥运国家队持续的保持很高的水平,这是很难的。

最重要的就是这张表。我们刚才已经说到美国和欧洲大概都有5-10%股权融资,这是银行干的。但是我们在中国都知道,商业银行禁止持有非存款性企业的股权,包括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如果要持有,需要经过国务院特殊批准。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商业银行几乎不可能持有企业的股权,所以这就是第一步债转股的政策出来之后无法落地,因为大家根本忘了商业银行法的这一条,因为商业银行是没有办法持股的,那么就搞一个债转股公司,通过这个公司就可以持股,还没有把问题搞清楚,为什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说,如果商业银行持有普通企业的股权,风险权重是250-1250%,普通贷款是百分之百的风险权重,你是我2.5倍风险权重,比如说三年之内处理不了,我的风险权重就变成1250%,那还不如变成不良。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债转股无法落地的原因,技术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要让商业银行更多的支持小微企业或者是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失败的概率都很高,不持有股权,靠持有债,你持有百分之百的利息都不足以覆盖成本,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怎么办?我就是靠投入100家企业,99家失败,只有1家成功,我获得的几百倍、数千倍的回报,最后覆盖99家的损失。

我们看巴塞尔委员会有一个规定,如果你投的这些企业的股权债,一二级资本只有10%的流动成本,风险权重是100%,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办法没有这一条,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是银行风险资本金管理的最低要求,也就是各个国家可以规定的比它严,但是不能比它低,但是我们本来可以利用巴塞尔委员会的这个规定,但是却没有援引进来,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投贷联动,因为没有办法持有股权。我们看美国,美国有一个国有的小资产投资公司,如果是小企业资产投资公司投的,也可以有百分之百的风险权重。

前面说是的股权融资,是直接融资方式,另外还有一个是债券,今年是讲债券的会,之前我们的政策部门推了很多债券融资,比如说小微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集合票据,费了很大的劲,把小微企业捆在一起,让地方政府担保,但是现在查,已经没有一个企业集合债存续,既然是债,通常发债一般都是三五年,意味着最近至少三年以来已经没有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发出来了,然而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我们看到票据市场的规模已经突破了十万亿,可是突破了十万亿现在就不停的说票据没有空转,没有真实贸易背景,我想问大家,这个票据干什么要有真实贸易背景?CJICP(音)要有真实贸易背景吗?如果CJICP(音)不要,票据为什么要?

合理性在哪里。票据的本质在我看来是中小微企业现实可用的直接融资渠道,这是人民银行的数据,说目前开票的仅2/3是中小型企业,贴现83%的是中小型企业,现实可用的,你偏要以真实贸易为背景,最后把它搞死。在我看来,票据就是私募发行,公开扭转的一个债券。

什么叫私募发行?就是不用披露财报,你只要申请,这个票据立刻会被开出来,在所有材料齐备的情况之下,一天之内开出来,钱打到客户账上,够快。你即使是SCP储架发行,你也要公开审计的财务报表,小微企业搞不了这个财务报表,也没有公开审计,那么这个票据如果没有真实贸易背景,它不会骗人吗?这个票据有主办行的承兑,承兑起到了解决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问题。如果披露不真实,出了问题,承兑行要负责付钱,自己要想清楚。

公开扭转,是不是只要有承兑,在整个银行间市场都可以流转,而且流动性非常好,过去经常被商业银行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因此有很高的流动性,融资成本很低,直接的票面利率比贷款利率至少低100-200个点,我可能会开这个票还有保证金,把你的保证金成本填下来还是比贷款便宜,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发挥它的作用?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

这个结论我也不说了,我今天有三个观点请大家记住。第一,如果单纯的看贷款,中国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活干的不坏,因为融资缺口满足了60%,而且是贷款干了主要的活。但是要看到直接融资严重不足,股票融资本来可以做的更多,但是我们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没有汲取巴塞尔协议和美国这样先进经验,对于小微企业有优惠的风险权重对它的支持。第三个票据本来可以作为一个非常便捷中小企业现实可用的直接融资渠道,但是我们却因为真实贸易背景的原因,把它人为的阻塞了。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