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强化人民币国际化基础性工作

中国金融杂志

关注

作者:林景臻 中国银行副行长

以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起点,人民币国际化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化导向,本着尊重市场、顺应需求的理念稳步推进,当初勾画的一系列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人民币国际化成绩斐然

跨境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十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贸易项目向资本金融项目延伸,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5.1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2.66万亿元,与中国大陆发生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240多个,全球参与人民币跨境业务的企业超过34.9万家,银行达380多家。

离岸人民币市场初具规模。经过十年积累,海外形成涵盖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各具特色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其中香港是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其点心债的发行和流通规模、人民币存贷款规模位居离岸市场前列。同时香港还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2018年香港实时全额支付系统(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RTGS)日均处理离岸人民币清算量逾8000亿元。新加坡背靠东盟,是服务东盟国家的重要离岸人民币中心。伦敦是境外最大的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心,SWIFT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伦敦的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占中国境外外汇交易量的36%。

国际货币职能不断增强。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人民币的持有和使用主体从企业、个人拓展到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当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外汇交易货币、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国际货币地位得到市场认可。中国银行连续开展的客户调查显示,境内外工商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对象认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中的使用度将提升,超过半数的金融机构对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抱有浓厚兴趣。

人民币国际化顺应了市场需求

稳定了跨境贸易。2008年,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变得极度保守,正常的国际贸易因难以获得美元融资支持而受到波及,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顺应市场主体需求,逐步放宽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限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提供新的融资和结算货币选择,对于稳定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1年开始,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日趋广泛、密切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使用,有助于避免双边贸易因为第三方结算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而受到干扰,因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境外公司和个人的认可和接受。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从一开始就带有维护贸易稳定的基因。

降低了汇兑成本。近十年来,全球贸易的区域结构不断演化。以东盟为例,2008~2017年,其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的比重,从9.0%上升至12.6%;中国占东盟对外贸易的比重,从10.3%上升至17.1%。而同期,美国占东盟贸易的比重从9.7%下降至9.1%。这种格局的演化,使得人民币在中国—东盟间贸易结算时节省汇兑成本、促进经贸投资便利化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直接交易的快速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现象。近两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非美货币的外汇交易量年均增速都在12%以上,2018年全年人民币对非美货币交易量突破了1.6万亿元,挂牌交易的非美货币对达23个。在部分国家,如俄罗斯和韩国,人民币对当地货币的报价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这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节省汇兑成本、便利经贸投资方面的吸引力已逐步获得市场认同,其发展潜力正被境内外市场参与方所发掘。

提升了融资便利。近年来,随着美联储连续加息缩表,美元市场利率逐步走高。2018年末,1年期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约为2.5%,已经略高于同期限中国国债2.45%的实际收益率。此外,美联储通过加息缩表收紧美元流动性,给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货币贬值压力。部分国家被迫保持较高利率以维护汇率稳定,如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1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高于6%,墨西哥同期限国债收益率超过8%。与此相比,人民币利率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上述国家的对华双边贸易如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融资,除了可以节省汇兑成本外,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分散了资产风险。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股票市场估值水平以及债券市场的收益水平对境外机构的吸引力开始显现,人民币金融资产获得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境外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市场趋势逐步形成。继MSCI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后,2018年9月和12月,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先后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自2019年4月1日起,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开始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境外持有的境内股票和债券合计2.86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0%;纳入官方储备的人民币资产折合约2028亿美元,规模创新高。

继续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扎实推进,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做实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国家与中国贸易增长较快,为做实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必要基础。以14个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为例,2013~2018年5年间,其对华贸易总量增长超过20%,较同期中国外贸总量的增速高出近一倍。目前已有10个陆上接壤国家通过与中国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定或将人民币纳入官方结算货币等形式,认可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但部分周边国家外汇管制严格、金融市场欠发达、市场开放度不高,这些不利因素又给推广人民币跨境使用带来不小的挑战。对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对策,稳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一是强化共同利益。推进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需要在央行层面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强化利益共识,先从做大双边贸易本币结算规模做起,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落到实处。二是分类施策。周边国家获得人民币的渠道差异较大,有些国家主要通过旅游、劳务等渠道获得人民币;有些国家通过能源、农产品贸易渠道获得人民币;还有部分国家更依赖人民币直接投资。对此,应结合各国对华经贸投资结构的特点,找准人民币进入当地市场的源头,有针对性地培育做大市场。三是聚焦突破瓶颈。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跨境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地摊银行”等非正规渠道干扰、人民币现钞的跨境调运成本较高、小货币头寸平盘困难等问题。这些难点和瓶颈抬高了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成本,需要协调各方资源,逐个突破化解,一步步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渠道做通做畅。

做强人民币的计价货币职能。人民币的计价货币职能,是人民币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重要基础。影响计价货币职能的因素尤其众多,其中既涉及宏观因素(如经济和贸易规模、通货膨胀水平、汇率波动性、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也涉及微观因素(如商品差异化程度、贸易厂商市场份额、交易习惯、外汇交易成本等),因此强化人民币的计价货币职能需要从多方面协调推进。一是重点领域发力。培育石油、铁矿石、PTA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做大交易规模,吸引更多境外贸易商和投资者参与,逐步显现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二是借势加快推动。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背景下人民币投融资规模快速上升的趋势,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向中国出口商品服务时更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以降低汇率敞口。此外,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人民币的计价使用正在向中间品贸易领域快速渗透,这有利于稳步提升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计价使用水平。三是完善配套支持。发达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有助于降低融资和兑换成本,提升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吸引力;更加开放的期货市场有助于强化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计价使用。为此,应持续完善金融市场的配套支持,提升各类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计价货币职能提供更有力的市场保障。

做活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从实体经济来看,体现为结算、汇兑、筹资、投资等资金周转活动,这些活动投射到金融市场层面,体现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上相应产生的金融交易。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金融市场的体系支持,做活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有利于人民币在跨境使用过程中无缝获得金融支持,更高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有序扩大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有序参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资金的循环和互动;借助国际金融中心网络,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影响力,为人民币跻身全球主要国际货币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巩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互动。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吸纳境外人民币资金的蓄水池,分布广泛、功能完善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可就近满足当地的人民币需求,极大地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未来,应在补充及回收流动性、平抑市场异常波动、防范和隔离风险传染等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巩固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可靠的离岸市场网络支撑。三是扩大对周边国家的金融市场开放。周边不少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由于经济和贸易结构上的互补性,这些国家又具有推广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巨大潜力。为此,可考虑主动扩大对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如吸收当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境内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其本地货币的报价、做市和交易,搭建起人民币在这些国家跨境使用的金融桥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