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2018年值得信任银行金榜出炉 15家优秀银行获殊荣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投资者报》“2018年值得信任银行”金榜出炉 15家优秀银行获殊荣

■ 对于国内的银行业来说,2018年的发展路径有着明显的差异,且泾渭分明

■ 在2019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投资者报》通过慎重的行业研究,全方位地推出2018年值得信任的国内银行评选和系列报道,深入解读这些银行的转型战略,以及如何能够成功突围背后的基因秘诀

■ 2018年对于银行业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虽然资管收入出现大幅滑坡,但零售业务发展则十分优异

■ 展望2019新格局,银行的掌门人要具有创新和智慧的眼光,才能在宏观经济充满挑战的未来迸发新动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前行,让银行业能够成为支撑经济持久发展的金融基石

《投资者报》记者 张海云

2018年,对于国内宏观经济来讲是充满挑战和比较困难的一年,内有金融行业去杠杆,各种债务违约纷纷引爆;外部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但是总体国内经济韧性和弹性仍然很强,特别是和实体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的银行业,由于纷纷提前布局,以及对各种乱象进行整治,从而有效地化解了大量行业风险,提高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因而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体资产质量和业绩大为改善。

尽管如此,在面对国内经济新形势和发展格局上,各家银行的应对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坦率地讲,银行业的行业结构是否优化、是否顺应国家战略、是否能够跟随金融科技大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盈利结构是否健康、资产质量是否改善等,都是影响未来银行业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8年在监管层的强力监管下,处于变革关键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哪些银行转型成果丰硕?银行的哪些业务发展值得行业借鉴和学习?资产新规后,哪家银行的业务结构更加优化?

作为中国独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投资类媒体,《投资者报》一直以来推崇的理念是“值得信任”。尤其是当下社会,“信任”二字格外珍贵。

在2019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投资者报》通过慎重的行业研究,全方位地推出2018年值得信任的国内银行评选和系列报道,深入解读这些银行的转型战略,以及如何能够成功突围背后的基因秘诀。

经过两个多月的行业梳理分析,以及客观数据研判,《投资者报》最终推出7项大奖,分别为:“值得信任的卓越银行”、“值得信任的零售银行”、“值得信任的公司银行”、“值得信任的信用卡银行”、“值得信任的直销银行”、“值得信任的科技银行”,以及“值得信任的普惠金融银行”,15家在各自领域引领风骚的银行获得殊荣。

2018年喜忧参半的国内银行业

对于国内的银行业来说,2018年的发展路径有着明显的差异,且泾渭分明。

今年上半场:为了“严监管”。监管层以资管新规禁止非标投资期限错配为核心,叠加规范银信合作、委贷新规、大额风险暴露、流动性新规,以及表外融资受到限制等,社会融资与M2增速持续回落。银行从之前的狂飙突进开始放慢脚步。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使得外部不确定因素加大,国内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惜贷情绪浓厚。虽然银行基本面仍保持稳健,但在整体市场处于弱势的大环境下,以及债券违约频发,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担忧情绪升温。从2月份一直持续到6月份,国内银行股持续下跌。

今年下半场:监管层开始转向“宽信用”。由于宏观经济的现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从7月初开始,严监管的政策陆续有所微调和放松,旨在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顺畅,而银行作为信用传导的关键环节,最先受益于政策的放松,宽货币使得负债端压力开始有所缓解,同时资产端定价持续上行,息差稳中向好的格局并未被破坏。银行股也从7月份开始到年底这段时间,进入弱修复。

展望2019年,宏观形势发展依然充满挑战,但对于银行业来说并不太悲观。回顾过去,《投资者报》发现,2011~2015年,银行净利润增速在下降,但自2015年后,增速回升至6%左右,2018年前三季度为5.9%,行业整体业绩回暖。由于银行不良率在前几年大部分得以暴露出清,银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据28家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数据,作为一个整体,上市银行交出了2015年以来最亮丽的三季报:整体营收超过3万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超过1.2万亿元。

如果以上市年限较长的老16家银行作为观察,营收和利润增幅整体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新高:同比分别增长7.99%和6.91%。

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金额排在前五位的银行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其中工商银行以2396亿元排在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和位居第六的交通银行利润差距进一步加大,招商银行前三季利润673.8亿元,比交通银行高出超过100亿元之多。

在整体排名上,排在前16位的银行与去年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长沙银行和郑州银行在排名上小幅上升,贵阳银行排名上升2位。

从单家银行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长最快的银行为常熟银行,同比增长25.32%。此外,同比增速超过20%的银行还有4家,分别为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银行前三季度利润增幅高达22.46%,位居所有上市城商行首位,净利润攀升到142.76亿元。宁波银行则仍是一如既往的表现优秀,前三季度股东净利润89.23亿元,同比增长21.12%。

此外,外界对于银行业最担忧的不良率前三季度也呈现企稳的迹象,拨备率止跌回升。三季末商业银行不良率1.87%,环比中期末略提升1BP,整体提升幅度放缓;拨备覆盖率较二季度下行有所反弹,环比提升2.03个百分点至180.7%,同时拨贷比也小幅提升0.05%至3.38%。

理财受冲击 信用卡大幅增长

实际上,2018年对于银行业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虽然资管收入出现大幅滑坡,但零售业务发展则十分优异。

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来自信用卡业务的贡献,多数银行上半年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于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强劲,上市银行纷纷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战略布局,谋求以信用卡为新发力点,推动银行零售有效转型。

从整体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38亿张,环比增长4.17%;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3.98万亿元,环比增长6.40%。工行、建行和招行仍处于信用卡业务的第一梯队,工行累计发卡量遥遥领先,招行新增发卡和交易额独占鳌头,建行则在信贷规模上超越其他银行。

其中,工行累计发卡量达到了1.56亿张,环比增长9.09%,明显超越建行和招行。而中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上半年环比增长52%,借助上半年的高速增长,跨入万亿级俱乐部。农业银行紧随其后,累计发卡量为0.93亿张,到今年年底有望成为万亿级俱乐部新成员。

在国有银行中,邮储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截至2017年末,邮储银行信用卡结存卡量达到1705万张,当年消费规模达到5699亿元,总收入53.98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2.5倍、2.4倍和3倍。去年实现新增发卡687万张,同比增长84%,再创历史新高。

新增发卡方面,招商银行新增发卡量1421万张,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21%。跻身新增发卡量前三,另外两家银行为工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分别新增1300万张和917万张。

相比信用卡业务的增速,公司理财业务则因资产管理新规受到剧烈冲击,大幅下滑,对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拖累。

在资产新规后,影响之一,利差收入减少。以往理财模式主要是通过期限错配,目前这一块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随着2019年高收益非标资产逐渐到期,利差收入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影响之二,风险事件的侵蚀利润。银行理财主要投资标的为信用债。今年以来频发的信用债违约事件会对利润造成压力。

对此,《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上市银行多数公司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会有大幅滑落。但江苏银行算得上是少有的逆势大增银行,上半年理财业务收入大增48.9%。上海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理财收入下滑不足1%,仅微弱下降。上海银行称,公司始终秉持价值投资和资产配置的理念,以专业、高标准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化的服务,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个性化的顾问规划等帮助其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在创新驱动下,上海银行得以甄选优质资产,升级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理财投资需求,由此受到不少投资人追捧。

公司业务加速转型的发力点

尽管以信用卡为代表的零售业务成为当下很多银行的发力点,但是作为银行的压舱石来说,公司业务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整体银行的盈利情况。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下行、不良贷款逐渐攀升、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金融市场强监管时代来临之际,银行也面临巨大挑战,转型迫在眉睫。而依靠过去传统信贷获取高收益的日子已经无法维系,如何深挖客户增长新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从而获得客户高度认同,成为每个银行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工商银行为例,积极践行大行责任,主动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四大板块”、“三大支撑带”、“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积极开展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全力保障重点工程资金需求和建设需要。

以服务实体经济经营理念,创新依托“贷+债+股+代+租+顾”全口径投融资产品,全力支持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民经济转型发展。2017年,工商银行境内分行公司贷款累计投放额超4.8万亿元,年末公司贷款余额突破7.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6274亿元,继续保持中国最大公司贷款商业银行地位。同时,通过债券承销、银团分销、代理投资、租赁融资、委托贷款等产品为企业实体发放融资超1.5万亿元。在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的同时,着力加大对幸福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物联互联以及普惠金融、“三农”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对小微金融,创新线下专营与线上标准化相结合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构建了以优质资产抵押贷款为主,银证、银担、银税合作类贷款为辅的小额贷款产品体系,成为全国首家小微企业贷款超2.2万亿元的银行。

农业银行在公司业务方面也毫不逊色。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存款余额6.86万亿元,公司类贷款余额6.6万亿元,前9个月对公账户结算量累计达315万亿元,位居国内同业前列,主要表现在着力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对新经济重点客户名单库实行动态管理,出台差异化政策;积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国企混改重点客户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重点推进国企混改概念上市公司的专项营销、天津等混改重点区域的营销组织、产业基金等混改重点业务的营销推介,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牵头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金融服务方案,明确十五大重点服务领域的金融服务工作举措,专题推介十四项特色产品和服务。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企业金融服务。

事实上,不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在公司业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在公司业务实现了全新突破。

快马加鞭追赶金融科技新浪潮

对于处在时代转型关键期的银行来说,只有拥抱金融科技,才能与时俱进。

2017年招行年报中有这么一段话:“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果大爆发’,商业银行是抓住这股浪潮完成蜕变,还是让移动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领域重演,关键是未来三年的作为。”此言一语道破银行业需要面对的新机遇。

事实上,不止来自移动支付的失利、互金的冲击,传统银行一度成了人们口中将被颠覆的“过时”形态。但自2016年来,互金行业遭遇强监管后,互金巨头纷纷表态,定位改为金融科技公司,银行业也在一连串的打击中开始觉醒,发力金融科技,带来整个银行业业绩逐步回暖。

银行对于科技金融的需求不外乎场景、获客、风控、催收和智能投顾等方面。在这些领域,银行或者进行科技研发,或者和外部企业合作,都在武装自己的科技实力。《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在众多银行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等都在向纵深布局。

今年,招商银行更是宣布将金融科技作为现阶段最为核心的工作,把互联网公司或者科技公司当做对标企业。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陈昆德表示,在具体层面上,招行从基础建设、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

1. 着力提升IT基础能力。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需要强而有力的投入,在网络安全、区块链等领域加大投入,推动招行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向互联网转型。

2. 在业务与IT融合方面,建立IT双模研发体系,引入项目制,形成全新形态的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对于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的持续迭代改进能力。

3. 在创新机制体制方面,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为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全面孵化支持。

4. 在人才结构转型方面,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内生培养体系,同时,招聘向IT、DT人才倾斜,重点引进银行无法内生的、短期内无法培养的高端、稀缺或跨界人才。

浦发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布局也不容小觑。今年下半年,浦发银行发起成立的“科技合作共同体”,这是一个由银行、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组成的“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平台,也就是外界所称的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通过技术与金融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科技合作共同体”发挥汇聚各方智慧、加速创意落地、孵化种子公司的三大功能,实现能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

各家银行都想抓住金融科技这波浪潮,但是要确信一点金融科技并不是最终目的,仅是一个手段,金融科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用户有温度的体验。

2019银行业破局的关键一年

如果说2018年银行业延续2017年的趋势,基本面稳中向好,那么展望2019年,部分驱动因素有可能会发生巨变。

宏观层面。2018年,经济在外需以及地产两大支柱下,GDP缓慢下行,并未失速,但展望2019年,欧美日等主要国家或地区经济景气度走弱,外需可持续存疑;而国内在地产行业监管政策尚未放松的条件下,尚需等待企业融资需求全面复苏,银行的盈利可能再次受到压制。

行业层面。2018年银行业是量价齐升,表现为新增贷款规模比去年同期更多,贷款利率持续上行;在营收改善的窗口期,银行加大处置上一轮周期存量的不良资产,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

微观层面。银行业顺周期经营的特点使得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向企业放贷的动力不足。但从10月份以来的政策看,监管层致力于从银行授信、考核、资产质量等方面给予银行更大的容错空间,如何让国内的银行敢于向企业放贷,让企业有信心借贷加大投资力度,将是2019银行业破局的关键一年。

因此,展望2019新格局,银行的掌门人要具有创新和智慧的眼光,才能在宏观经济充满挑战的未来迸发新动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前行,让银行业能够成为支撑经济持久发展的金融基石。(思维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