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卜凡德:金融科技四方面输出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下午,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飞贷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卜凡德在“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专题讨论会”上发表演讲。

以下是发言实录:

主持人姜芳芳: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我们济济一堂。今天下午的议题是“数字微贷:创新与规范”,今天我们邀请到业界13位专家,和大家共聚集一堂,一起探讨一下数字微贷领域怎么样更好地创新,这些创新更好地帮助我们防范风险,尤其从监管角度。中国的普惠金融工作在过去十年当中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来自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我的名字叫姜芳芳。

世界普惠金融在全球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是有数字来佐证的,根据Global Findex(音)的调研,全球2011-2014年大概5亿人口获得了金融渠道,就是他们可以开户了,可能是银行帐户,可能是电子账户。这5亿人当中有多少来自中国人呢?有1/3是来自于中国的,换句话说在过去十年当中,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对全球普惠金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今天中国账户渗透率高达80%,高于整个太平洋地区8个点,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移动支付也是全球非常领先的,账户开户当中,尤其移动支付大概40%来自于移动支付端的,看普惠金融过去十几年来的发展,从刚开始强调的,大家有没有账户,到有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支付,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信贷,所以,科技金融的发展一路推动着我们把金融服务,金融普惠范畴越来越进一步拓宽。今天下午,我们讨论的议题就是数字微贷。

数字微贷的概念。

第一肯定是微贷,全球平均界定多在1万美金,基于中国的情况接近4倍,接近30按人民币范畴。

第二和数字驱动的,和传统微贷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么依托与大数据,要么依托科技力量,有自动化流程,和传统劳动密集型、关系型信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以,今天的议题向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数字微贷新的环境下,或新的创新涌现情况下,如何规范或平衡我们的创新和风险。

在座有13位来自于行业监管的领导,以及行业大牛,来自于协会的专家,研究学者,有:

白雪梅副秘书长,来自于中国小贷公司协会;

郭大刚先生,来自于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会长

黄震教授,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

陈欢先生,来自于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

彭千先生,来自于美团点评副总裁

卜凡德先生,来自于飞贷金融科技的联合创始人

曹子玮先生,小米金融战略副总裁

来自于重庆金融办的陈廷钊,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李秀生,来自于四川新网银行首席信息官

翟南宾先生,恒昌公司首席战略官

王艳波先生,海尔云贷副总经理。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分论坛,第一个分论坛当中,先请卜总给我们介绍和分享一下他的经验,时间大概8-10分钟。

卜凡德:很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我们也是很荣幸成为今年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单位,近两年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是非常好的话题,近些年一直合作赋能,做这个事情过程当中,很多机构问我们,到底我该做什么,该跟谁合作,能得到什么,现在市面上这么多的机构,他们到底都是做什么的?现在的行业情况,我们也做了一些区分,认为有三类。

第一类是资源型的,他会提供流量,原来很多大型公司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资源,包括BATJ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还有是提供数据资源的。

第二类是技术公司,之前金融机构围绕各种形式给他们提供合作支持的技术型公司非常多,包括组建系统,现在比较流行的,和数字非常流行的微贷相关智能化的东西,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定义是广义的定义。现在包括营销、风控、投研、投顾、客户身份验证等技术支持都有各方面的合作商,银行、金融机构在这些合作商的甄选上也是挺犯愁的,因为发展得非常快,能提供服务的非常多,这些机构也是感觉比较蒙的。

第三类是应用型的,能提供资源和技术,同时能提供体系化的服务,过程当中能够结合金融机构的一些个性化诉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形成实际能够在应用生产当中,全流程地来支持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去创新。

依法能力和丰富的业务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公司原来之前是偏技术的,并没有金融属性业务,他的实践性会相对偏弱一点。当然,这种持续的投入,特别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实际赋能,比如知识转移也是非常关键的。八年以来,我们就在和金融机构合作,和传统的大型银行,比如中行、建行和大型信托,之前也用助贷模式,我底下有小贷牌照,用这种方式去做,相当于服务输出和赋能,现在我们更多做的是金融科技,可以看到,实际如果做数字微贷或者更广义的数字化,让传统银行去升级,实际是个体系,是个系统,因为银行金融业务是非常复杂的。为什么我做前三方面的区分,不是单一的数字接口服务和技术就升级为互联网了,就变成大数据了,就变成移动化了。从基础方面,底层的科技平台,大数据平台,再到核心的风控,这是最核心的三大基础。

6个方面和运营密切相关的,一是产品,很多金融机构在互联网化产品服务上其实是有缺失的,互联网里客户的认知和传统有非常大的不同,客户服务诉求、要求也不一饮;二是品牌与营销服务,互联网领域里玩法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通过App的推送,做客户的精准画像,精准营销等等,对传统金融机构确实是个挑战;三是清核算服务,互联网上第三方支付方面,互联网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放款7×24小时清算,银行的系统,因为底层技术原因还是有待提升的。风控不展开说了,包括风控运营,反欺诈防范,人工与评分模型如何结合,当然,最重要的是经营决策分析,如果离开了大数据的支持,经营决策分析是无一为继的,因为它的速度非常快。

金融科技输出。

1、如果赋能普惠金融,这些年我们和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最主要的就是在做普惠,平均金额和主持人说的几乎一模一样,客群主要是小微客户,非常受客户的欢迎。传统金融机构在转型升级当中缺的不是其中一个点,是一整套系统,刚才我列出了九大模块,不是单一的。

2、应该是经过时间验证和检验的,我们这些年做了几百亿,和这些金融机构,不能我做出一个新研发出来的东西给金融机构做实验,拿它当小白鼠,这个金融机构很难接受的。原因是传统持牌机构在合规方面,风险方面是有要求的,他们在这方面,而且要求是非常强烈的。必须技术是非常可靠的,经历过你前期的试错。

3、不依赖特定的资源,有些中小金融机构,比如城商行要走出自己的区域,跨区域经营,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没有白名单依赖,这些技术相对通用,能够让他走出区域,跨区域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

4、我们应该支持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真正赋能,现在很多机构提供服务之后,只提供类似于系统维保的东西,不做知识转移。很多机构跟我们合作说,能不能让你的CIO告诉我风险建模,把东西教会我,否则我就一直受制于人,天天跟在你屁股后面。

这四个方面在金融科技输出,令到传统金融机构真正把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打通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设。

结合这次来的任务,今年我们成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理事单位,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推动我们技术的开放和输出,推动更多中小金融机构向数字化、向互联网转型,进而带动中国在普惠金融上的发展。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