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重塑全球交易分论坛:畅谈实时支付前景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 5月24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未来金融峰会”暨第十九届“亚洲银行家峰会”今日开幕,本次峰会聚焦数字经济领导力、重塑全球交易、网络安全和“一带一路”四大行业变革型领域。亚洲银行家国际资源总监Richard Hartung、德意志银行亚太区市场管理负责人Jan Luebke、中国建设银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月希、巴克莱集团大中华区股份银行负责人Daniel Hu、泰华农民银行高级副总裁Silawat Santivisat与Fiserv 公司支付策略高级执行 David Chance参加“重塑全球交易”分论坛讨论。

Richard Hartung:接下来我会问台上的嘉宾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会有一个互动,刚才所有的发言都说实时支付的问题,一些新科技极大的促进了交易的实时化,泰国、澳大利亚也有新兴的技术。关于交易的实时化和及时性,不管各国的技术,请Jan Luebke和Daniel Hu来说一说,你们觉得实时支付有怎样的前景?

Daniel Hu:我来自巴克莱银行,我负责的是企业银行业务,主要负责大中华区的企业银行业务。我们经常会为企业提供支付方面的服务,我经常从客户那边收到的反馈是希望支付的过程可以变得更快更安全,而且更加的便宜,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他们的需求其实是一样的,他们希望整个交易流程更加的清晰,甚至是可视化。刚才有发言人提到了这一点,他们想知道交易此时此刻到了哪个处理的流程,已经到了哪个银行,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到账。这样的信息对于付款人和收款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是管控的问题,现在我们经常说大型的跨境支付的情况,作为做企业银行业务的人来说,这些企业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款才能到帐,中间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而且这也跟企业的投资战略、融资机制密切相关,他们都会考虑到这些方面的信息。说到迅速交易、即时交易都跟这些密切相关。

接下来说一说中国企业的情况,因为我经常跟中国的企业打交道,背后有很大的是经济因素的驱动。最近中国和美国有贸易纠纷,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全球化的很大的受益者,接下来中国也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领导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国和美国之间会继续保持贸易,为了减少贸易的逆差,将会从美国进口大量的货物和商品,会涉及到非常大宗的跨境交易,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力量在逐渐崛起,所有人都希望生活可以过得更好,有美元的愿望,他们希望可以从世界各地美国、欧洲买到越来越多的好东西,他们也非常需要所谓的实时的支付。这也是中国消费者的心声。

我们看到现在中国有非常多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像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京东、腾讯,他们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布局,希望可以更好的满足无论是B2B还是B2C方面的跨境支付和交易的需求。刚才David也说过了,我们要关注市场上的需求,因为这些需求驱动了银行系统内部的变革。

Jan Luebke:说到实时交易的时候,我们要区别对待一下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方式。从零售这块儿来说,我们有实时的交易,还有跨境的实时交易,这是不同的,在整个交易的生态结构中,刚才提到的非常多的大型企业,都会涉及到这些问题。GPI也非常重要,GPI主要是从企业方面入手,刚才Daniel说到的一点我也非常认同。现在有非常多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企业的研究都证明,在当前阶段,其实企业对于当日的收付款情况是比较满意的,当前的收付款机制对于企业来说还是比较能接受的。现在也确实看到在基础建设领域,比方说在欧洲的清算领域,也有非常多的新的战略和倡议,有非常多的2020年的一些想法,还有非常多的国际的一系列标准。上述说的种种变化最终都会促进更好的,更加实时迅捷的交易和支付。所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本地,未来都会有更好的实时交易的前景。

David Chance:刚才说了很多关于快速交易的内容,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接受一个现实,现在快速交易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常态。在过去的这些年,比方说在澳大利亚,现在也实现了支付方面的转型,看一看英国,会发现英国也是把现有的支付系统进行替代。他们希望可以做一个非常简捷的信息系统,他们也希望可以实现全天后不间断的支付机制,这是我们说到迅速的时候必须要想到的便捷性。现在国内有非常多比较及时的交易,在欧洲我们常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基于欧洲的实时交易。现在欧洲的中央银行也会为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提供一定的支持,促进这种跨欧洲的实时交易。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希望无论日夜都可以随时的进行支付,并且到帐。无论款项大小,无论哪个时间段,无论是周日还是工作日,都希望可以实现不间断的支付。英格兰银行现在也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行动,他们也正在寻求中央银行的支持,一旦实现多币种的清算和交易的话,相信对于未来的跨欧洲的迅速交易会有更好的发展。

Silawat Santivisat:接下来说一说我个人对于实时交易的见解。

我个人觉得实时交易是一种发展趋势,很有可能未来在零售端有更大的需求,B2B、B2C、C2C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更多的需求。比方说现在在泰国有Prompt Pay也是一种快速交易的方式。一开始只用手机号、身份证做交易,之后会发现Prompt Pay可以作为二维码支付的挂钩。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一年的工作,在泰华银行有K Pluse的应用,可以做移动银行的应用,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应用。我们还有K Plusjob(音),可以衍生成二维码,有了二维码以后,商户可以把二维码放在自己的店里,或者放在网站上,Prompt Pay的优势是可以由互动性。今天其他的银行他们有移动银行业务的话,也可以用我们的这个二维码来支付,我们就可以实时的支付。现在这个功能在泰国应用的非常广泛,我们也希望未来规划可以通过这个取代现金,因为这个运营成本很低,可以不受到欺诈的影响。另外,对于MAS,在新加坡、泰国银行,我们和泰国银行联盟的合作,跟新加坡银行联盟的合作,共同联络Prompt Pay,把他们联系到一起,两国人民最终就可以和商户进行跨境的交易。因此我想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商机,对于零售支付来说特别是如此。

我们想一下SWIFT,SWIFT就是为企业的交易而设计出来的。总体而言,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愿意跟我们合作,做跨境的零售客户的支付,或者说游客的支付。因为在东南亚、亚洲旅游业也非常的旺盛,发展也非常的强劲,所以这方面的需求也很高。

李月希:中国在这方面一直是领先的,多年以来中国小额的跨行支付,实现了7×24小时的实时运转,最主要的是跨行的付款可以得到实时的到帐确认,这在全球都是领先的。最近境内大额资金的跨行支付可以做到每天在工作日运行20—21个小时,在中国大陆境内,银行之间的转账非常快。跨境方面确实需要有所提升,GPI标准的推出为跨境银行之间的快速支付,提供了全行业、全链条业务的提升能够推动跨境汇款的时效性。

Richard Hartung:谢谢大家!我之前也在跟David聊,英国的实时支付现在可以很快的转2000万英镑,我们也希望跟Silawat Santivisat合作,做跨境的交易和支付。我想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现在看一下数据,今天大家反复的提到数据,在数据方面有很多新技术的产生,在欧洲PSDR也在开发新的数据,我们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让我们可以挖掘数据当中的价值。在个人方面,数据分析以及AI也在帮助企业的支付,我想问各位的是,各位现在在数据方面,或者说数据分析、AI、其他的解决方案将会为客户带来怎样的价值?

Jan Luebke: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提高数据和货币的安全性,数据的分析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但是在金融、技术、社交媒体方面,我们看到监管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这是有道理的,我们也看到了Facebook最近的数据泄露和其他方面的安全的例子。今天上午我们听到了拥有数据是未来的方式和趋势,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银行有独一无二的数据,比如说我申请贷款的话,要把税收的情况交给银行,在金融技术中会看到我们对于数据放在哪里是很敏感的,对数据的使用就更困难了。因为银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们有很大的痛点。技术公司受到的监管更好,至少目前来讲是这样的,GPDR在欧洲要出台了,美国也在关注这方面,中国在这方面的市场更加开放一些。谈到数据的使用,GPI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例子,云当中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智能管理这些客户的数据,问题在于现在没有办法使用这些数据。我们手上有了这么重要的数据,未来怎么使用这些数据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数字转变之后,我们的主要资产是什么,转型之后,客户的数据、客户身份的管理等等会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资产货币化,谁把数据货币化做好了,数据管理好了,就会成为最终的数字化转型的赢家。

Silawat Santivisat:举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假设你有一个借贷的网站,要做审核,就会有客户的数据。借款借给谁,当然是白天来申请的人,而不是晚上来申请的人,比如说早上他很早就来申请,证明他半夜睡不着,很早就起来找到谁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资金的问题。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从这个例子当中可以看到消费者消费的重要性,数据的架构就是我们今天拥有的这个架构,一直以来都是有的,这并不是一件新兴的事物。数据就像社交媒体一样,会收集用户的行为,用户使用移动银行的行为是什么样的。移动银行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商户APP的使用可以为我们获得更多客户借贷的信息。我们也用数据来改善移动银行的APP,客户注册的时候马上就会获得个人贷款的表格。这是其中一个获得数据的例子。

David Chance:数字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这方面我们可以聊很久,如果看一下两个最大的美国企业为小户提供贷款,就是亚马逊和paypal,他们都不是银行,他们用自己的数据和知识了解风险,了解可以给这些商户贷多少钱,而且是企业需要的时候贷款给他们,paypal和亚马逊也知道这些商户的使用和交易的例子,这是基于他们过去的交易数据而了解到的。在零售的环境当中,在欧洲我们有PSDR,是一个开放的API,也就是说把我的账户信息给了第三方,这是自动认证的,因为我带着手机直接自动认证,我拿了这个东西还没有走到要卖的这一步,我就可以问银行有没有钱买这个东西,如果没有的话,银行可以跟我们说,我们可以做一个短期的借贷,你星期五会收到一笔钱,你星期五再来还。这就好像银行在问我们,你要不要做一个短期的借贷,这是信贷借贷的自动化、实时的推荐,没有了中间商,没有了服务费,也没有了欺诈的风险。因为paypal做的信贷告诉你是来买这个东西,这完全改变了我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内,并不是说要等五到十年,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今年1月英格兰银行就实现了这一点,我可以去银行跟他说,David够不够钱买这个,我可不可以看一下David的交易记录,这确实改变了在整个交易行业的系统和生态。

Daniel Hu:其实银行都知道数据是至关重要的,看一看过去银行业的发展史,一直以来数据的处理、数据的获取都很重要。看一下现在银行业的发展情况会发现,现在对于数据的使用方面比较欠缺,我们对于数据的使用还不够充分,现在有很多的Fin Tech,金融科技企业先发制人了。比方说对于手机移动端的应用,在90年代的时候就有移动手机的概念,但是现在每天所用的手机,我们来看一看,最受欢迎的软件或者是应用APP会是哪些,在中国大家用的最多的支付软件,比方说微信、支付宝。但是很少有人使用传统的银行渠道,对金融科技企业来讲,他们已经真正抓住了先机,把握住了数据使用的本质。我自己的手机里有一些APP,我们也可以定制这样的APP,也可以为商户来定制这些APP,我们可以根据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观察和研究,为他们推送一些相关的信息,推送一些精准投放的广告,作为银行来说,大家还没有充分的利用这个机会,没有利用好这个窗口来拓宽业务,这也是现在银行需要迎头赶上的地方。有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了,他们现在对于系统升级、软件开发做了大量的投入和投资,但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做,他们和那些金融科技公司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作为传统银行业来说应该更多的思考支付这件事情本身,先把支付这个事儿本身做好了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Richard Hartung:刚才很多人都说到了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行为,我想问一下,大家觉得创新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到底是从银行来的,还是从金融科技公司来得,还是从技术公司来得,大家觉得谁是最大的创新者?作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或者是其他不同的参与者,可以怎么样合作,共创更好的未来呢?你觉得现在最有代表性,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或者是解决方案是哪一个?无论是银行业好,金融科技企业也好,你觉得是现在新一轮革命的引领者?

Jan Luebke:单从科技方面来说,银行业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了,GPI的成功也是源于这个,GPI会打通价值链跟银行合作,跟银行连接,这样的话银行业是被带着走,不得不踏出创新的一步。现在这个趋势比较好,刚才有人说到了现在有非常多的欧洲银行,他们现在也在积极的促进信息的连通,比方说他们希望开放API的代码等等。现在有了GPI,它也是API的一种,它是一个创新的版本,AIP是07年面市的,现在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因为技术的发展有了GPI,有了来自金融科技企业方面的压力,所以很多银行不得不被推着走,迈出创新的一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区块链都是引领未来的趋势,我们肯定不能忽略了这些趋势,谁最先抓住这些风口,谁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的创新。

Richard Hartung:你觉得现在最领先的企业,或者说应用解决方案是最领先的?

Jan Luebke:我觉得是GPI,它会驱动我们走向未来,GPI是属于未来的,GPI可以带来一些新的附加价值。刚才所有人都说到了,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一些进步,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在金融基础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区块链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也非常的热门。

Silawat Santivisat:从区块链方面来讲,过去的两年的经验告诉我,金融科技对银行来讲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竞争,我个人跟金融科技企业打了很多的交道了。而且我们也经常跟他们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我们会说我们想要这样的技术,那样的技术,但是这样做其实还是有问题的。当我们要做一个比较,把银行和这些新兴的,颠覆性的企业或者技术做一个比较的话,其实我们的科技部长也说到了,区块链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而且我们应该在银行业充分的利用区块链。银行如果充分的抓住了新兴的技术,未来的前景也是无限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覆盖更多的客户,并且进行网络升级,这也是未来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作为金融科技来说,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金融科技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并且进行技术方面的分享和升级。说到区块链,我们会有一些比较保密的模型,我们会积极的和一些做区块链和Fin Tech的企业进行合作。

David Chance:我也非常同意刚才几位所说的,API是过去这些年发展的根本变革,一方面它不仅是技术的同步,同时它也给我们来了想法上的变化,我们是一家Fin Tech企业,我们跟银行合作、跟商户合作、跟企业合作,在服务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现在有很多顶尖的企业来自不同的领域,自动的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态体系,银行、私人企业、科技公司都已经开始密切的合作,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当然,客户自己可以作出一些消费的选择,苹果建立了很好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希望可以在金融、银行领域建立一个这样非常完善的生态系统。我自己是做Fin Tech,我不会说别的公司比我们做得好,我们在这行做了很多年了,为了子孙下一代着想,我们不要滥用所谓的区块链、比特币,因为每一个比特币的交易,要消耗大量的电量,现在对于技术和相关带来的能源方面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现在全球化的问题变得日趋严重,比特币和相关技术可能会为我们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影响,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不仅要关注交易效率本身,同时还要想到科技带来的背后的影响。

提问:第一个问题,David 刚才说到了银行引领的金融系统,我知道在中国其实情况刚好是相反的,是金融科技公司推着整个行业在走,我知道你的经验主要在欧洲,我想知道欧洲Fin Tech公司和银行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David Chance:银行引领的体系最终还是以金融为主,在欧洲会有大的银行集团做主导,我们也做了很多关于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努力。我们希望跟第三方合作,在中国也看到了类似的趋势,说到非常完美的体系很难定义,不同市场情况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合作,在理想的生态系统中,各方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敌对的关系。无论是银行还是Fin Tech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团结合作,是心态想法上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必须要适应的。当然有的领域可能会占主导,有的领域是充分发挥辅助性的作用。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实现共赢的局面。因为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来说,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常好的支持方案、解决方案。

Jan Luebke:只要合作可以多方获利的话,肯定没问题。

Richard Hartung:时间关系,最后你们想对台下的观众说一些什么,无论是跨境支付或者是其他问题,对于金融行业,你最想让观众知道的是什么?

Daniel Hu:希望观众可以知道的是,在支付领域背后真正的驱动力量是全球化的进程,数字化的进程,在中国其实是由消费者的需求所主导。刚才说到这三点是跨境支付背后变化的驱动力量,无论是从中国到世界,还是从世界回到中国,其实背后的驱动力量都是这三股。

Jan Luebke:要说一点的话,其实很难。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么多问题,说到了无缝支付,现在作为银行或者作为Fin Tech公司,或者是消费者来说,这个时代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看到整个流程当中,以及Fin Tech和银行做的事情有很多共性,现在这个时间点,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商,我们现在面临着新的竞争,必须得创新。一个德国的媒体企业就提到,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流量,作为视频的流量而不是传统的媒体服务,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也必须要不断地创新,进行竞争,最终受益的肯定是消费者。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和时代。

李月希:在跨境支付这个链条里面,每一家银行都不能独立的存在,每一家银行对客户体验的提升依赖于其他银行的配合。全球所有的,在这个支付链条里的银行要尽快的加入GPI,并按照GPI的标准去实施本行的跨境支付的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Silawat Santivisat:总结一下区块链,比特币就是得益于区块链,我们也看到比特币在技术方面做得很成功,但是区块链不等于比特币。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技术来帮助世界不再被分化,不仅仅是银行业,包括政府和其他行业也会受益。我觉得不仅仅是公共的区块链,还有私有的区块链都是如此,可以帮助世界。

David Chance: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金融技术公司,我们可以做跨境交易的融合,我们有AI解决方案、防欺诈方案。我们可以做到这些,但是我们纠结的是钱的跨境结算,其它技术都没问题,都是无缝的。现在我们纠结的是支付最总清算的无缝连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