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

中国金融杂志

关注

  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

  王曙光 王丹莉

  刚刚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十个、新世纪以来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应当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于农村经济工作部署的重点。十九大报告同时也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各方面的机制和政策支持。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尤其是农村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支持要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深几个方面的认识。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构建普惠金融”作为基本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几个方面的新趋势。一是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金融的需求日益旺盛和多元化,表现为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基层的村级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村镇银行、农商行、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等,形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新谱系。二是随着土地资本化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困扰农村金融供给的瓶颈问题,比如抵押与担保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三是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热情持续高涨,国家的政策激励进一步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度。四是微型金融发展与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微型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新趋势都表明,现代农村普惠金融制度的建设正在进入快车道,一个产权多元化、规模多层次、多类型、可持续、广覆盖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但是,要发挥农村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持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强调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在鼓励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应过度强调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因为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多少社会责任,需要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区域特点来做决定。作为一个商业机构来讲,金融机构首先需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普惠金融应该实现产权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在发展普惠金融当中,应该鼓励各种产权的进入。再次,农村普惠金融的市场发展要多层次。具体来说就是“巨大中小微”五个层次兼具。“巨”指的是像农行这样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大”指的是规模较大的农商行,“中”指的是一些中等规模的农商行和地方性银行,“小”指的是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小机构,“微”指的是指各种村级资金互助和社区合作基金等合作金融组织。这五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构成层次分明、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的体系。最后,农村普惠金融市场需要多样化。不能把普惠金融简单理解为信贷市场。实际上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我们既需要信贷,又需要农业保险、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农业产业基金,以及农业期权期货市场。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集体经济金融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如果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是不可能成功的。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大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与市场机制建设的有效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城乡同步实现小康、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与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金融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力度。

  第一,要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经营性农村集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主要源自资产保值增值和扩大再生产,商业化金融机构应制定以资金托管、理财、授信、抵押贷款等为内容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物业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以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以资金托管、投资理财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服务。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尚处于集体资源开发的重要时期,短期内以开发性资金需求为主,金融机构应以开发性基金、财政资金质押贷款等方式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多种形式合作经济的金融需求往往是周期性周转和扩大经营规模,金融机构可以发展基于“企业+合作社+大户”的供应链融资、资产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第二,应注重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应建立完善的村庄和个人信用档案,进而对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村内信息了解充分的特点,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的股权约束增加村民的信贷合约违约成本,提高金融机构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边际收益。第三,充分借助多种增信措施。随着政策支农力度加大和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应积极借助政策性担保基金、商业性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采取多种增信措施。第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针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授信、基于集体资产的抵押贷款、基于集体资产收益的质押贷款、基于集体股权的质押贷款等;同时,探索农村资产信托、粮食信托、开发性债券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扶贫

  当前,我们正处在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金融对于农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极为重要。我国农村的很多贫困都属于可行能力不足型的贫困,其原因均为贫困者个体的某种能力的缺陷。针对这种贫困类型,应该使用能力增进型扶贫(造血型扶贫)模式。这类扶贫模式的核心在于提高贫困人群的可行能力,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小额信贷就是典型的能力增进型扶贫模式。小额信贷对农户微观个体获得信贷资金机会、家庭财产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减少风险、妇女赋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扶贫模式。未来几年,我国要继续加大对贫困人群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开发出更多的适合贫困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金融产品,助力扶贫攻坚。国家也要给服务于贫困人群的金融机构以鼓励,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激励其向贫困地区开展业务。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产业化

  只有有了雄厚的农业产业基础,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才有了落脚点。以金融手段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首先要注意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比如说土地政策。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市场逐渐发育,土地流转、土地抵押、土地担保等形式逐步完善,土地的资本化有益于农民信贷可及性的提升,也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没有土地的流转和规模化使用,是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的。其次要关注整个农业的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农村金融机构要在整个产业链上展开布局,要眼界开阔,格局要大,不能仅在一个产业局部上下工夫。最后,要认识到现代农业体系的金融支持是一个综合性的金融问题,不单是信贷问题,还应该包括信托、担保、农机租赁、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等其他金融形式,这些金融形式要相互配合,才能有好的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近年来,边疆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在加大,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数量在大幅减少,普通百姓获得的信贷支持和各种金融服务大幅提升,信贷可及性提高显著。然而从总体来说,边疆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距离群众的需求和区域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边疆民族乡镇没有金融机构,很多农牧民还没有获得金融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运行质量差异很大,有些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严重超过警戒线,区域金融安全受到一定威胁,这些问题都要引起决策者的高度注意。

  对所有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必须以创新和务实的精神面对边疆民族地区金融服务特有的挑战和困难,在金融产品设计、金融流程设计等方面更多地考虑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生产生活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流程设计,确保产品和流程设计能够适应当地的文化形态。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的产业特征和居民生产特征,瞄准具有民族特色的、有较大潜力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到支持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和保障金融机构可持续两者的统一。通过技术创新,设置电子机具和开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尽力减少设置物理网点的成本,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行成本。既加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又不增加金融机构的设置成本。国家也应该在边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在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机构人才培养、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补贴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同时实现差异化的监管,给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