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反洗钱实践案例展播(19)|假冒网络借贷案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关注

反洗钱实践案例展播(19)

- 选送单位:京东数科 -

为推动行业反洗钱工作经验交流,协会面向会员单位征集反洗钱实践案例,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会员积极投稿,较好反映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反洗钱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为此协会汇编相关案例,形成系列专题陆续推出。

一、案情概述

● 客户:某公司客户A

● 案由:被伪造贷款APP诈骗

某公司客户A接到自称是一家贷款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先是询问客户A是否有贷款需求,并告知可以帮助申请3万-10万的贷款额度。为了方便“指导”客户办理后续贷款业务,对方进一步要求添加微信进行沟通,并诱导客户A下载一个名为“金钱贷”的APP,并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贷款资料。在客户资料填写完毕后,这名所谓的“平台客服”再次联系客户A,告知其因资质有问题而没有通过贷款审核,但考虑到客户确有贷款需求,可以帮忙进行资质包装,并需要缴纳包装费,同时为了保障客户贷款资金能够顺利到账,还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押金后,贷款资金才能提现到客户指定的银行卡中。随后,客户A在“平台客服”诱导下,先后两次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共计支付7000多元,但却始终没有收到贷款款项,后拨打“平台客服”电话也无法接通,微信也被拉黑无法取得联系。

该公司在接到客户A反映的情况后,提醒客户可能遭遇诈骗,并让客户第一时间报警,同时该公司积极配合警方进行案件侦破。最终,警方将利用伪造贷款APP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共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

二、风险提示

通过本案,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防如下诈骗手法: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广撒网式的方式打电话联系,寻找有贷款需求的目标人群。第二步,诈骗分子引导受害人加微信、QQ等社交工具进一步沟通,然后谎称能为受害人办理网络贷款,引导其下载假冒的贷款类APP。这一过程中,诈骗分子会使用预先准备好的剧本话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第三步,由于担心直接让受害人转账的方式会引起戒心,于是,诈骗分子将“转账”改为“购物”来获得赃款,即诈骗分子提前在某网上商城下单购买虚拟充值卡,再把待收款二维码发送给受害人,引导受害人通过使用微信扫码支付,从而完成整个诈骗过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