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海如何善用资管“利器”?

中国新闻网

关注

中新财经9月27日电 题: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上海如何善用资管“利器”?

作者 樊中华 高志苗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演变的背景下,上海应如何不断促进金融双向开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于中国城市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随着中国资管行业步入“大发展”时代,聚集了全球超过4600家各类资管机构的上海,又该如何善用这一“利器”,为科创中心建设开源浚流?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度最高,也是撑起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基石,”近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在接受中新财经记者专访时举例说,当前,上海有着星罗棋布的科创企业,其成长都要靠资金推动,但囿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稳健投资的属性限制,股权融资成为这些企业获得支持极为重要的渠道之一,而其中关键在于要促进股权投融资市场的流动性,建立合理的股权转让和退出机制,使社会资本能顺畅有序、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小企业。

事实上,着眼于扶助科创企业成长,上海近年来已设立多层次“高架桥”,引金融活水入科创良田。上海科创集团副总经理朱民介绍,当前,该集团投资的科创企业已在科创板成功上市72家,“让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形成合力,私募股权机构是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上海股交中心也在通过其“科创板”不断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输血”。张云峰介绍,“我们一直在推进与上交所的转板机制,期待通过在传统IPO机制的基础上附加上海股交中心提供的大数据画像、提交的推荐意见及第三方征信,促成IPO审核通过绿色通道实现快速上市,这是在不改变当前制度体系的前提下实现两家‘科创板’有机对接的可行之路。”

而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深度联动下应运而生的市场化科创母基金,上海科创基金五年来也为科创板输送了47家企业,占科创板上市企业市值的16%。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也表示,对于科创性质的私募股权基金而言,一个健全的、符合市场预期的退出机制仍亟待完善。“科创企业成长通常需较长时间,VC投资也会面临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一个健全的S基金(二手份额转让基金)交易体系建设对于增强市场流动性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首个S基金联盟在上海成立,涵盖了国家级母基金、海内外知名市场化母基金、地方引导基金及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地方国企及产业集团等超80家市场一线机构,被视为是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突破性举措。

朱民进一步指出,随着上海科创中心的逐步建成,上海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使之拥有越来越多的优良资产结构,也需要更多优秀的资金进行支持,“当前,科创与资管两个中心如何密切联动,打通监管和生态中的‘堵点’,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杨斌则指出,中国市场化母基金目前仍显匮乏,“‘市场化’即意味着要以前沿科技为导向,面向未来、面向全国布局新兴产业,通过市场化引领、专业化培育、生态化赋能,实现更强更优的创新资源配置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秀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更多的创新在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开空间。2021年,中国首批9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项目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里程碑。就在本月26日,国家发改委介绍,一年多来,中国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已取得突破,累积募集超过360亿元(人民币,下同)。

“基础设施领域REITs是在传统资管领域外的一大创新,”国泰君安资管总裁陶耿说,围绕国家战略,国泰君安资管发行了全国首批公募REITs项目之一、上海市首单公募REITs项目张江光大园公募REITs,市场示范效应显著,“中国的基础产业投资超过100万亿元,按照1%的转换率,市场容量可达1万亿元以上,未来空间无限。”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实体经济领域中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在加快孕育,双向开放步伐加速等,也为资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上海应抓住国际政治经济变局下的难得历史机遇,形成行业合力,锻造成为全球资管中心和亚洲资产管理重要枢纽。(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