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双轮动债券季报解读:份额赎回近9400万份,净值增长率与业绩基准差异大

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第1季度,交银施罗德双轮动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交银双轮动债券”)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变化。从基金份额的大幅赎回,到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差异,这些数据背后反映了基金在投资策略、市场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表现。以下将对该基金2025年第1季度报告进行详细解读。
主要财务指标:收益与利润情况分化
各份额收益与利润数据差异明显
本季度,交银双轮动债券A/B本期已实现收益为7,186,134.65元,本期利润为232,674.52元;而交银双轮动债券C本期已实现收益为381,907.44元,本期利润为12,273.86元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两者均为0.0004元。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方面,A/B类为527,317,316.60元,C类为24,426,916.97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A/B类为1.0725元,C类为1.0689元。
主要财务指标 | 交银双轮动债券A/B | 交银双轮动债券C |
---|---|---|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 7,186,134.65 | 381,907.44 |
本期利润(元) | 232,674.52 | 12,273.86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元) | 0.0004 | 0.0004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 527,317,316.60 | 24,426,916.97 |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 1.0725 | 1.0689 |
从数据可以看出,A/B类份额在已实现收益和资产净值等方面明显高于C类份额,但两类份额的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相同,反映出不同份额在收益实现规模和利润分配上存在差异。投资者在选择份额类别时,需综合考虑自身投资规模、持有期限等因素,不同份额在收益表现上的分化可能会对长期投资收益产生影响。
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对比有差距
近三个月净值增长率与业绩基准差异较大
- A/B类份额:过去三个月,交银双轮动债券A/B净值增长率为0.0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1.19%,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值①-③为1.23% 。过去六个月、一年及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C类份额:过去三个月,交银双轮动债券C净值增长率为 -0.0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同样为 -1.19%,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值①-③为1.13% 。在不同时间段,C类份额的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也呈现出不同的偏离情况。
阶段 | 交银双轮动债券A/B | 交银双轮动债券C | ||||||||||
---|---|---|---|---|---|---|---|---|---|---|---|---|
净值增长率① | 标准差②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 ①-③ | ②-④ | 净值增长率① | 标准差②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 ①-③ | ||
过去三个月 | 0.04% | 0.05% | -1.19% | 0.11% | 1.23% | -0.06% | -0.06% | 0.05% | -1.19% | 0.11% | 1.13% | -0.06% |
过去六个月 | 0.95% | 0.08% | 1.02% | 0.11% | -0.07% | -0.03% | 0.74% | 0.08% | 1.02% | 0.11% | -0.28% | -0.03% |
过去一年 | 1.40% | 0.07% | 2.35% | 0.10% | -0.95% | -0.03% | 1.00% | 0.07% | 2.35% | 0.10% | -1.35% | -0.03% |
过去三年 | - | - | - | - | - | - | 7.16% | 0.05% | 6.31% | 0.07% | 0.85% | -0.02% |
过去五年 | - | - | - | - | - | - | 12.67% | 0.05% | 6.60% | 0.07% | 6.07% | -0.02% |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 63.00% | 0.07% | 15.56% | 0.08% | 47.44% | -0.01% | 54.42% | 0.08% | 15.56% | 0.08% | 38.86% | 0.00% |
基金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存在差异,表明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其实际表现与市场基准存在偏离。这种偏离可能源于基金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以及对市场趋势的判断等多种因素。投资者需要关注这种差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评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和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若差异过大且持续不稳定,可能意味着基金投资策略与市场走势的契合度不佳,增加投资风险。
投资策略与运作分析:应对债市波动调整组合
一季度债市波动大,基金调整杠杆与久期
2025年一季度,债市收益率大幅上行,2月利率快速走高,3月下旬行情转为震荡,整体期限利差大幅压缩。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基金管理人适度降低组合的杠杆和久期至中性偏低的水平以控制回撤,并积极参与长端利率债以及高流动性品种的交易。同时,积极调整组合持仓,提高中高等级以及高流动性信用债的占比。
年初货币宽松预期使长端收益率小幅下探,但随后央行暂停国债买入、资金面收紧,短端利率大幅上行。春节前债市因PMI走低和央行操作转强,节后又因央行回笼资金、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等因素,现券收益率震荡上行。3月,两会相关政策及市场预期修正,国债收益率上行,下旬债市超跌反弹。
基金管理人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降低杠杆和久期有助于控制风险,避免在市场波动中遭受过大损失。增加长端利率债和高流动性品种交易,以及提高中高等级和高流动性信用债占比,旨在优化资产配置,提升组合的稳定性和收益潜力。然而,债市波动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基金管理人的策略调整能否持续适应市场变化,仍需进一步观察。投资者应关注基金在后续市场环境中的策略执行效果,以及对不同市场情况的应对能力。
业绩表现:整体表现受市场波动影响
一季度业绩受债市波动冲击
本基金(各类)份额净值及业绩表现如前文“主要财务指标”及“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部分所示。一季度债市的大幅波动对基金业绩产生了明显影响。尽管基金管理人采取了降低杠杆和久期、调整持仓等策略,但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给业绩带来挑战。
从净值增长率来看,A/B类份额过去三个月仅为0.04%,C类份额为 -0.06%,反映出在一季度债市复杂波动的环境下,基金业绩增长面临压力。基金的业绩表现与债市的紧密关联,凸显了债券市场风险对基金收益的重要影响。投资者在投资该基金时,需充分考虑债券市场的整体走势和波动风险。若债市持续不稳定或出现不利变化,基金业绩可能继续受到冲击。同时,投资者也应关注基金管理人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应对策略及其有效性,以评估基金未来业绩的潜在表现。
资产组合情况:固定收益投资占主导
固定收益投资占比超九成
报告期末,基金总资产为645,450,568.20元,其中固定收益投资金额为603,712,877.73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达93.53%,全部为债券投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40,013,503.02元,占比6.20%;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1,556,015.03元,占比0.24%;其他资产168,172.42元,占比0.03%。
序号 | 项目 | 金额(元) |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
---|---|---|---|
1 | 权益投资 | - | - |
其中:股票 | - | - | |
2 | 基金投资 | - | - |
3 | 固定收益投资 | 603,712,877.73 | 93.53 |
其中:债券 | 603,712,877.73 | 93.53 | |
资产支持证券 | - | - | |
4 | 贵金属投资 | - | - |
5 |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 - |
6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40,013,503.02 | 6.20 |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 - | |
7 |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 1,556,015.03 | 0.24 |
8 | 其他资产 | 168,172.42 | 0.03 |
9 | 合计 | 645,450,568.20 | 100.00 |
基金资产组合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符合债券型基金的特点。这种资产配置结构使得基金收益相对较为稳定,但同时也对债券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债券市场的利率波动、信用风险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基金资产的价值和收益。若债券市场出现不利变化,如利率大幅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或信用债出现违约风险,基金资产净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投资者在关注基金收益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债券市场的风险因素,以及基金管理人对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能力。
债券投资明细:多种债券类型构成投资组合
中期票据占比最高
在固定收益投资的债券构成中,中期票据公允价值为369,004,195.61元,占比66.88%;金融债券为131,770,511.78元,占比23.88%(其中政策性金融债30,451,841.10元,占比5.52%);企业债券为20,188,098.63元,占比3.66%;企业短期融资券为30,396,881.10元,占比5.51%。
债券类别 | 公允价值(元) | 占比(%) |
---|---|---|
央行票据 | - | - |
金融债券 | 131,770,511.78 | 23.88 |
其中:政策性金融债 | 30,451,841.10 | |
企业债券 | 20,188,098.63 | 3.66 |
企业短期融资券 | 30,396,881.10 | 5.51 |
中期票据 | 369,004,195.61 | 66.88 |
可转债(可交换债) | - | - |
同业存单 | - | - |
其他 | - | - |
合计 | 603,712,877.73 | 109.42 |
基金投资的债券类型较为多样,其中中期票据占比较高,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对中期票据投资价值的判断和配置策略。不同类型债券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这种多元化的债券投资组合有助于分散风险。然而,各类债券受市场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如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债券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对企业债券的影响等。投资者需要关注不同债券类型的风险变化,以及基金管理人如何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债券投资组合,以平衡风险和收益。
前五名债券投资:分散投资多主体债券
前五名债券投资分布较分散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如下:24附息国债11公允价值52,353,190.61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9.49%;24农发11公允价值30,451,841.10元,占比5.52%;23苏科技城MTN007公允价值20,732,668.49元,占比3.76%;23洛阳弘义MTN001公允价值20,682,844.93元,占比3.75%;23南京银行01公允价值20,501,680.00元,占比3.72%。
序号 | 债券代码 | 债券名称 | 数量(张)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1 | 240011 | 24附息国债11 | 500,000 | 52,353,190.61 | 9.49 |
2 | 240411 | 24农发11 | 300,000 | 30,451,841.10 | 5.52 |
3 | 102382548 | 23苏科技城MTN007 | 200,000 | 20,732,668.49 | 3.76 |
4 | 102381311 | 23洛阳弘义MTN001 | 200,000 | 20,682,844.93 | 3.75 |
5 | 2320041 | 23南京银行01 | 200,000 | 20,501,680.00 | 3.72 |
基金前五名债券投资分布相对分散,涉及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以及企业中期票据等不同主体发行的债券。这种分散投资策略有助于降低单一债券对基金资产净值的影响,分散信用风险。然而,不同债券主体的信用状况、市场表现等存在差异,投资者需关注各债券主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这些债券的影响。若其中某一债券主体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可能会对基金资产净值产生一定冲击。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规模较大
A/B类份额赎回近9400万份
报告期期初,交银双轮动债券A/B份额总额为577,915,800.08份,报告期期间总申购份额为7,571,109.12份,总赎回份额为93,811,771.43份,期末份额总额为491,675,137.77份;交银双轮动债券C期初份额总额为52,154,698.55份,报告期期间总申购份额为7,521,866.43份,总赎回份额为36,823,496.68份,期末份额总额为22,853,068.30份。
项目 | 交银双轮动债券A/B | 交银双轮动债券C |
---|---|---|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份) | 577,915,800.08 | 52,154,698.55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份) | 7,571,109.12 | 7,521,866.43 |
减: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份) | 93,811,771.43 | 36,823,496.68 |
报告期期间基金拆分变动份额(份额减少以“-”填列) | - | -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份) | 491,675,137.77 | 22,853,068.30 |
交银双轮动债券A/B类份额赎回规模较大,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在本季度选择赎回基金。这可能与基金业绩表现、投资者自身资金需求、对市场预期的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较大规模的赎回可能会对基金的资金运作和投资策略产生一定影响,如基金管理人可能需要调整资产配置以应对赎回压力。投资者应关注基金份额变动对基金后续运作的影响,以及基金管理人如何在份额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