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I重构就业市场的喜和忧

福建日报

关注

4月17日,漳州市体育中心,“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招聘会拉开帷幕,近万人次参与。现场,“AI岗位”与“AI职途舱”吸引了大量求职者。与此同时,AI技术也在改变招聘流程本身。

在体育场一侧,两台名为“AI职途舱”的自助操作机成为焦点,求职者争先上前体验。据介绍,“AI职途舱”可为求职者提供AI简历优化、智能面试模拟、职业测评等个性化服务,助力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上传简历后,机器自动分析简历存在的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并打印出来,很方便。”应聘者刘同学告诉记者,他还尝试了智能模拟面试,结束后系统提醒说,他在面试时会不自觉快速眨眼。这有助于他完善面试细节。

小小的“AI职途舱”体现着就业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招聘模式是典型的“坐商”思维——企业发布岗位,求职者投递简历,双方要跨过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艰难匹配。而AI技术的介入将招聘转变为“行商”模式——通过数据分析主动发现需求,通过智能算法精准匹配供需,通过模拟系统优化求职表现。

其实,这种转变早就发生。近年来,漳州市人社局打造的“线下+云聘”双通道模式,构建起全天候、多维度的就业服务体系,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供需对接效率已大幅提高。如今,AI技术的介入进一步提升了这种供需匹配的效度和准度。

技术变革带来产业升级,也带来转型阵痛。在现场招聘的厦门智明和合信息科技公司经理叶耿辉告诉记者,AI岗位看似火爆,却不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一方面,不少人被AI的热度迷了眼。许多求职者并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甚至不太了解AI,只是被高薪吸引盲目转行;部分企业也缺乏明确的人才规划,跟风设置AI岗位。另一方面,AI人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据了解,2024年全国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仅4万,行业缺口却高达500万。同时,AI领域基础层人才紧缺、复合型人才不足、区域间分配不均等结构性问题也导致部分企业“一才难求”。

一些其他问题也值得注意。比如,人工智能时代,掌握AI技能的人才将获得更多机会和更高报酬,而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则面临更大的职业挑战。又如,AI技术的应用存在伦理隐忧。当算法开始筛选简历、评估面试表现时,如何确保公平性?当AI系统分析求职者的微表情、语音语调时,个人隐私如何保护?这些都是亟待规范的新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需要形成合力。政府应当完善AI招聘领域的规范制度,确保技术应用公平透明;企业需要建立更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内部人才向AI岗位转型提供更多渠道和机会;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AI人才。当前,漳州市计划开展的“就业创业导师进校园”等活动,正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积极一步。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道指涨0.28%,纳指涨0.39%,标普500指数涨0.4%,英伟达涨超3%。

美国告知联合国安理会:如果俄乌冲突继续,美国将不得不考虑退出为结束冲突所做的谈判努力。

热门中概股周四普涨,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涨超1%。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道指涨0.28%,纳指涨0.39%,标普500指数涨0.4%,英伟达涨超3%。

美国告知联合国安理会:如果俄乌冲突继续,美国将不得不考虑退出为结束冲突所做的谈判努力。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