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技术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净利双增长,多项费用攀升引关注

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
电连技术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关键指标上实现显著增长,同时多项费用也呈现较大幅度变化。其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59.43%,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4.46%,这些数据变化背后反映出公司怎样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值得投资者深入探究。
财报解读
营收稳健增长,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2024年电连技术营业收入为4,661,219,937.52元,相较于2023年的3,129,067,006.69元,增长了48.97%。从业务板块来看,连接器行业收入为4,069,076,320.26元,占比87.30%,同比增长47.07%;其他行业收入592,143,617.26元,占比12.70%,同比增长63.41%。各主要产品中,汽车连接器营收1,461,048,196.66元,增长77.42%,软板业务营收537,518,991.17元,增长73.06%。这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汽车连接器和软板业务领域增长强劲,可能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提前布局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项目 | 2024年 | 2023年 | 同比增减 |
---|---|---|---|
营业收入(元) | 4,661,219,937.52 | 3,129,067,006.69 | 48.97% |
连接器行业收入(元) | 4,069,076,320.26 | 2,766,704,141.03 | 47.07% |
其他行业收入(元) | 592,143,617.26 | 362,362,865.66 | 63.41% |
汽车连接器营收(元) | 1,461,048,196.66 | 823,495,852.15 | 77.42% |
软板业务营收(元) | 537,518,991.17 | 310,595,931.28 | 73.06% |
盈利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凸显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2,308,886.15元,较2023年的356,154,239.61元增长74.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11,693,285.18元,同比增长75.57%。基本每股收益为1.47元/股,较2023年的0.84元/股增长75.00%;扣非每股收益也达到1.44元/股(计算可得),同样实现大幅增长。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在主营业务上的投入和发展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回报。
项目 | 2024年 | 2023年 | 同比增减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622,308,886.15 | 356,154,239.61 | 74.7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 611,693,285.18 | 348,409,431.21 | 75.57%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47 | 0.84 | 75.00% |
费用增长各有因,需关注潜在影响
- 销售费用:2024年销售费用为164,198,252.69元,较2023年的106,301,862.45元增长54.46%,主要原因是销售人员薪资以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这反映出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加大了销售投入,积极拓展客户和市场渠道,但需关注这种投入是否能持续带来营收的增长以及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
-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为351,975,881.49元,比2023年的274,538,454.59元增长28.21%,虽无重大变动,但整体规模上升,可能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相应的管理成本增加有关。
-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为 -13,765,157.31元,2023年为 -23,584,196.89元,同比增长41.63%,主要系本期利息收入减少。这表明公司的资金收益情况有所变化,需关注公司资金管理策略是否需要调整。
- 研发费用:研发费用为397,534,356.45元,较2023年的296,287,248.00元增长34.17%,主要是公司积极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公司保持技术竞争力,但短期内可能对利润产生一定压力,需关注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
项目 | 2024年(元) | 2023年(元) | 同比增减 | 重大变动说明 |
---|---|---|---|---|
销售费用 | 164,198,252.69 | 106,301,862.45 | 54.46% | 主要系销售人员薪资以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 |
管理费用 | 351,975,881.49 | 274,538,454.59 | 28.21% | 无重大变动 |
财务费用 | -13,765,157.31 | -23,584,196.89 | 41.63% | 主要系本期利息收入减少 |
研发费用 | 397,534,356.45 | 296,287,248.00 | 34.17% | 主要系公司积极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 |
研发投入加大,人才与项目双驱动
- 研发人员情况: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945人增加到2024年的1,088人,增长15.13%,但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13.94%下降至12.53%。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及以上人员有所增加,其中本科从195人增加到267人,增长36.92%。这表明公司在研发人才的引进上注重质量提升,为技术创新提供人力支持。
- 研发项目:公司开展了多项研发项目,如“一种PCI Express CEM卡缘连接器的研发”“服务器用SLIVER&MCIO高速线缆组件的研发”等。部分项目已完成产品定型并获得客户认可,如“一种PCI Express CEM卡缘连接器的研发”已获得1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研发项目若能成功转化,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现金流有波动,经营投资筹资各有表现
- 经营活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1,044,075.67元,较2023年的323,469,968.18元增长57.99%,主要系本期经营业绩增长。这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现金创造能力增强,经营状况良好。
- 投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12,669,321.27元,同比下降39.0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75,468,246.32元,同比下降259.43%,主要系本期理财产品到期收回减少。这显示公司在投资策略上可能有所调整,减少了理财产品投资,需关注公司后续投资方向及对资金收益的影响。
- 筹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4,700,705.42元,同比增加41.27%,主要系本期借款减少以及收取员工持股计划权益分配款增加;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50,776,861.60元,同比增加62.34%,主要系本期支付现金股息红利增加。这反映出公司在筹资和分配政策上的变化,需关注公司资金的整体调配和对股东回报政策的持续性。
项目 | 2024年(元) | 2023年(元) | 同比增减 | 主要影响因素 |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511,044,075.67 | 323,469,968.18 | 57.99% | 本期经营业绩增长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712,669,321.27 | 1,170,106,150.08 | -39.09% | 本期理财产品到期收回减少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475,468,246.32 | -132,283,191.35 | -259.43% | 本期理财产品到期收回减少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154,700,705.42 | 109,506,900.00 | 41.27% | 本期借款减少以及收取员工持股计划权益分配款增加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550,776,861.60 | 339,268,538.63 | 62.34% | 本期支付现金股息红利增加 |
风险因素犹存,发展仍需谨慎
- 市场拓展风险:下游行业需求持续升级,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拓展非手机行业及汽车电子客户,经营风险将会显著增加。尽管当前消费电子业务有所增长,但行业需求波动仍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 技术迭代风险:随着泛5G时代临近,公司现有产品在设计、形态、性能、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不断迭代变化的可能性,若5G毫米波发展未达预期,将阻碍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引发研发费用攀升,并影响新产品的市场布局。
- 人才竞争风险:行业竞争凸显了专业化人才的重要性,如果公司技术人才流失,将会给公司市场竞争力带来显著不利影响。尤其在AI通信技术发展时期,对相关高端人才的争夺激烈,公司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
- 成本上升风险:如果主要原材料和电镀服务的采购价格上升而公司未能及时向下游转移相关成本,公司将面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公司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及电镀服务占生产成本比例超50%,且委外电镀成本有提升趋势。
管理层薪酬可观,激励与责任并重
- 董事长:陈育宣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51.41万元。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核心领导,其薪酬水平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较高的薪酬也体现了其对公司发展所承担的重要责任。
- 总经理:李瑛(离任)在任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7.54万元。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其薪酬反映了对公司运营成果的一种激励与回报。
- 副总经理:王新坤、尹绪引、张自然分别获得106.01万元、101.28万元、95.65万元的税前报酬总额。副总经理们在各自分管领域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薪酬水平也与他们的职责和业绩相匹配。
- 财务总监:杜元灿(新任)从公司获得的报酬情况在报告期内未单独体现,但整体管理层薪酬体系的设定旨在激励管理层积极推动公司发展,实现公司业绩目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