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滚动播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谢云哲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数字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深刻转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首次将“人工智能+”行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主动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重构生产要素体系,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人工智能充分激发数据、算法与算力的乘数效应,赋能数字经济生产要素智能化跃迁。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其价值化进程显著加速。人工智能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跃迁,激活数字经济底层逻辑。人工智能通过多模态感知网络与知识图谱技术,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动态认知资产,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算法作为第四生产要素,正重构传统生产函数。人工智能推动算法产业化发展,重塑价值创造逻辑。算法产业化不仅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更催生“算法贡献度计量”等新型分配机制,同时通过知识复用重构产业协作关系,形成生产要素的智能化配置。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支撑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推动数字技术迭代升级。算力资源的普惠化供给,使AI大模型训练成本大幅下降,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数字基础设施保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加速智能经济发展筑牢底座。人工智能通过重构“数据—算法—算力”要素体系,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这一进程既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驱动产业智能升级,激活数字经济新效能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全产业链的技术转型与变革,推动千行百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的运营模式。人工智能支撑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拓展“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AI农业大模型整合农业专家和生产一线经验与历史数据,形成标准化的农技知识库,提供科学化的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指导,助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全链条智能化跃迁,推动制造业价值链不断延伸。人工智能有效提升制造业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优化工艺流程,加速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助力数字经济实现从效率提升到范式变革。人工智能推动服务业从“人力密集型”向“算法密集型”转型。智能客服推广应用大幅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生成式AI实现创作内容时效性大幅提升,创作效率有效提升;智能模型赋能金融服务,有效提升金融风险评估精准度;具身智能机器人赋能银发经济,家政与养老服务场景人力成本大幅下降。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三大产业,将人工智能打造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引擎”,为全球产业变革贡献中国智慧。
推进数字制度创新,构建数字经济新形态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底层技术变量,倒逼制度体系从“适应性调整”转向“前瞻性布局”,催生新型生产关系与制度框架。人工智能推动数据要素产权制度加速重构,利用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为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提供技术执行机制,根据数据要素的边际成本趋零与网络效应特征,人工智能有利于突破所有权绝对化原则,建立“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置的新型产权制度。人工智能催生算力基础设施公共化制度,促使算力资源从企业私有资产转向准公共物品。通过建立跨区域算力调度机制、算力资源税收共享制度、绿色算力认证标准等新型基础设施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算力的效率与公平的再平衡。人工智能能够实现跨领域融合,打破传统产业边界,重构“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共享制度、场景创新容错机制、复合型人才流动制度等,形成跨组织知识流动与价值共创的制度网络。人工智能赋能制度创新,加快塑造更具包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的数字经济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型制度供给。
优化社会治理体系,迈向数字经济新生态
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催生技术赋能与价值共创协同发展的新型治理生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跃迁,进一步保障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构建“监测—预警—决策—反馈”闭环治理系统,实现对公共安全、环境监测、金融风险等领域的全周期动态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政务智能平台,整合跨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一网通办”,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治理平台,实现政策执行全流程溯源,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运用社会舆情监测系统情感分析技术,精准识别网络热点事件,辅助政府提前介入化解矛盾,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人工智能推动社会治理优化与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技术创新与社会价值实现更高水平协同提供核心支撑。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