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A:蜂巢上海清算所0-3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1季度报告

新浪基金∞工作室
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季报解读:利润下滑,份额缩水
2025年第1季度,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基金多项关键指标出现显著变化。其中,本期利润较过往呈现下滑态势,A类份额从盈利转为亏损,C类份额亏损加剧;同时,基金份额总额也大幅缩水,反映出市场环境变化对该基金的影响。以下将对基金季报进行详细解读。
主要财务指标:利润下滑,净值微降
1季度,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基金主要财务指标呈现出利润下滑、净值微降的态势。
主要财务指标 | 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A | 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C |
---|---|---|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 10,364,802.90 | 5,651.71 |
本期利润(元) | -1,317,801.88 | -2,889.72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元) | -0.0014 | -0.0047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 1,040,522,923.25 | 511,620.99 |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 1.0469 | 1.0458 |
从数据可见,本期已实现收益方面,A类份额达10,364,802.90元,C类份额为5,651.71元 。但本期利润却均为负数,A类亏损1,317,801.88元,C类亏损2,889.72元,这表明尽管有一定的已实现收益,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因素导致整体利润为负。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也为负值,显示出单位基金份额的盈利情况不佳。期末基金资产净值A类为1,040,522,923.25元,C类为511,620.99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A类1.0469元,C类1.0458元,较前期有微小下降。
基金净值表现:短期落后基准,长期跑赢
基金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对比能反映基金的相对表现。
阶段 | 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A净值增长率① |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 ① - ③ | ② - ④ |
---|---|---|---|---|---|---|
过去三个月 | -0.24% | 0.06% | -0.06% | 0.03% | -0.18% | 0.03% |
过去六个月 | 1.99% | 0.07% | 0.93% | 0.03% | 1.06% | 0.04% |
过去一年 | 3.39% | 0.06% | 2.25% | 0.03% | 1.14% | 0.03% |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 4.69% | 0.05% | 3.44% | 0.02% | 1.25% | 0.03% |
过去三个月,基金净值增长率为 -0.24%,落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0.18个百分点,表明短期表现不佳。但从过去六个月、一年以及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的数据看,净值增长率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超出1.06%、1.14%和1.25%,显示出长期投资下该基金具备一定优势。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相比,差值较小,说明基金波动与业绩比较基准波动程度相近。
投资策略与运作:应对利率波动,调整仓位
2025年一季度,债券收益率上行较多。经济基本面企稳复苏以及前期收益率下行过快透支货币宽松预期,使得市场在降准降息落空后,收益率曲线大幅上移。在此背景下,本基金在跟踪指数基础上,通过杠杆部分仓位调节久期水平。1月中下旬,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抬升,组合降低了久期和杠杆水平;3月中旬后,随着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降,产品逐步增加了债券配置。基金管理人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旨在降低利率波动对基金收益的负面影响。
基金业绩表现:份额净值下降,跑输基准
截至报告期末,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A基金份额净值为1.0469元,本报告期内,该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0.2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0.06%;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C基金份额净值为1.0458元,本报告期内,该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0.2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0.06%。两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均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表明本季度基金业绩未能达到预期的业绩比较基准水平,投资者收益受到一定影响。
基金资产组合:债券主导,配置稳定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投资占据主导地位。
序号 | 项目 | 金额(元) |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
---|---|---|---|
1 | 权益投资 | - | - |
其中:股票 | - | - | |
2 | 基金投资 | - | - |
3 | 固定收益投资 | 1,125,052,194.25 | 99.88 |
其中:债券 | 1,125,052,194.25 | 99.88 | |
资产支持证券 | - | - | |
4 | 贵金属投资 | - | - |
5 |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 - |
6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 - |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 - | |
7 |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 1,369,300.93 | 0.12 |
8 | 其他资产 | 8,333.28 | 0.00 |
9 | 合计 | 1,126,429,828.46 | 100.00 |
固定收益投资金额为1,125,052,194.25元,占基金总资产比例高达99.88%,其中债券投资与固定收益投资金额一致,显示出基金对债券资产的高度配置。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1,369,300.93元,占比0.12%,其他资产8,333.28元,占比极小。整体资产组合结构表明基金以债券投资为核心,追求相对稳定的收益。
股票投资组合:暂无股票持仓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境内股票投资组合以及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均显示,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股票。这与基金的债券型属性相符,专注于债券市场投资,避免股票市场波动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有助于维持基金收益的稳定性,但也意味着基金无法分享股票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
债券投资明细:政金债集中,前五占比近40%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显示,基金主要投资于政策性金融债。
序号 | 债券代码 | 债券名称 | 数量(张)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1 | 09240202 | 24国开清发02 | 1,000,000 | 102,479,726.03 | 9.84 |
2 | 210203 | 21国开03 | 1,000,000 | 101,782,191.78 | 9.78 |
3 | 230208 | 23国开08 | 700,000 | 73,211,024.66 | 7.03 |
4 | 240322 | 24进出22 | 600,000 | 59,963,769.86 | 5.76 |
5 | 220208 | 22国开08 | 500,000 | 52,129,945.21 | 5.01 |
前五名债券投资均为政策性金融债,合计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近40%,投资集中度较高。这种集中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对特定债券的研究和管理效率,但也面临特定债券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若这些债券价格或收益率出现不利变动,对基金净值影响较大。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份额大幅缩水
开放式基金份额在本季度出现大幅变动。
类别 | 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A | 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C |
---|---|---|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份) | 2,037,541,269.65 | 171,360.76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份) | 479,817,631.53 | 1,966,767.89 |
减: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份) | 1,523,491,579.54 | 1,648,914.57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份) | 993,867,321.64 | 489,214.08 |
A类份额期初2,037,541,269.65份,期末993,867,321.64份,减少了1,043,673,948.01份;C类份额期初171,360.76份,期末489,214.08份,虽有增长但幅度较小。整体来看,基金份额总额大幅缩水,可能是投资者对基金业绩表现、市场预期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做出赎回决策,份额的大幅变动可能对基金后续运作产生一定影响,如资产配置调整难度增加等。
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1季度蜂巢上清所0-3年政金债指数基金利润下滑、份额缩水,短期业绩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需关注以下风险:一是债券市场波动风险,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债券收益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基金净值;二是集中投资风险,前五名债券投资集中度较高,特定债券的不利变动可能对基金产生较大冲击;三是巨额赎回风险,报告期内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较高情况,可能引发巨额赎回,导致基金净值波动、流动性风险等。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收益且看好债券市场长期表现的投资者,可继续关注该基金,但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基金业绩变化。而对于短期收益预期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需谨慎考虑投资该基金。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