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季报解读:份额申购赎回变动大,业绩表现有差异

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第一季度,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基金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变化。从主要财务指标到基金净值表现,从投资策略运作到资产组合情况,诸多数据呈现出显著特点。其中,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C份额的申购份额高达61,073,726.04份,赎回份额为29,162,924.36份,变动幅度较大;同时,该基金A、C两类份额在本期利润上差异明显,A类为5,906,060.67元,C类则为 -1,302,755.99元。这些关键数据的变动,反映了基金在一季度的运作状况与市场反馈,值得投资者深入探究。
主要财务指标:两类份额收益与利润差异显著
已实现收益与本期利润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基金在2025年第一季度,A类份额本期已实现收益为2,644,997.72元,本期利润达5,906,060.67元;而C类份额本期已实现收益为1,112,172.34元,本期利润为 -1,302,755.99元。这表明两类份额在收益实现及最终利润上存在较大差距。
类别 |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 本期利润(元) |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 | 2,644,997.72 | 5,906,060.67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C | 1,112,172.34 | -1,302,755.99 |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
A类份额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为0.2338元,C类份额为 -0.1198元。这一数据进一步体现了两类份额在投资者实际收益上的不同表现。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与份额净值
期末A类基金资产净值为20,725,876.81元,份额净值1.2880元;C类基金资产净值为48,942,814.86元,份额净值1.2809元。虽然份额净值相近,但资产净值的差异反映出两类份额在规模上的不同。
类别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 | 20,725,876.81 | 1.2880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C | 48,942,814.86 | 1.2809 |
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有偏离
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对比
过去三个月,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净值增长率为14.4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67%,差值为 -0.22%;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同样为14.45%,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值也为 -0.22%。过去六个月及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
阶段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C | ||
---|---|---|---|---|
净值增长率①(%) | ①-③(%) | 净值增长率①(%) | ①-③(%) | |
过去三个月 | 14.45 | -0.22 | 14.45 | -0.22 |
过去六个月 | 16.57 | -1.53 | 16.57 | -1.53 |
过去一年 | 44.88 | 0.12 | 44.88 | 0.12 |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 28.80 | -2.86 | 28.09 | -3.57 |
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对比
从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来看,两类份额在不同阶段均未完全贴合业绩比较基准,存在一定波动。
投资策略与运作:科技行业驱动,被动跟踪指数
市场环境与行业表现
2025年一季度,受国产大模型创新、政策催化等影响,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表现较好,累计上涨15.43%,同期上证指数下跌0.48%,恒生指数上涨15.25%。小盘表现好于大盘,成长风格优于价值风格。有色金属、汽车、机械设备涨幅居前,商贸零售、煤炭靠后。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港股因南下资金流入等因素迎来结构性牛市。海外方面,美国制造业PMI、就业数据走弱,通胀粘性高,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加大不确定性和市场担忧。
基金投资策略
本基金采取完全复制的被动式指数基金管理策略,用量化方法跟踪和控制偏离度,力争跟踪指数收益并控制跟踪误差。在正常情况下,将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35%以内,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
基金业绩表现:A、C份额增长相近但有差异
截至报告期末,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基金份额净值为1.2880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4.50%;C类基金份额净值为1.2809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4.45%。两者增长率相近,但因净值差异,实际收益略有不同。
资产组合情况:权益投资占主导
资产组合比例
报告期末,权益投资金额为66,076,141.20元,占基金总资产比例达78.41%,其中股票投资占比相同。固定收益投资101,485.45元,占比0.12%。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12,443,985.50元,占比14.77%,其他资产5,652,380.70元,占比6.71%。
项目 | 金额(元) |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
---|---|---|
权益投资 | 66,076,141.20 | 78.41 |
固定收益投资 | 101,485.45 | 0.12 |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 12,443,985.50 | 14.77 |
其他资产 | 5,652,380.70 | 6.71 |
港股投资情况
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36,275,679.50元,占净值比为52.07%,显示出港股在基金资产中的重要地位。
股票投资组合:行业分布集中于科技相关
境内股票投资组合(指数投资)
制造业公允价值22,396,608.50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32.15%;批发和零售业374,340.00元,占比0.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329,573.20元,占比6.21%。
行业类别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制造业 | 22,396,608.50 | 32.15 |
批发和零售业 | 374,340.00 | 0.5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329,573.20 | 6.21 |
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
非周期性消费品公允价值13,754,096.41元,占比19.74%;医疗4,460,817.18元,占比6.40%;信息科技11,226,932.91元,占比16.11%;电信服务6,833,833.00元,占比9.81%。
行业类别 | 公允价值(人民币)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非周期性消费品 | 13,754,096.41 | 19.74 |
医疗 | 4,460,817.18 | 6.40 |
信息科技 | 11,226,932.91 | 16.11 |
电信服务 | 6,833,833.00 | 9.81 |
股票投资明细:港股科技龙头股占比较大
指数投资前十名股票
阿里巴巴 - W公允价值8,504,801.28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12.21%;腾讯控股6,833,833.00元,占比9.81%;小米集团 - W6,383,694.98元,占比9.16%。这些港股科技龙头股在基金投资中占据重要位置。
序号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1 | 09988 | 阿里巴巴 - W | 8,504,801.28 | 12.21 |
2 | 00700 | 腾讯控股 | 6,833,833.00 | 9.81 |
3 | 01810 | 小米集团 - W | 6,383,694.98 | 9.16 |
积极投资股票情况
本报告期末未持有积极投资的股票。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C类份额申购赎回活跃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30,458,069.99份,期末16,091,832.54份;C类期初6,298,368.93份,期间申购61,073,726.04份,赎回29,162,924.36份,期末38,209,170.61份。C类份额的大幅申购与赎回,反映出投资者对该类份额的交易较为活跃。
项目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A | 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C |
---|---|---|
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份) | 30,458,069.99 | 6,298,368.93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份) | 4,236,483.86 | 61,073,726.04 |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份) | 18,602,721.31 | 29,162,924.36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份) | 16,091,832.54 | 38,209,170.61 |
综合来看,宝盈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发起式基金在2025年第一季度受市场环境和科技行业发展影响,在业绩表现、资产配置和份额变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投资者在关注基金业绩的同时,需留意市场波动、行业趋势以及份额变动带来的潜在影响,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