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华电气2025年一季度财报解读:资产处置收益暴增178973.60%,财务费用激增121.60%

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
金利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各项财务数据变动引发关注。本文将对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深入解读,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营收增长19.96%,得益于绝缘子业务订单增加
本季度,金利华电气营业收入为3287.7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740.73万元增长19.96%。主要原因是绝缘子业务执行国南网及地方电力部门订单,出货量上升。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营业收入 | 32,877,901.97 | 27,407,327.33 | 19.96% |
营收增长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关注后续订单持续性及市场竞争态势。
净利润亏损收窄81.19%,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大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8.39万元,上年同期为 -416.77万元,亏损收窄81.19%。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5.81万元,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7.07万元、政府补助96.43万元等。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783,896.60 | -4,167,685.17 | 81.19% |
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 -194.20万元,上年同期为 -545.67万元,亏损同样收窄64.41%。可见,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待提升,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较大。
扣非净利润亏损收窄64.41%,主业盈利待加强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94.20万元,较上年同期 -545.67万元亏损收窄64.41%。尽管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反映公司核心业务面临挑战,需优化业务结构、降低成本以提高盈利能力。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942,024.55 | -5,456,698.49 | 64.41% |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减少81.18%,与净利润趋势一致
基本每股收益为 -0.0067元/股,上年同期为 -0.0356元/股,亏损减少81.18%,与净利润亏损收窄趋势相符,主要受净利润变动影响。
本报告期(元/股) | 上年同期(元/股)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基本每股收益 | -0.0067 | -0.0356 | 81.18% |
扣非每股收益亏损减少64.41%,反映主业真实盈利
扣非每股收益为 -0.0166元/股(计算得出:-1942024.55÷117000000),上年同期为 -0.0466元/股(计算得出: -5456698.49÷117000000),亏损减少64.41%,更真实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盈利状况,显示主业虽有改善但仍需提升。
本报告期(元/股) | 上年同期(元/股)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扣非每股收益 | -0.0166(计算值) | -0.0466(计算值) | 64.41% |
应收账款减少14.84%,资金回笼有成效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6657.40万元,较期初7817.36万元减少14.84%。表明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取得一定成效,资金回笼情况改善,降低坏账风险,但仍需持续关注款项回收情况。
期末余额(元) | 期初余额(元) | 变动幅度(%) | |
---|---|---|---|
应收账款 | 66,573,983.61 | 78,173,636.54 | -14.84% |
应收票据清零,承兑汇票到期确认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0,期初为57.29万元,减少100%。主要因本期应收承兑汇票到期终止确认,该变动属正常票据结算流程,对公司资金流无重大不利影响。
期末余额(元) | 期初余额(元) | 变动幅度(%) | |
---|---|---|---|
应收票据 | - | 572,939.11 | -100.0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1.44%,仍处低位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0.29%,上年同期为 -1.73%,提升1.44%。虽有所上升,但仍为负数,表明公司运用净资产获取利润能力较弱,需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0.29% | -1.73% | 1.44% |
存货增加14.40%,关注库存管理
存货期末余额为6955.56万元,较期初6080.06万元增加14.40%。存货增加可能因业务增长备货,也可能存在库存积压风险,公司需加强库存管理,优化供应链,确保存货合理水平。
期末余额(元) | 期初余额(元) | 变动幅度(%) | |
---|---|---|---|
存货 | 69,555,629.20 | 60,800,636.04 | 14.40% |
销售费用大降76.14%,中标服务费减少
销售费用为104.79万元,较上年同期439.13万元减少76.14%。主要因本期支付的与中标相关的服务费用减少。销售费用下降短期内可降低成本,但长期看可能影响市场推广和销售业绩,需平衡费用控制与市场拓展关系。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销售费用 | 1,047,919.27 | 4,391,348.32 | -76.14% |
管理费用上升54.24%,人员及重组费用增加
管理费用为891.70万元,较上年同期578.12万元增长54.24%。原因是管理人员增加使工资总额上升,以及支付与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相关的中介费用。管理费用增加可能影响公司利润,需评估新增人员和重组项目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效益。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管理费用 | 8,917,026.62 | 5,781,221.83 | 54.24% |
财务费用激增121.60%,借款利息增加
财务费用为101.79万元,较上年同期45.94万元增长121.60%。主要因银行借款上升,利息支出增加。财务费用大幅增长将加重公司财务负担,需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财务费用 | 1,017,940.58 | 459,354.55 | 121.60% |
研发费用微降7.17%,关注创新投入持续性
研发费用为134.98万元,较上年同期145.41万元下降7.17%。研发投入对公司创新和竞争力至关重要,虽降幅较小,但仍需关注后续研发投入持续性,以保持技术优势。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研发费用 | 1,349,839.27 | 1,454,122.87 | -7.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状况改善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76万元,上年同期为 -1087.22万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以及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大幅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表明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现金能力增强,财务状况改善。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357,637.63 | -10,872,208.90 | 112.4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流出扩大,关注投资效益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471.76万元,上年同期为 -1322.44万元,流出扩大。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以及投资支付现金800万元。公司加大投资力度,需关注投资项目效益,确保未来有足够现金回报。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4,717,583.59 | -13,224,411.7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加345.06%,资金注入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79.68万元,上年同期为579.67万元,增长345.06%。主要因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以及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877.87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加,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需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控制债务风险。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5,796,780.21 | 5,796,716.96 | 345.06% |
综合来看,金利华电气2025年第一季度虽在营收、净利润等方面有改善,但仍面临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足、财务费用上升等问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公司业务发展策略和财务状况变化,谨慎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