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速递|伊犁川宁生物接受线上投资者调研 2024年净利润达14亿元

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4月22日,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交流会,线上投资者参与调研。公司管理层就2024年业绩情况、产品销售价格、合成生物学布局等多个方面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2024年业绩向好,多项指标增长
投资者活动关系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与业绩交流会,于2025年4月22日下午16:00 - 18:00通过线上电话会议及价值在线网络互动举行。参与单位为线上参与公司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交流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总经理邓旭衡等多位公司高层及长江证券保荐代表人杨光远。
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顾祥介绍,2024 年公司整体经营向好,实现营业收入57.58亿元,同比增长19.38% 。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青霉素类中间体及其他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2.35%、24.96%、41.95%和0.7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14.00亿元,同比增长48.88%,基本每股收益0.63元,同比增长50.00%。
业绩增长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头孢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二是工艺技术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有息负债规模减少,利息支出同比下降。
产品价格走势与市场预期
在投资者问答环节,对于公司三大类中间体产品价格,硫氰酸红霉素稳中 有升,长期将稳步上升;头孢系列产品价格回暖后相对稳定,全年会小幅波动;青霉素类产品价格去年四季度起有压力,现阶段已起稳,全年至少保持现有价格水平。
关税方面,公司直接出口产品仅占营业收入10%,且99%以上出口至印度和香港,不直接出口美国,关税对公司无直接影响。原材料多数国内采购,公司还积极推动棉籽油替代豆油以降成本。
疆宁生物已于2024年9月底转固并正式生产,一期项目今年争取满产,二期项目视市场、研发及公司状况规划。
合成生物学与各板块展望
合成生物学方面,上海研究院计划每年交付2 - 3个新产品小试工艺包到川宁生物中试。2025年研究院聚焦大宗产品研发、完成甲醇转化蛋白高效菌种研发及做好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交付等工作。
印度青霉素类原料药产能规划因PLI计划执行问题陷入停摆。头孢系列产品价格相对稳定,集采虽影响下游客户,但抗生素需求存在,政策也在调整。
成本端下降得益于生产技术提升,各生产线通过不同方式提高产出。未来将通过工艺优化及多产品共线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2025年,抗生素中间体板块收入至少保持2024年水平,利润或因成本下降而提升;合成生物学板块争取实现上亿元收入和千万级别利润贡献。
长期看,抗生素中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财务费用率呈下降趋势。公司在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部分实验罐应用AI技术提升产量,还将AI用于辅助合成生物学研发以降本增效。
国内青霉素产品价格低于印度,印度在青霉素生产上不具备成本优势。今年头孢产品出货量预期小幅增长。
合成生物学生产基地今年产能爬坡,计划实现上亿元营业收入和千万级别利润贡献,明年一期产能释放满产。哈国项目可研报告在编制,产品聚焦成熟大宗、糖转化率和压缩比高、提取路线短的品类。
公司2024年头孢产品销量和价格上涨源于供给缺口和下游需求增加,今年将根据市场需求切换品种生产,维持价格稳定,出货量预计小幅上涨。
2024年公司工艺技术提升成果显著,提高边际产量、产品收率和产量,实施自动化改造并优化人员。公司定位于合成生物学研发生产一体化,多个产品已进入生产销售阶段。
2024年公司因经营业绩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增加而偿还更多银行贷款,有息负债规模减少。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均有变化,现金流负债率处于良好水平。
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市场地位、技术及竞争壁垒等方面,将通过重视研发投入和人才、与上海金珵科技合作等应对竞争。行业发展趋势利于公司凭借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把握机遇。
公司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利用AI和合成生物学技术保持领先地位,打造合成生物学CDMO产业平台。未来业绩或受宏观经济、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公司将通过多种措施维持经营业绩,暂未获得FDA认证 ,一季度经营情况需关注4月2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报告。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