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5月1日开通

滚动播报
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 (记者 任洁)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今年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市级入学文件特别是入学条件和方式和往年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从5月1日起,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将正式开通。
幼升小入学采取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
根据今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规定,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凡年满6周岁(2019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均须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本市户籍无房家庭适龄子女在非户籍所在区入学按有关规定办理。各区教委将积极稳妥推进以登记入学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审核入学资格。
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根据志愿派位入学,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就近登记入学。
按本市户籍对待的适龄儿童少年,包括区台办认定的台胞子女、区侨务部门认定的华侨子女、国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认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符合随军进京落户条件正在办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子女,父母一方为本市户籍或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方式与本市户籍相同。
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由各区公布实施细则,并进行义务教育全学段审核。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材料、在京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参加入学资格审核,通过后进入入学程序。
残疾儿童少年同等条件下在服务范围内就近就便优先入学。
区级以上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按有关规定办理。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按有关规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2025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余个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幼升小入学人数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学龄人口变化呈现学位压力向初中阶段传导的趋势。北京市建立了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位供给机制,2025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余个,缓解学位紧张问题,保障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市教委支持各区聚焦人才的连续培养、贯通培养、联合培养,依托集团化办学等新载体,有效化解学位压力在学段间传导的问题。
同时,北京市坚持综合施策,努力把好学校建在百姓家门口,优质教育覆盖面已达到70%以上。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累计交流轮岗超6.5万余名,全职交流轮岗占比近70%,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占比近40%,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实现全覆盖。全市通过“校内提质”“全域教研”“人工智能赋能”等举措,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积极探索以集团为育人主体的连续培养新模式,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学区制管理覆盖率达90%,推进人才的长链条贯通培养。
此外,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坚持自愿申请、公平公正、就近就便的原则,为多孩子女长幼随学创造条件,着力解决家长接送不便等实际困难。
严肃查处违规“掐尖招生”行为
今年,市教委制定了202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方案。义务教育入学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面试、评测、接收简历等形式选拔学生;严禁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以培训班、校园开放日、夏令营等形式提前招生、选拔学生;严禁任何学校以实验班、特色班、国际部、国际课程班等名义招生。全市将对违反“四个严禁”要求、违规“掐尖招生”行为坚决严肃查处,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市教委提示,按照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区入学政策将于4月30日前陆续发布,请家长以市区教委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02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主要工作安排时间表为:5月1日,开通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5月6日至5月31日,小学入学信息进行集中采集;6月14日至6月15日前,各小学审核入学相关材料;7月3日,全市小升初派位录取;7月上旬,各小学和初中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