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家事解铃人”激活基层平安建设新动能

闪电新闻
原标题:山东:“家事解铃人”激活基层平安建设新动能
来源:中国妇女报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妇联积极融入多元解纷工作格局,持续打造“幸福护航”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风险隐患排查,及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着眼关口前置,让纠纷化于萌芽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济宁市汶上县372个村(社区)妇联主席每人都有一个“红账本”——基层妇联组织维权工作台账,里面详细记录了本村(社区)妇女儿童重点群体和家庭,以及帮扶走访情况。她们倾听妇女群众呼声,解决急难愁盼,为她们牵线搭桥、提供发展机会。
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石蜡社区妇联还探索出邻里帮“小信箱”、和谐“小圆桌”、家风“小课堂”、共育“小清单”、幸福“小微业”的“五个小”工作模式,将606户人员全部纳入“四色”档案管理,划分出社区老户、社会矫正人员、租赁户、困境人员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石蜡社区一半以上的楼长是女性,40个单元长全部为女性,她们热心细致,常年开展上门问候、政策宣传、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关爱帮扶等工作,以柔性治理激活了基层平安建设新动能。
像这样由妇联组织担主力、妇女唱主角的基层治理形式成为基层纠纷隐患排查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妇联干部成为妇女群众的“家事解铃人”。
据了解,山东省妇联已接续开展三轮婚姻家庭纠纷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妇联执委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结合政策宣讲、活动宣传、网格员“敲门行动”等,定期入户走访,动态了解重点人群和家庭最新情况,及时“对症下药”,推动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由被动受理、事后调处向主动预防、动态研判和事前预警转变。
着眼借势借力,融入多元解纷
“你好,这里是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电话铃声响起,值班律师马上为来电者提供热情服务。
在济南市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这样的电话每天都不间断,值班律师耐心地为对方梳理在婚姻家庭纠纷中遇到的涉及财产分割、赡养继承、家庭暴力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让妇女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近在身边的法律服务。
济南市妇联创新机制,积极整合资源,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通过“婚调+”模式,为来电来访者提供“婚调+心理疏导”“婚调+家庭教育”“婚调+公证服务”“调解+法律援助”“婚调+跟踪回访”“婚调+普法宣传”等服务,实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闭环式办理、全流程管理。
“一站式”服务,不仅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了便捷全面的维权服务,更是妇联组织融入社会治理大局、提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的有力举措。
山东省各级妇联不断优化提升“组织嵌入、工作融入、力量加入”的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模式,随着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省妇联推动将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省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指导各级妇联将12338中心建设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同步推进、能驻尽驻,利用“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闭环。
着眼品牌效应,聚合化解力量
在济宁市金乡县兴隆镇大棠树村,李梅和婆婆因育儿观念不同产生严重分歧,婆媳关系紧张到了分家断亲的程度。关键时刻,“蒜大姐”婚调服务队志愿者李秀芝主动介入,多次上门走访,用唠家常的方式拉近与婆媳俩的距离,站在双方角度耐心分析,最终成功化解矛盾。
金乡县深挖本地特色,将妇联工作与基层网格深度融合,选拔出生活阅历丰富、有调解经验的本地妇女群众,经过专业培训后聘任为“蒜大姐”。当地已组建起2800余人的基层调解队伍,“蒜大姐”成为金乡基层矛盾调解的“金字招牌”。
山东省妇联全力打造“幸福护航”婚调服务品牌,各地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大嫂调解”“小荷调解”“福润万家”等系列婚调服务品牌矩阵,让妇女群众能找到妇联组织、得到及时帮助,成为党委、政府服务广大群众、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得力助手。
据山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丰华介绍,山东各级妇联积极探索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力量,拓宽预防化解渠道的新路径,不断提高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目前,全省已建婚调工作站(室)4.3万个,致力于帮助妇女和家庭解决“身边事”“揪心事”,建起矛盾纠纷的“缓冲带”。(来源:《中国妇女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