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探索中国特色评级之路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4月18日电(王菁)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评级机构在服务资本市场境内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4月17日,中诚信国际2025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会议聚焦关税博弈与创新驱动下债券市场的新动向,与会嘉宾共同探索中国特色评级赋能下,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趋势,解读评级行业创新业务,探讨市场发展机遇。
中诚信国际执行副总裁、中诚信绿金总裁薛东阳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市场主要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为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关键的信用信息参考。投资者借助这些信息,能够更精准地识别信用风险,合理评估投资价值,进而做出更为科学的投资决策。在国际市场方面,自去年6月获香港监管局资质认可以来,中诚信美元债等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香港第三大评级机构。
谈及境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领域迎来多方位改善,供给端工业生产维持韧性,新动能对生产的贡献逐渐加大;需求端受“两重两新”支撑,投资、消费也从去年全年3%-3.5%的增速提升至4%以上的增长水平。
当前,以中美为核心的关税博弈持续拉锯,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以短期稳内需、科创创新、中长期结构性改革为政策着力点;其次,依据我国的核心产业链优势在中美关系中取得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与欧盟、东盟等国家保持密切关系,坚持制度性开放,积极扩大自己的 ‘朋友圈’。”袁海霞称。
而聚焦到大类资产配置尤其是境内债券市场,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畅表示,关税战升级使全球资本市场大幅震荡,我国资本市场情绪受阶段性冲击,股票市场短期大幅调整,债券市场收益率先下行后回归区间波动。今年以来,国内政策对债券市场发展支持力度大,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超180万亿,未来结构层次有望深化。
据谭畅介绍,一季度债券市场呈现取消发行增多、融资结构分化、科创债延续扩容、收益率宽幅波动、风险释放平稳可控等特征。后续信用债融资仍有韧性,二至四季度发行量或在12.8万亿元左右,利率走势需关注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走向影响,信用利差短期内有继续收窄可能。投资策略上可把握政策机遇下的配置机会,同时关注房地产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产业升级过程中传统产业面临的变化。
现代信用评级行业依托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而成长。时至今日,信用评级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助力宏观战略目标实施、风险揭示、债券定价、助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蕴兮看来,“评级行业要推进供给侧改革,结合我国国情优化评级理念、技术与方法,建立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并深化数字应用,以新科技应用赋能评级业务。同时也需要监管部门支持,健全准入退出机制,构建声誉约束下的有限竞争市场结构,引导发行人、投资者正确认识和使用评级结果。”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还分享了评级行业创新业务发展情况,分享环节,中诚信认证首席专家张乐提及,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标准对企业发展愈发重要,尤其对于金融行业。在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的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方面,中诚信率先依据最新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金融监管要求和自身成熟评级方法的方式,研发出从政策和程序、行为和文化、结果三个维度进行方案有效性评估和分级评价的方案。
此外,从市场主体与金融工具的角度来看,非评级等业务也获得业内广泛关注。中诚信绿金业务副总监王术玲表示,从目前市场发展来看,受政策引导、资本驱动、供应链管理、全球化业务布局等影响较大的主体,投融资机构、央国企、出海企业、投标企业、出海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等主体对ESG评级和数据的关注度较高。中诚信分析信评总监曹闰指出,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利率与风险的关系背离,投资者为维持收益需承担更高风险,对投资者服务要求更精准高效。中诚信指数副总裁潘宇琼表示,指数作为市场风向标和度量衡,在政策鼓励资金入市的背景下,逐渐成为投资的重要工具。
编辑:王柘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