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爱己,爱己及人”对话《沙尘暴》导演谭嘉言

法治周末
“我们把问题、困境、人的生命历程客观地摆在那儿,让观众看到,就是一种成功”
《法治周末》记者 管依萌
“全片没有一个工具人,全都是悲剧。”“黄沙为幕,罪恶为戏。以独特的西北视角,演绎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悬疑大剧。”“按悬疑剧看的,结果现在一边流泪一边二刷”……
《沙尘暴》自开播以来,凭借着精湛的叙事技巧、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立意,获得观众的热烈响应。有网友认为,不同于传统刑侦剧的“猎奇式破案”,《沙尘暴》更注重对人性的解剖。
仅有12集,《沙尘暴》却展现了七八个主要人物的完整命运轨迹,每个角色不论戏份轻重,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历程。而剧中女性角色的悲剧,更是引发了广大影迷的探讨——她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展现出野草般旺盛且孤独的生命力,体现生活的复杂性。
前不久,《法治周末》记者对导演谭嘉言进行了专访。
我并不想去探讨对与错
《法治周末》:作为导演,您如何建构《沙尘暴》中的世界?
谭嘉言:《沙尘暴》的文本非常有力量,剧中每个人都反映出了在极端环境和特殊时刻需要作抉择时的本能反应,作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关乎每个人心中最基本、原始的欲望。

图为工作中的谭嘉言。 受访者供图
读文本时,只能靠脑补想象。到达拍摄地后,我了解到:这片土地也曾历经繁华,但随着经济转型,繁华如过眼云烟般消散,人潮也渐渐褪去。当我意识到那些写在剧本中的人、事、物仿佛找到了现实的注脚,便会由衷地相信故事的真实性。作为创作者,要抛开自己固有的认知和世界观,从角色的角度考虑他们的认知模式,思考剧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如何作出选择。
我并不想去探讨对与错,观众看了之后会自行探讨。我觉得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受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生存环境会给人带来认知的局限性,我们只需要把这种局限和他们因此而作出的选择如实、客观地呈现出来,最后由观众评判。
《法治周末》:您最满意剧中塑造的哪个角色?
谭嘉言:以前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很少见孙彩云这样的人物,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但是又活得如此潇洒。她是一个很戏剧性的人物,表演型人格,而且充满了想象力。
但剧本是文学层面的东西,人物呈现在银幕上有一个过程。其实我直到开始拍摄孙彩云的时候,都没有太想好。在拍摄过程当中,孙彩云装死的桥段以特别戏剧化的方式自然展现而出。其实这个装死的桥段原来在剧本里是没有的,但是我们把它提炼出来了,虽然可能有点戏剧化处理,但是我们都感觉这个桥段特别符合孙彩云这个人物,因为它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表演型人格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形象特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意想不到的创作。
把困境展现出来
《法治周末》:很多影迷关注到剧中的女性困境,您对此有何看法?
谭嘉言:我在拍这部剧的时候,倒是没有主动归纳过剧中的女性困境,因为“生存困境”本身也有特定的时代性和人文环境。但我们一直在用心地将这些女性角色乃至每个角色的独特性给予完整呈现。从原始的剧本到后面的拍摄,我们是想表现这个虚构小城中所有人的困境,其实就是一个命题:走出去还是留下来?剧中每一个人物的人生命题都是这个。
剧中,只有两个人想坚定地留下来,一个是师父葛大杰,他是扎根在这个土地上的一个老刑警。另外一个人是王良,因为对于王良来说,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是家。刘家一家人都在库鲁县,所以他认为这里就是他的家,他也从未想过要出去找他血缘上的亲人。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想要走出去。
可能剧中四位女性的生存困境和遭遇太让观众怜惜她们了,所以焦点很容易聚在她们身上。但我觉得,剧中不分男女,大家的困境都是同一个命题。
《法治周末》:您执导的《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以下简称《无所畏惧》)讲述的是女性职场的故事,《沙尘暴》的女性角色也很突出。您如何通过影视化的手法突出角色的鲜活呢?
谭嘉言:其实我一直警惕模式化的处理手法。这并不是反对类型化、模式化,只是任何一种特定的手法都只是某个时代情绪下的主观滤镜,都不具备从女性视角去分析女性应该怎样生活的客观性。所以,我拍戏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尊重每一个角色的独立性,按照个体的心路历程去走,看她们当下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无所畏惧》是一部都市戏,更贴近广大观众的生活,更符合当下普遍观影人群形成的某种共通的价值观,对剧中的人物有更多价值观上的期待。《沙尘暴》我可以创作得更放肆一些,稍微抛开一些价值判断,从人物本心面对事情的时候怎么去选择。《沙尘暴》的现实意义就是:我们把问题、困境、人的生命历程客观地摆在那儿,让观众看到,就是一种成功。
理解剧中人选择的出发点
《法治周末》:您希望观众看了《沙尘暴》之后,可以得到哪些收获?
谭嘉言:先爱己,爱己及人。我希望观众在看《沙尘暴》的时候,可以对剧中的人物稍微宽容一点,作品交给观众,观众有权评判,但是每个人的评判往往都是相对主观的,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得来的价值观判断。希望观众能稍微宽容一点,先去理解剧中人作出选择的出发点,然后再去评判。
《法治周末》:您如何看待观众对《沙尘暴》的评价?
谭嘉言:我们经常说一剧一命,就是说剧拍完了、播出了,就交由观众评判,至于它的播放量也好、口碑也好,作品已经交出去了,掌控权就不在自己手里了,就由广大观众来决定了。我也有看网络上有很多对《沙尘暴》的评论,很高兴大家都看进去了,而且真的是跟着剧中人的命运在看。我觉得,这就是《沙尘暴》得到的最大的认可。
责编:尹丽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