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牧原股份拟赴港上市 国际化战略再下一城

上海证券报

关注

◎记者 王乔琪

生猪养殖巨头拟赴港上市“靴子”落地。

4月15日晚,牧原股份发布公告,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此次赴港上市,牧原股份欲进一步发力海外市场,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募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研发创新及公司运营等。

今年3月有消息称牧原股份有计划赴港上市。彼时消息称,牧原股份正寻求聘请银行为最早可能在今年进行的股票出售做准备,筹集资金规模或超过10亿美元。牧原股份在最新公告中提到,截至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其他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公告显示,此次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8%(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对于上市时机,牧原股份表示,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牧原股份始创于1992年,于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2024年,公司出栏生猪7160.2万头,居国内养猪上市公司之首。

当前,牧原股份正持续探索海外业务,拓宽公司发展空间。2024年,牧原股份与越南养殖公司BAF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养猪技术服务方案、硬件支持、人员培训等,并致力于提升越南当地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水平和管理能力。牧原股份表示,当前公司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熟悉当地市场及产业发展状况,将根据未来战略发展需求制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发展方式及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牧原股份拟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因市场环境变化,海外上市之路终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赴港上市,可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拓宽未来增长空间,为公司全体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是对国家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积极响应,公司也将利用全球资源助力自身发展。

牧原股份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母净利润为178.8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近期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受益于生猪出栏量、销售均价齐升,以及养殖成本下降,公司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至48亿元。

【经济日报金观平:促进信贷资金畅达小微企业】一系列努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压减中间环节,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较难被获取、信用风险等级较难被判断,这为一些中介机构、中间环节提供了生存空间,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就是要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实实在在降低企业财务负担。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该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为3.66%。根据金融管理部门部署,接下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将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为确保政策落地稳、见效快,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预判,坚持“一业一策”,立足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尤其要统筹分析企业的短期困难与长期发展前景,让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经营主体感受到政策温度,让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够获得高效直达资金。

【去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平稳增长 行业间位次总体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平稳增长。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947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452元,名义增长4.4%,按可比口径增长4.2%。行业间工资水平位次总体稳定。分行业门类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前三位的行业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从位次变化情况看,19个行业门类中非私营单位12个行业,私营单位10个行业年平均工资的位次与上年相同。(经济日报)

【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债券——债市“科技板”助力科创】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多家企业、金融机构等迅速响应,推动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亮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自5月7日科技创新债券上线以来至5月14日,14家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11家股权投资机构开展注册,注册发行金额合计约200亿元,发行人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区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期表示,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金观平:促进信贷资金畅达小微企业】一系列努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压减中间环节,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较难被获取、信用风险等级较难被判断,这为一些中介机构、中间环节提供了生存空间,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就是要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实实在在降低企业财务负担。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该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为3.66%。根据金融管理部门部署,接下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将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为确保政策落地稳、见效快,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预判,坚持“一业一策”,立足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尤其要统筹分析企业的短期困难与长期发展前景,让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经营主体感受到政策温度,让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够获得高效直达资金。

【去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平稳增长 行业间位次总体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平稳增长。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947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452元,名义增长4.4%,按可比口径增长4.2%。行业间工资水平位次总体稳定。分行业门类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前三位的行业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从位次变化情况看,19个行业门类中非私营单位12个行业,私营单位10个行业年平均工资的位次与上年相同。(经济日报)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