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关在即,在海南怎么一点没感觉到变化?

市场资讯
今年在三亚住了近两个月,以为2025年这个冬季假期会和往年不同,因为按照官方发布的信息,今年底将正式启动海南封关。然而,个体感受时下并没有任何变化。
·1·
实际上,没有感觉到变化的远不只我。在几十年媒体生涯中认识的经济界、文化界、艺术界以及在各级政府供职的朋友中,在海南过冬的有几十人,没有听到一人说对今年封关的海南有不同感受。

我们这些60后,经历过40年前的深圳封关,与当下的海南封关截然不同。从形式上看,当年深圳是物理封关,进出深圳需要凭证过关,而现在进出海南,没有任何限制;从办事效率上看,“深圳速度”曾经被广为传颂;而现在的海南效率,却令人焦虑。
就拿我最近在三亚报废旧车换新车申请补贴来说,办完所有手续在网上提交了信息,十多天过去了,却依然在等待受理,而受理后还要等待审核......这效率与近20年来我在三亚的生活经历,没有任何变化。
·2·
这个春节假期,每次与到海南的朋友相聚,都少不了“封关”话题。与不同领域的朋友交流后,让我对这几年热议的自贸港与我们普通人的关系有着通俗的理解,对“后封关时代”传言也有了一些认知。
比如,海南封关后会不会出现赌场?封关后房价会不会大涨?对这些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我有着清晰的“个人观点”。
先说说赌场的事,开设的可能性极低。
首先是法律限制。大陆法律对赌博的禁止性规定没变,海南自贸港政策需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推进。
第二是政策导向不支持。海南定位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重点发展免税购物、医疗旅游、会展经济等,而非依赖博彩业。
第三是社会影响问题。赌博可能引发社会治安、金融风险等问题,与自贸港建设追求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不符。
海南在这方面的探索方向,最多也就是赛马和体彩,这在官方的公开信息中可以查到。
海南在解读自贸港政策时,多次明确“不允许开设传统意义上的赌场”,因此,惦记来海南“赌一把”的人可以死心了。
再聊聊封关对海南房价会不会有影响。
进入2025年,不断看到有自媒体人预测海南房价,普遍认为房价会涨,最离谱的是一粉丝量不小的视频博主说,海南房价能达到每平米10万-20万。
先不说有没有支撑海南房价大幅上涨的经济环境,就是海南最具价值的城市三亚,眼下房价普遍处在下降空间,即使最具抗跌性的名盘半山半岛,贝壳APP显示的二手房挂牌价也只是持平状态。

而同处在三亚核心区域的其它小区,二手房挂牌价、成交价都在降。

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的海南封关,不会重蹈2010年“国际旅游岛”房价暴涨的覆辙。
目前,海南依然坚守“房住不炒”,全面放开限购的可能性极低。当然,局部定向宽松的可能性是有的,比如针对人才引进放宽社保年限、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出台差异化政策等。
未来若自贸港产业和人口导入成功,限购政策也许会逐步松绑,但会以“稳房价”为前提,避免市场失控。因此,由封关引发的房价大涨,是不可能出现的。
·3·
实际上,海南自贸港被很多人关注,是因为“双15%”税收政策,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按15%税率征收。
内地企业所得税率是25%,内地个税最高边际税率是45%,海南的15%,明显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叠加其他政策,如进口设备免税、跨境资金自由流动形成综合竞争力,对企业和百万年薪的高端人才吸引力明显。
从官方发布的自贸港战略定位看,海南自贸港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对标国际高水平自贸港,目标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海南长期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需要通过税收优惠吸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人才方面,海南过去面临高端人才短缺问题,降低个税有助于提升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与这样的税率优惠一点关系都没有。
·4·
作为普通的“半个海岛人”,从自贸港发布以来的情况看,三亚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还很不足,教育和医疗资源都非常紧张。
一个传播广泛的视频,是一位在三亚注册了公司、买了房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在三亚的小学就读,费尽心力,但孩子还是险些上了“村小”。全家人努力了半年,最终与公立学校无缘,进了一所私立学校。
而三亚的看病难,更是很多旅居老人的感受。以前我和岛外的其他人一样认为,海南有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有三亚301医院等著名医院,就医不会成问题,但在这里住久了就知道,患有严重些疾病的海南人,大多是:去广州。
一位在三亚工作多年的媒体朋友告诉我,他和周边人的医疗选择是“小病小诊所,大病去广州。”
“海南的医院并不是设备跟不上,而是缺乏有经验的医生。虽然常有支援的专家主任,但大都是短期的,他们都不能长期留守海南。”一位海南媒体人认为,目前无论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生活便利或是收入成长,海南都远不如北上广,甚至成都、长沙、杭州、重庆等城市。
·5·
再看看被大家关注的三亚免税商品。三亚有多家免税城,但因为是离岛免税,在三亚生活的人肯定是享受不到,可到三亚旅游的人,离岛退税却几乎感受不到在国外购物的价格优势。
以我买过的一款国际品牌包和一款羽绒服为例,免税价格明显高于欧洲专卖店。据了解,三亚免税店商品免除的仅是关税、增值税等部分税费,通常为商品价格的10%-30%,但商家仍需盈利,最终售价基本是低于国内专柜,但未必能达到消费者预期的低价。
另外,运营成本高也是三亚免税店商品价高的一个因素,因为租金、人工等成本较高,部分商品价格会被分摊到运营成本中,导致实际优惠有限。
再有就是汇率波动的影响,若人民币贬值,免税商品的实际价格折算后很可能要高些。
因此,如果没有特定节日优惠,三亚免税店的日常商品价格就显得吸引力不足,加上热门商品缺货、品类不全等问题,以及离岛退税提货流程复杂,需要提前到机场、港口提货,或等待邮寄,抵消了很多人在三亚买免税商品的热情,导致近年三亚免税店经营状况不佳。
总体看,封关在即,在海南没有感觉到变化的原因,是现在海南自贸港还处在“政策红利”阶段,“双15%”政策短期内已显现引资引智成效,但长期成功需依赖产业生态构建、制度创新突破及公共服务提升。
如果能在避免政策套利的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海南才有望从“政策红利”过渡到“内生增长”阶段,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开放的新标杆。


(转自:素说楼市)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