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吉利“百日维新”:极氪、领克百亿级股权整合交割完成 年内推L3级自动驾驶

财联社APP

关注

财联社2月14日讯(记者 刘阳)旨在战略聚焦的吉利“台州宣言”发布后,汽车业一场历时3个月的百亿级股权合并案初步落下帷幕。

2月14日,极氪、吉利汽车分别公告,宣布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完成后领克51%权益归属极氪,49%权益归属吉利汽车,领克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上述股权交割事项完成后,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新成立的集团公司将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并在产品研发、制造、用户运营、智能化四大板块开启内部管理变革。”据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介绍,新成立集团公司的产品研发协同预计效率提升15%以上,“大制造+大质量”一体化管理预计效率提升20%以上,构建“双品牌价值金字塔”用户管理体系,并以AI驱动企业管理质变,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20%以上,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智慧型企业转型。

通过此次股权交割,极氪和领克的战略整合进一步清晰,将在产品定位、用户沟通、海外市场等方面形成差异与协同。以销售为例,极氪、领克两大品牌独立运营,但通过新组建的用户委员会进行沟通。海外市场方面,领克、极氪将成立面向除欧洲外的新兴市场的统一海外销售公司,2025年计划在海外累计落成超200家门店。

“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要实现40%的增长率,达成71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成为新能源时代的BBA。”安聪慧表示,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专注“豪华、极致、科技”,主打30万及以上市场,以中大型车为主,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专注“潮流、运动、个性”,主打20万及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未来两年之内,要成为年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去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宣布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并表示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今年2月11日,领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股东变更,沃尔沃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股东中退出,新增股东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此同时,领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变更为安聪慧,注册资本从75亿元提高至76.53亿元。

产品规划方面,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将发布5款全新产品,其中4款为混动车型。极氪品牌将推3款新车,包括猎装车极氪007GT、全尺寸旗舰SUV和大型豪华SUV,两款SUV均搭载超级电混技术;领克品牌将推2款新车,包括领克900和一款EM-P插混产品。

在智驾领域,极氪科技集团的未来新品将以“软硬件全栈自研,全部高阶”的平台化开发模式,实现智驾路线的高效协同。其中,作为全球首款搭载英伟达索尔芯片的自研浩瀚智驾量产车型,领克首款旗舰大六座SUV领克900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极氪自研浩瀚智驾的L3级自动驾驶即将正式落地,搭载相关技术的新车将于4月上海车展期间亮相,预计在年底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

“今年极氪科技集团将聚焦超级电混、全链AI和全域安全三个重点全面发力。”安聪慧表示。

欧洲央行管委金多斯:欧洲央行不打算在可用工具上做太多改变。

【芯联集成:关税政策对销售业务影响相对积极 海外出口业务保持稳定甚至增长】芯联集成董事长赵奇在今日晚间的投资者电话会上表示,公司过去多年持续推动生产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多元化,目前对原产自美国的设备与原材料均没有依赖,进口关税对公司经营成本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业务出口方面,初步观察关税政策对公司销售业务影响相对积极。一方面由于向海外消费电子等领域客户的产品交付地位于国内或东南亚地区,相关海外客户订单保持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海外厂商“China for China”的策略进一步深化,关税政策下在国内进行生产供应的驱动力进一步增长,海外客户的订单稳定甚至有所增长。另外,国内终端客户的国产化进程在中美关税政策下进一步加速,对公司业务层面影响相对积极。不过赵奇也表示,关税政策对未来终端制造商的总体需求,进而对公司业务销售,是否会形成间接影响,还在进一步观察中。

【美银:台积电先进技术与制造持续发力 维持“买入”评级】美银证券维持台积电的“买入”评级,并重申了220美元的目标价。分析师指出,主要信息很明确——“人工智能仍处于早期阶段,台积电正在奠定基础,以支持半导体需求的大幅增长,到203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大关。”

欧洲央行管委金多斯:欧洲央行不打算在可用工具上做太多改变。

【芯联集成:关税政策对销售业务影响相对积极 海外出口业务保持稳定甚至增长】芯联集成董事长赵奇在今日晚间的投资者电话会上表示,公司过去多年持续推动生产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多元化,目前对原产自美国的设备与原材料均没有依赖,进口关税对公司经营成本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业务出口方面,初步观察关税政策对公司销售业务影响相对积极。一方面由于向海外消费电子等领域客户的产品交付地位于国内或东南亚地区,相关海外客户订单保持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海外厂商“China for China”的策略进一步深化,关税政策下在国内进行生产供应的驱动力进一步增长,海外客户的订单稳定甚至有所增长。另外,国内终端客户的国产化进程在中美关税政策下进一步加速,对公司业务层面影响相对积极。不过赵奇也表示,关税政策对未来终端制造商的总体需求,进而对公司业务销售,是否会形成间接影响,还在进一步观察中。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