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止损还是止盈?年内超百款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媒体滚动

关注

来源:国际金融报

“根据产品说明书的相关约定,该产品现已达到止盈条件,将按产品说明书约定提前终止。”《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开年以来,已有中邮理财、建信理财、苏银理财、民生理财、信银理财和兴银理财的多只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止盈终止成为退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访专家指出,多只产品止盈终止体现了银行理财机构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也意味着投资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预期收益,实现资金的及时变现和再投资。

多只产品收益提前达标

1月以来,银行理财市场迎来一波提前终止潮。

据中国理财网及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官网信息,《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截至1月17日,年内至少已有中邮理财、建信理财、苏银理财等6家理财机构密集发布了产品提前终止的公告。

具体看来,各家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各异。1月15日,民生理财“富竹固收优选14个月封闭28号”因其所投资的资产提前终止而终止。此外,该机构还有多只玉竹固收类产品因同样原因提前终止。

1月8日,中邮理财“邮银财富·鸿锦半年定开10号人民币理财产品”则因触发说明书中“产品存续期内,连续10个交易日总份额低于1亿份”,基于市场环境下资产的风险收益情况而提前终止。

值得关注的是,因业绩表现提前达标、触发止盈条款而提前终止的产品也不少。据了解,该类产品往往合理制定有止盈目标收益率和止盈观察期,满足条件即终止。中邮理财、建信理财、苏银理财和民生理财等均有类似产品“出圈”。

1月13日,中邮理财公告称,旗下一款“中邮理财智盛·鸿锦目标盈封闭式2024年第2期(安盈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因已满足止盈条件而于1月15日提前终止。据此前中邮理财的发行公告,该产品原定于2025年6月25日终止,提前近半年完成了止盈目标。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指出,理财产品因触发止盈终止,说明该产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达到了预设的收益目标。这既体现了银行理财机构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也意味着投资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预期收益,实现资金的及时变现和再投资。

理性看待提前终止

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6日,今年以来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共计104款。为何开年出现大批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从市场因素来看,近期债市行情较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债券资产迎来牛市,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取得不错的收益率,相应地,就会有很多‘目标盈’理财产品因收益达标而提前终止。此外,股市波动较为剧烈,部分理财子公司选择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时提前终止产品,以规避潜在风险。”陈兴文分析道。

陈兴文指出,从以往提前退场的产品类别来看,固收类产品较为常见,风险等级主要为中低风险的R2和R3。此外,挂钩场外衍生品的结构性产品也较多,当挂钩的衍生品达到预先设定的触发条件后也会自动敲出,提前终止合约。

理财产品的提前退场,往往意味着投资者原定的理财计划也提前结束。投资者应当如何看待产品提前结束运作的现象?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意味着提供了资金再配置的机会。”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李燕建议道,“投资人应理性看待,可以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银行理财机构或优秀理财机构旗下的明星理财产品,注重考察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以保持理财计划的稳定性。”

李燕指出,当前投资预期收益下滑是大趋势,但是客户底仓稳健资产配置需求永远都存在。一类产品值不值得投,主要还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跟同类市场产品比较,是不是在流动性、安全性等多维度上依然保持竞争优势。

在陈兴文看来,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是银行理财机构适应净值化时代,为保护投资者权益而采取的措施之一。他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及相关规定,特别注意提前终止条款,以便做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同时,应保持长期投资视角,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做出冲动的投资决策,不应因个别产品的提前终止而过度恐慌。此外,还可适当多元化资产配置,以降低单一产品提前终止对整体资产配置的影响。

“对于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要确保自己的权益,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陈兴文最后建议道,“首先,要及时关注公告,了解提前终止的具体原因、收益分配方式等信息。其次,要核对收益分配,核对自己的实际收益是否与公告中的收益分配方案一致,如有疑问,及时与银行联系。最后,要保留相关凭证,在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后,保留好相关的购买凭证、公告截图等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