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发布,因灾死亡失踪856人

北京日报

关注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各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干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据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报告,2024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全国941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56人,紧急转移安置364.5万人次;倒塌房屋6.4万间,损坏房屋83.2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08.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11.1亿元。

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有:

一、全国降水总体偏多、局地极端性突出,洪涝和地质灾害多发

202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较常年偏多9%。华南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长江中下游梅雨量较常年偏多51%,华北地区“七下八上”期间旱涝急转、降水量由前期偏少3成陡增至偏多七成,松辽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5成。多地降雨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落区重叠,局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引发江河洪水、山洪、内涝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7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商洛、宝鸡等地95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64.1亿元;7月下旬湖南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郴州、衡阳等地94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41.3亿元。2024年,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5344.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09人,紧急转移安置254.4万人次,倒塌房屋5.8万间,损坏房屋37.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30.4亿元。

二、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偏多,秋台风严重影响华南华东地区

202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6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偏多1个;其中9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多2个。7月下旬,台风“格美”给福建、江西等地带来较强风雨过程,其残余环流给湖南带来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9月上旬的超强台风“摩羯”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近10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破坏力极强,造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4省(区)4人死亡,倒塌损坏房屋18.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20.3亿元。10月底-11月初,台风“潭美”“康妮”在未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的情况下给海南、华东地区带来重大风雨影响。2024年,台风灾害造成1153.6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8人,紧急转移安置96.2万人次,倒塌房屋0.3万间,损坏房屋19.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3.4亿元。此外,2024年我国沿海风暴潮强度和致灾性偏强,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造成河北、辽宁、浙江、广东、广西等5省(区)3400余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200万元。

三、强对流天气频发,风雹灾害点多面广

2024年,全国共出现3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春季发生频次高,部分地区多轮次发生、叠加性突出,全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天气多于过去3年平均,局地突发极端天气造成严重灾害影响。其中,广东广州、山东菏泽出现强龙卷风,造成19人死亡。雷电灾害造成47人死亡,主要发生在西藏、江苏、云南、广西、青海等地。2024年,风雹灾害造成799.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88人,紧急转移安置1.2万人次,倒塌房屋0.1万间,损坏房屋16.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47.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5.7亿元。此外,2024年,全国出现14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及以上强度过程4次,造成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4省(区)30.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1.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

四、年初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湖北湖南造成重大影响

2024年,我国共发生33次冷空气过程,其中4次达寒潮级以上。2月份,中东大部地区出现两轮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和强度为2009年以来最强,持续时间久、影响范围广、雨雪强度大、降水相态复杂,同时与春运叠加,对公路保畅、电力保供、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建筑物被积雪压垮造成人员伤亡,其中,湖北、湖南两省受灾较重,56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9人。此外,雪崩灾害造成新疆阿勒泰、西藏林芝等地10人死亡。2024年,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90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4人,50.4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95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56.2亿元。

五、全国干旱阶段性明显,灾情总体偏轻

2024年年初,西南地区降雨持续偏少、库塘蓄水不足,发生冬春连旱,入汛后受多轮强降雨影响,旱情逐步解除。5月起,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失墒加快,旱情快速发展,6月中下旬雨带北抬,大部分地区旱情逐渐缓解,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8月起,受高温少雨影响,川渝和长江中游等地出现伏秋旱,至10月基本解除。2024年,干旱灾害造成1149.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06.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3.6亿元。

六、新疆地区地震频发,乌什发生7.1级强震

2024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5次,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其中,新疆乌什7.1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900余间房屋倒塌。除新疆乌什7.1级地震外,四川、安徽、西藏、云南等地地震均未造成人员死亡和较大经济损失。2024年,地震灾害造成11.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3人,紧急转移安置2.4万人次,倒塌房屋900余间,损坏房屋6.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7.9亿元。

七、森林草原火灾总体平稳,雷击火较突出

2024年,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295起,发生起数处于历史低位,与前5年均值相比减少759起,降幅72%。其中,发生森林火灾292起,因灾死亡13人;发生草原火灾3起,未造成人员伤亡。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贵州、黑龙江等省份,多发区出现北移,高发期从往年3、4月延后至6月,全年雷击引发林火113起,占已查明火因起数的40.8%。

【装备覆盖“空天地海” 世界雷达博览会今日开幕】今天上午,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安徽合肥正式开幕,多款先进雷达集中亮相。本届雷达博览会分为“智能电子装备及产业链展区”“行业应用展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区”和“户外实装展区”等四大区域。全谱系反隐身雷达、车路协同高精度感知系统,以及全系列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工业软件等“中国首创”成果集中亮相。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尖端装备主题展区,高机动、多功能、防空反导等多型雷达装备集中进行了展示。本次展会装备覆盖“空天地海”,除了军用之外,大量民用装备也集中亮相,为灾害预警、智慧城市、低空经济发展等提供高精度数据服务。(央视新闻)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25年5月1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隆重举办中国文物子弹库帛书返还接收仪式,谢锋大使出席并致辞。谢锋欢迎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怀抱,感谢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史密森学会鼎力支持,并指出,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明资源,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谢锋说,子弹库帛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帛书实物,也是目前仅见的战国时期帛书,全篇九百多字记载了神话、数术等丰富内容,展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深厚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对研究中国古文字、古文献、思想史、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回归,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将最大限度地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流失美国79载 国宝文物子弹库帛书二、三卷启程回国】当地时间5月16日晚,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完成装箱,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从美国首都华盛顿直飞北京,启程回国。帛书预计于北京时间18日凌晨3时50分左右抵达北京。(央视新闻)

【装备覆盖“空天地海” 世界雷达博览会今日开幕】今天上午,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安徽合肥正式开幕,多款先进雷达集中亮相。本届雷达博览会分为“智能电子装备及产业链展区”“行业应用展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区”和“户外实装展区”等四大区域。全谱系反隐身雷达、车路协同高精度感知系统,以及全系列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工业软件等“中国首创”成果集中亮相。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尖端装备主题展区,高机动、多功能、防空反导等多型雷达装备集中进行了展示。本次展会装备覆盖“空天地海”,除了军用之外,大量民用装备也集中亮相,为灾害预警、智慧城市、低空经济发展等提供高精度数据服务。(央视新闻)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25年5月1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隆重举办中国文物子弹库帛书返还接收仪式,谢锋大使出席并致辞。谢锋欢迎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怀抱,感谢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史密森学会鼎力支持,并指出,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明资源,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谢锋说,子弹库帛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帛书实物,也是目前仅见的战国时期帛书,全篇九百多字记载了神话、数术等丰富内容,展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深厚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对研究中国古文字、古文献、思想史、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回归,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将最大限度地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