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1号文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政下,2025年地方招商引资如何走?

腾讯美股

各种信息表明,地方招商引资的路径正在变窄,原有的招商引资形式已经迎来了革命性变化。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明确“规定动作”“底线红线”“自选动作”,进一步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接下来,将围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提升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水平等,相关部门将推动系列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同在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7方面25条具体措施,内容涵盖基金设立、募资、运行、退出的全流程。其中,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被认为是新规的一大亮点。
两份文件同在2025新年伊始发布,其意义非凡,不仅标志着创投行业将会迎来巨变,也意味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01
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扫除障碍
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产业同构化、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土地财政的肆无忌惮,地方债务的疯狂扩张以及环境污染的触目惊心等几近失控。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已迫在眉睫。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2023年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研究落实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2024年3月5日,《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称,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

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绝不是搞自我小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的大市场”。要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中央党校的一份报告建议,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发挥大国经济内部循环优势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根据地方政府采取的保护和行政垄断的表现和后果,加强行政性垄断调查执法为地方政府行为设定底线和高压线。
不搞“政策洼地”,才能打造营商环境的高地。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方面,《指引》提出各地区不得限制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不得以定向补贴、地方推荐目录等形式强化对本地产品或特定产品保护以及变相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还有,令人期待的“全国一张清单”。即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资本市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
对此,备受热议的《指导意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国资基金领域激起千层浪,其中“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鼓励取消政府投资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的规定,引发了广泛热议,“国资基金”开始贬值了。
有分析认为,鉴于“千亿级政府投资基金频现,资本招商隐藏多重风险”披露的现实问题,本次国办出台的意见规范了政府投资基金的运作和监管,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公平竞争条例实施扫除了障碍,匹配了2025年国办(1)号文的地位。

02
地方招商引资将如何走?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随着2025年国办1号文的发布,各区县将丧失发起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的权利,这意味着以区县为主体的“资本招商”,以降低“返投比例”为竞赛的招商方式将快速谢幕。
鉴于此规,可以预见的是,地级市依托财政资金进行资本招商也将逐步遇冷。
长期以来,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的关键KPI(绩效指标),为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吸引产业落地,纷纷设立国资基金,以资本为纽带吸引优质项目、企业入驻本地,承诺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换取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建厂、纳税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
在这一模式下,国资基金蓬勃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
而今,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这种传统模式被打破,国资基金面临诸多挑战。
《指导意见》要求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取消注册地限制及返投比例。未来,将实现全国一盘棋,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及科技创新,举全国之力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果说《指导意见》的出台给发达地区的国资基金带来阵痛的话,那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接下来的招商引资之路该如何走呢?

有分析指出,政府招商可依托国有企业资产整合重组,围绕“资本招商”可借鉴依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干净的平台”进行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盘活,或有可能成为新形势下资本招商的破局之路。
重要的是,地方必须要从“项目”招商转变为“生态链、产业链、资源链”招商。地方在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及开发区建设方面,需从吸引企业转向形成产业生态链。从“项目思维”转向“链式思维”和“生态思维”,强化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产业生态。
同时,从给“硬优惠”向“给市场”搞“软服务”转变。事实表明,招商引资将不再依赖财税让利、土地优惠等“硬优惠”政策,而是更多关注营商环境、服务能力、服务创新、城市综合生活配套等方面,以吸引和留住企业。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