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对长剧要求会更高
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影视榜样·2024年度总评榜”日前揭晓,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编剧李潇荣获最佳编剧奖。上台领奖时,李潇在获奖感言中表达了自己身为编剧的喜悦,她说:“从业二十多年,我深感做编剧最幸福的是,可以把生活中经历的坏事也都变成好事,因为不管好事坏事,所有事都可以成为编剧创作的素材,这也是创作的魅力所在。”
改编《玫瑰的故事》 希望女性更勇敢地表达情感
在去年众多女性题材电视剧作品中,《玫瑰的故事》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温暖而治愈,感性又文艺地展现了当代女性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玫瑰的故事》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但电视剧的底色与小说有很大不同,因女主角黄亦玫所处时代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她也从小说里的没落贵族小姐,变为生活在国家蓬勃发展时代的独立女性。因此,《玫瑰的故事》脱开原著,有了新的表达方向。接受专访时,编剧李潇表示:“我们这部剧的目的是希望唤起大家的情感,并且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玫瑰的故事》播出时,很多讨论聚焦于演员刘亦菲的形象,把黄亦玫的洒脱自信归因于她的美貌和原生家庭。不少观众认为这个故事好看得有些梦幻,对普通人而言并没有可借鉴之处。对此,编剧李潇表示,黄亦玫并不是全方位无敌选手,从她20多岁大学毕业到40多岁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没有回避她身上的问题,不仅是缺点,还有性格缺陷或弱项。比如,20多岁时情绪不稳定,会头脑发热,愿意为了情感牺牲工作、事业和家庭。但黄亦玫每个阶段的问题都不同,说明她在不断优化自己,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李潇认为这正是普通人可以借鉴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必追求强大,强大是永无止境。但我们可以追求成为强者,永远与自己比较,让自己变得更好。”
选择反向创作 女性生活方式没有统一标准
《玫瑰的故事》播出时,也有一种观众呼声认为剧中情感戏过多,黄亦玫如果把时间精力都专注于事业,不要那么“恋爱脑”,又美又强可能会更符合女性观众的希望。对此,李潇表示早在剧本创作阶段,网上的类似声音已经非常强烈了,诸如女人不要有“恋爱脑”,要去追求金钱和事业,否则未来会吃苦头等等。
但最终,她和创作伙伴们还是选择反向创作。李潇解释:“有两个原因。首先,亦舒原著是通过一个女人的情感故事来描述她一生的成长,我认为这是改编者不可以改变的。其次,我认为这种‘关于女性不应该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感情上,应该去追求金钱和事业,追求无所羁绊的独美人生’的观念,是另一种对女性的规训。”她举例说,“那如果我不能成就一份事业怎么办,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或者有些女孩天生非常有母性,很适合做妈妈,或是非常享受情感生活,为什么要让她们都专注搞事业?”
《玫瑰的故事》里,除女主角黄亦玫之外,还有苏更生、姜雪琼、白晓荷、关芝芝等众多女性角色,她们的生活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出身、经历也都屡遭磨难,但她们最后都拥有了完满自足的内心世界。李潇认为,观众需要拥有足够宽容的心量去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感受。
短剧势不可挡 今后长剧可能会变成稀缺资源
短视频时代,很多人养成了通过社交媒体的短视频切片“看完”一部长剧集的习惯。这对长剧集的创作者无异于是一种情感伤害,当他们精心创作的每一帧画面,用好几集的篇幅讲述一个起承转合的情节,这番良苦用心被无视,写几句危言耸听的台词就能上热搜,一两场洒狗血的桥段就可以带来关注。
李潇无奈地表示,前不久就有一位自称《玫瑰的故事》的剧粉到她面前,说通过社交平台看完整部剧,非常喜爱。“显然,他并不认为这话有问题,但我相信很多年轻编剧听到这样的话会很难过。有时候我们费尽心力折腾戏剧冲突,一波三折地设计完成后,播出时实际呈现效果都不如在抖音上发短视频更好。”李潇担心,长此以往会导致编剧们开始偷懒,把心思全花在写易于传播的台词金句上。
作为从业20多年的资深编剧,李潇还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一现象。她表示,“虽然我不知道突围方式是什么,但正向思考,这样的现象也会促使一部分编剧写得比以前更好。因为从去年开始,剧集越来越短,十几集的短剧对剧本要求更高。现在看来,短剧已势不可挡,它投资总量小,时间周期短,很有制作优势。另一方面,今后很可能30集以上的长剧会变成稀缺资源,只有遇到非常好的剧本时才拍,资方和平台都需要拿出最好的班底和制作资源来保证其质量,所以未来长剧对剧本的要求还会更高。”本报记者 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