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HIV感染者面临精神健康挑战 专家呼吁创新治疗与社会支持并重

环球网

关注

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随着HIV抗病毒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HIV 感染者获得了更长的寿命。然而,HIV感染者依然受到社会中许多人的歧视和污名化。在长期疾病及其引发的社会压力下,HIV感染者相较于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又或者失眠、多梦等负面状态。这些沉重的精神负担,使感染者持续地陷入“精神内耗”的困境,甚至走向生命的绝路。数据显示,中国HIV感染者中抑郁和焦虑的比率高达53.8%和41.1%,精神疾病或精神健康不佳甚至成HIV感染者自杀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自杀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20.9倍。

许多感染者时常忽视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或者更倾向于把这方面问题归咎于疾病本身或其他社会因素。但实际上,侵蚀他们精神健康的罪魁祸首,也可能是他们正在使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部分抗病毒药物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不仅损害了HIV感染者治疗期间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使感染者的治疗依从性大打折扣,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放弃治疗等事件发生。因此,帮助HIV感染者优化治疗,减少或消除药物引发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实现长期治疗成功显得尤为重要。

“感染者出现精神内耗的问题,通常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从单一的层面分析和判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教授指出,首先,HIV感染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HIV病毒可以通过巨噬细胞或白细胞跨越血脑屏障,一旦侵入大脑,病毒便会在其中进行繁殖并藏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引起大脑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炎症,进而造成CNS神经元受损,脑白质的完整性或遭破坏,最终引发认知障碍、抑郁等其他症状。所以,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尽早抑制HIV复制,阻止疾病进展,避免病毒对身体造成更多的破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教授

“一些抗病毒药物引起的CNS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显示,某些抗病毒药物也可能因中枢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精神疾患的发生或加重,且其相关症状可能不会随着时间而得到缓解”,张彤教授分享,“同时我们发现,CNS不良反应也是HIV感染者治疗不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比例甚至高达62.3%。HIV治疗效果是非常依赖感染者服药依从性的,很多HIV感染者可能本身对长期治疗就有抵触情绪,如果药物再加剧他们精神健康问题,那对治疗的影响是巨大的。“

近年来,HIV治疗方案不断发展,感染者也期待能够使用强效安全,服用简便的创新药物。张彤教授强调,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已然成为当下HIV感染者追求的治疗新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倡导也将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命质量作为对HIV感染者重要的关怀和支持目标,对于专科医生来说,应当尽早识别药物引发的CNS问题,及时调整HIV感染者的治疗方案,或在启动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就尽可能地为感染者提供对CNS影响小、副作用较少的药物。

除了治疗方案的选择,张彤教授还提到,多学科会诊(MDT)在保障HIV感染者的精神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鼓励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感染者,到专科门诊向精神科医生进行咨询,并与医生紧密沟通。专科医生会共同评估感染者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规避药物间相互作用。此外,希望社会能给予HIV感染者更多关爱和包容,减少对他们的污名化和精神压力。

“创新治疗方案、多学科医生的紧密协作以及社会的包容关爱,帮助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摆脱焦虑和‘精神内耗’的困境,走向更优质的生活。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力量加入,共同为HIV感染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张彤教授最后谈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