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亿元!央行两项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
央行12月两项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1.7万亿元。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为3个月(91天)7000亿元、6个月(182天)7000亿元。此外,央行还在12月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3000亿元。两项工具共释放中长期流动性1.7万亿元。
尽管12月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缩量续作,全月净回笼1.15万亿元,但综合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来看,12月央行净投放中长期资金5500亿元。四季度以来,央行每月开展的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的总操作量均大于MLF到期量,保障了市场流动性状况充裕。
展望2025年,受访专家认为,未来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新工具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央行或持续开展较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MLF也将持续缩量续作。
新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年末资金面保持宽松
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及MLF操作是在央行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额外投放的中长期资金。其中,国债买卖操作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是央行在2024年9月、10月落地的新设货币政策工具,MLF操作自下半年以来更加市场化,中标利率已不具备政策含义。
10至12月,央行MLF操作分别净回笼890亿元、5500亿元、1.15万亿元;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净买入国债2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开展5000亿元、8000亿元、1.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综合来看,央行在10月至12月均实现了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且期限品种更为灵活。
往年年末,央行通常以加大MLF操作的方式供应流动性,2024年央行在降准补充长期流动性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期限相对更短,利率更低,既满足了机构跨年资金需求,又减轻了机构负债成本,与金融业整治违规手工补息、同业活期存款自律等打出一套“组合拳”。
12月以来,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银行间隔夜利率基本运行在1.5%下方,国有大行发行的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降至不足1.7%,各期限资金供给都非常充裕。
“12月底临近资金跨季和流动性监管考核,但资金情绪相对稳定,资金利率整体维持在逆回购利率附近。”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虽然MLF净回笼形成较大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但存单和资金利率均相对平稳。
熨平跨年、春节假期资金面波动
从操作期限看,此次开展两个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将分别于2025年3月下旬和6月下旬到期,可完整跨过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实际上,央行在10至12月开展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都将在春节假期后到期,将有力熨平跨年、春节假期的资金面波动。
春节前现金投放、缴税等规模都较大,历来有较大的流动性缺口。此外,Wind数据还显示2025年1月有9950亿元MLF到期。
明明认为,往后看,资金面主要风险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春节临近,现金需求季节性抬升;二是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已陆续落地,化债诉求下需关注发行节奏;三是若利率延续快速走低,央行可能会通过收紧流动性来干预债市预期。
随着工具箱得到进一步扩充,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更加多样,工具操作也更为从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央行还会持续开展较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替换MLF,后期MLF将持续缩量续作,MLF余额也会持续下降,淡化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
2025年新工具作用或进一步凸显
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在总量上,货币供应量更加积极,以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价格上,更大程度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结构上,更加注重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支持,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尽管央行已明确在2025年“适时降准降息”,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在政策加力的方向下,考虑到目前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距离5%的合意下限空间日益缩窄,“未来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新工具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
新的一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不容忽视。截至年末,首次500亿元规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下称“互换便利”)操作已基本用完,市场反映良好。央行在12月31日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互换期限1年,可视情展期。据了解,第二次操作还将新增多家证券、基金公司及5家头部保险机构,预计第二次操作量将不少于500亿元。
田利辉指出,2025年可以继续推进互换便利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速落实,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以债券、股票ETF等作为抵押品换取高质量流动性资产,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支持范围、简化申请流程、降低准入门槛等。
责编:万健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