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金融向善,爱能改变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卢梦雪 北京报道
12月28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4(第四届)华夏公益论坛在北京隆重启幕,主题为“公益照耀中国”。
据记者了解,这已是华夏公益论坛走过的第四个年头,通过这个平台,大家认识了很多坚守的公益人、听到了很多温暖的公益故事、汇聚了很多公益力量……经过前三届的举办,华夏公益论坛已形成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影响力。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汇添富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文在大会上作了《金融向善,爱能改变——汇添富基金的公益之路》的主题演讲,生动讲述了汇添富基金的公益事业。
李文表示,汇添富基金的公益之路,始于“河流·孩子”公益助学项目,它让公益成为汇添富的第二事业,在金融向善的路上砥砺向前,见证更多的爱能改变。
“河流·孩子”,见证“爱能改变”的力量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村庄,有村庄的地方就有孩子,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希望。2008年,一则关于云南怒江州学生“飞索求学”的报道轰动社会。由于山路险阻、交通不便,孩子们需要悬挂在一根钢索上,每天从湍急的怒江上空“飞过”。
李文介绍,“当我们实地探访时,内心被深深地触动,当地的教育条件如此简陋,‘一师一校’的现象仍如此普遍,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是如此艰辛。”
“于是,我们开始考察捐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去帮助一批学生,为改变中国西部乡村教育现状、实现教育公平,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河流·孩子’公益助学项目自此正式启动。”李文表示。
从怒江启航,“河流·孩子”公益助学项目沿着祖国西部的河流溯源而上,十六年来,该项目依次走过四川金沙江、宁夏黄河、甘肃大夏河、贵州柳江、湖北清江、青海大通河、广西右江、湖南湘江和内蒙古嫩江,捐建了10所设施一流的寄宿制添富小学,并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和升级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西部乡村小学的硬件标杆。
“今年5月,当我相隔10年再次回到‘河流·孩子’第三所学校——宁夏泾源县兰大庄添富小学,看着眼前现代化的教学楼、卫生整洁的食堂,以及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梦想中心、图书室、音乐室,回想起第一次考察时年久失修的老校舍,心中无限感慨。”李文深情地说,“十六年的奔跑,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条路充满风雨、充满挑战,但更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因为,我们笃信,只要我们所有的爱心、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梦想成真;为了老师们的安心工作、事业有成;为了村民们的生活美好、富足安康,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彩虹和美好。”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兰大庄添富小学已经从全乡教学评比的最后一名,发展为固原市泾源县的农村示范学校,孩子们在更加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中快乐地读书、健康的成长,兰大庄也终于不再是“烂大庄”。
李文介绍,在捐建“河流·孩子”项目第一所学校的过程中,汇添富就意识到,西部乡村教育的困境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落后和不足,师资力量的匮乏和不稳定,老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视野局限等问题更为突出。
于是,项目启动伊始,汇添富就将乡村教师培训作为项目的核心,把乡村教师从偏远的大山带到上海,让他们在接受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去丰富经历、开拓视野、改变认知。
十六年来,基金会已连续举办了十七期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训;同时举办了七届乡村教育管理研习班,帮助添富小学的校长们实现了教育管理上的提升和转变。
目前,“河流·孩子”公益助学项目先后捐建了10所设施一流的寄宿制“添富小学”,累计培训了1700多名乡村教师和上百名校长,直接受益学校85所、受益师生超过15000人,形成了一套“软性投入为主,硬性投入为辅,软硬兼顾”的运作模式,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品牌公益项目。
金融向善,汇添富的第二事业
汇添富基金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把“感恩”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将公益作为公司的第二事业,坚信爱与长期的力量,持续打造项目化、专业化、平台化和长期化的汇添富公益事业。
李文介绍,“2010年,汇添富成立了上海基金业首个公益基金会——上海汇添富公益基金会,通过专业组织来规范公益事业的开展。除了基金会的保驾护航,我们也坚持用经营企业的理念和方法来对公益项目进行体系化和全过程的专业管理。”
近年来,汇添富在医疗健康、民政济困、金融公益、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爱心付出、持续深耕,创新出多元化的公益项目体系,发起了“生命之光”“基业上善”“致敬城市建设者”“普汇咖啡”等多个品牌公益项目,在金融向善的路上步履不停、躬耕不辍,以爱书写公益事业的新篇章。
“社会责任,同道同行,金融向善,爱能改变。党的二十大奏响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第三次分配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公益事业正承担起新时代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公益之路任重道远。汇添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继续以纯粹无私的公益之心,以合作开放的公益态度,以专业规范的公益实践,以长期坚持的公益信念,共同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公益力量,见证更多‘爱能改变’!”李文表示。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