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演艺经济推动城市出圈
“歌迷之城”引来了巨大流量,带火了文旅产业,推动了城市出圈,同时也在倒逼城市转型升级。
夜幕降临,山西太原正被一场场演唱会点亮。“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是时下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休闲娱乐方式。今年以来,太原已举办32场大型演唱会,吸引近100万人次观演,带动消费41亿元。太原做足演艺经济文章,在用“行走的GDP”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同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一座温暖的城
“我提前半个小时就盯着手机,不断刷新页面,比抢春运车票还紧张。好在最后抢到了,能去太原圆梦!”歌迷李茜是歌唱组合“凤凰传奇”的“铁粉”,她告诉记者:“来太原看演唱会是我送给自己的30岁礼物,在太原的旅行非常舒适,不虚此行。”
近年来,太原城市上空频繁被演唱会的激昂旋律萦绕,一场场星光熠熠的演出,犹如强力磁石,吸引着全国歌迷的目光。从国内一线歌星到国际知名乐团,纷纷将太原列为巡演站点,让这座素有“龙城”之称的古老城市,转身一变成为热门打卡地。
太原市文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约13万歌迷在太原观看了张杰2024巡回演唱会,近八成歌迷来自太原以外地区;2024五月天“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太原站售票约18.4万张;2024李宗盛“有歌之年”巡回演唱会太原站售票约10万张;国庆节前夕,凤凰传奇“吉祥如意”巡回演唱会太原站圆满落幕,吸引歌迷约10万人次。
歌星和歌迷们为什么选择太原?因为太原把歌迷放在心上。“看完任贤齐演唱会,散场后,路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免费接驳公交车非常震撼,那么多公交车让我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从北京来的歌迷米宏霓告诉记者,演唱会期间,歌迷还可以凭演唱会门票享受太原重点景区免票优惠,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地铁。在机场、火车站,太原还为歌迷免费发放了伴手礼,“太原真的太温暖了”。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张黎敏认为,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太原正在从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型为文化城市,提供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这些释放出的信号被演出团队和主办方看好,自然会选择落地太原。同时,太原的地理位置和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举办大型活动的理想地点。这些活动不仅限于演唱会,还包括其他文化和旅游活动。
聚拢旺盛人气
“平时一晚能卖几百串,演唱会举办当天,准备的几千串都不够卖。”在太原红灯笼体育场附近经营小吃摊的李维佳一提起今年接踵而至的演唱会,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今年的收入至少翻番。”
在演唱会场馆附近,除了烤串、面皮、酸辣粉、刀削面、冰激凌等夜市美食,各类周边产品也是琳琅满目。从定制徽章、海报、荧光棒到特制盖章本,应有尽有。美妆小姐姐也纷纷出来支摊,化彩妆、编小辫儿,热闹的叫卖声“燃爆”夜经济。
在稻田公园举办的太原稻田音乐节开启了当地演唱会经济新模式。舞台搭在公园里,音乐与稻田美景相融。演唱会结束后,歌迷们还能在公园内享受吃、住、玩一站式服务。据介绍,仅10月26日、27日两天,就有6万多人来此打卡。
酒店行业也搭乘演唱会东风迎来入住高峰。太原市区内各大酒店提前数周便被预订一空。“为了看演唱会方便,我预订了场馆附近的酒店,虽然比平时贵些,但能节省路上的时间,看完演出能直接走路回去休息,很值。”北京游客刘琦说。
不仅如此,商场、超市也纷纷延长营业时间,抓住歌迷们购物休闲的需求,销售额显著增长。数据显示,太原市今年演唱会带动门票收入10.4亿元、住宿7亿元、餐饮3.39亿元、购物娱乐11.88亿元、市内交通1.94亿元、其他6.34亿元。
良好的口碑让太原文旅产业聚拢了旺盛人气。携程数据显示,进入太原旅游的订单增速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十。
提升城市品质
“歌迷之城”引来巨大流量,带火文旅产业,推动城市出圈,同时也在倒逼城市升级。
“短时间内观众大量聚集,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太原市副市长李永强表示,文旅、公安、交通、消防、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工作,对保障演唱会安全顺畅举办至关重要。
据了解,太原成立了营业性演出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强化现场调度和协调联动,高效解决演唱会举办的堵点难点问题。在一次次的实战中,太原总结出了适合当地演唱会经济发展的经验。今年4月,太原出台的《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更是将这些经验和要求细化,为太原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受益的还有举办演唱会的场馆。从曾经的一年只有两场大型演出到如今很多项目主动找上门,华舰体育集团董事长王琳对未来盘活场馆资源充满信心。“相信随着太原‘歌迷之城’的建设,我们的场馆一定能发挥出更大潜能,引进更多高质量演出,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对太原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场演唱会,更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方式。”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师旭东说,下一步太原将继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打造“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经济日报记者 梁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