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华西都市报》见证了我人生每一个重要时刻
第一次到成都
“《华西都市报》为我举办接机仪式”
“我特别喜欢《华西都市报》,因为几乎在我人生的所有重要时刻,记者朋友都报道过我。”郎朗回忆,第一次到成都大约在2003年,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郎朗来到成都办独奏会,当时他就接受了《华西都市报》的采访。
“我印象非常深,当时‘华西’还邀请了几位琴童来机场迎接我,举办了接机仪式。”
随后几年,他又多次来到成都,被聘任为成都大熊猫国际文化大使、担任四川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在成都举办大师课……
每一次,《华西都市报》都会前往报道。时至今日,郎朗已经不记得接受过几次《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但他记得有的时候是阵仗很大扛着设备面对面的专访,有的时候因工作太忙也会约线上访谈。
郎朗对四川的感情很深,他把这里称为“一块福地”,去过四川非常多的地方。前不久,他还在成都为粉丝策划了一场婚礼,郎朗在现场用音乐的形式送出祝福。每一年郎朗会来四川很多次,除了成都,还经常前往雅安、汶川、都江堰等地。他认为四川不仅有接地气的美食,更有深厚的文化。“大家不仅是到四川来玩的,更能在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华西都市报》15周年、20周年、25周年的生日时刻,郎朗都未缺席。15周年时,郎朗手写贺词发来祝福:祝华西都市报创刊15周年生日快乐;20周年,郎朗说:华西都市报是我与乐迷的纽带;25周年时,郎朗正好与妻子吉娜·爱丽丝在成都举办四手联弹音乐会,在百忙之中,抽空在演出后台录制了生日祝福视频。
郎朗在今年的贺词里说道:“不知不觉,《华西都市报》迎来30周年生日。我希望未来的30年,我们还能够一起携手前行。也期待你们能在下一个30年,为中国的音乐、文化、艺术呐喊和助威,继续引领大家对艺术的欣赏。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关注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收藏《华西都市报》
“其实我也算是媒体的一员”
一份报纸承载岁月和记忆,成为社会的底稿。对于名人而言,通过报纸记录自己的高光时刻,串联人生的重点。许多人都有收藏报纸的习惯,郎朗也不例外。
记者向郎朗展示了多份《华西都市报》曾经报道郎朗的报纸,他对其中许多版面都有印象,“这两份我都有!”郎朗指着其中两个版面说,一份是2014年年底他为《华西都市报》送祝福,一份是2022年郎朗制作的迪士尼音乐上线后对他的专访,《华西都市报》进行了整版报道。
如今,报刊亭成为过去,能静下心来阅读报纸的人已经很少了,纸媒转型到线上,进入小屏阅读的时代。
郎朗认为,如今都用手机阅读新闻,这件事情从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层面来说,其实是很好的事。虽然今天我们会为不再读报感到怅然若失,但是手机阅读极大增加了阅读人群,看新闻的人更多了。
“比如《华西都市报》主要在四川发行,通常来说,只有四川本地的人能读到它。但现在《华西都市报》变成了封面新闻,全国人民都能读,所有对四川本地特色感兴趣的朋友都能通过线上客户端获取信息,我认为这是优势,是好事。”
郎朗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每天依然会抽出一些时间浏览新闻,甚至自己也成为了媒体的一员。
“我休息的时候有空,就会拍些VLOG分享给大家,我的初心是想让更多人了解音乐家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其实我也算是媒体的一员,成为了小小的自媒体。”郎朗认为,当下媒体环境对于大众而言,“路子”更宽了,不再是20年前的电视和报纸,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让人人都拥有了成为“媒体”的能力。
演奏需要温度
“希望AI能给音乐家留条活路”
近期,一件被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的事让郎朗觉得十分有趣,那就是肖邦和莫扎特的手稿被意外发现,这些被埋藏了两三百年的作品,到今天才得以现世,“很难想象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到了21世纪,竟然还有新作品出来,真了不起。”郎朗认为,科技和时代正在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而他也在施坦威音乐厅录制了肖邦这首刚现世不久的华尔兹舞曲。
从纸上走入网络再到智媒时代,不仅是媒体的更迭变迁,也是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在音乐领域,最直观和最被议论的话题,则是人工智能与音乐的结合。
郎朗是乐于敞开怀抱迎接科技的人,在近期举行的音乐会上,他和团队也在尝试用科技打造更多惊喜现场。今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音乐会上,通过超高清直播技术,让郎朗能在一个场馆的演出现场,完全“复刻”到另一个场馆,实现“第二现场”的实时转播,让两个场地观众都能享受视听盛宴。
郎朗认为,人工智能进入艺术领域已经成为大趋势,AI已经可以作曲、配乐。对于演奏家而言,目前的AI还只能处于模仿阶段,尚不足以构成“威胁”。
“但未来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我只希望AI能给音乐家留一条‘活路’,别把整个音乐产业都颠覆了。”郎朗认为,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做更有意思的科技音乐会,但演奏始终需要温度。
郎朗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会有新作品呈现,尤其是未来将增加中国作品的呈现数量。明年在四川也将有音乐会、音乐节等内容的呈现,但希望能有创新,等到有更多细节的时候再分享给观众。
(图据采访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