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牌照发放为何趋缓

媒体滚动

关注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牌照发放趋缓,截至目前,暂无新的牌照落入中小银行手中。理财牌照发放趋缓的原因是什么?中小银行又该如何优化存量理财业务?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牌照发放趋缓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已设立的理财公司共32家。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获得理财子公司牌照。总体来看,监管部门近年来批复银行理财子公司牌照节奏呈放缓趋势。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筹建,2019年至2022年不断有新的理财机构获批,2023年仅有浙银理财获批筹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尚无新理财子公司牌照落地。

当前,数量众多的城商行、农商行正积极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今年三季度,针对投资者较为关注的理财子公司申设进展情况,长沙银行有关负责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关于理财子公司申筹,该行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推动理财子公司申筹相关工作。据悉,从2018年起长沙银行便计划申设理财子公司。此外,包括成都银行齐鲁银行、顺德农商行等在内的银行都曾披露申设理财公司计划,但都没有新进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当前主要商业银行已经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此外多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相继成立。理财公司大规模集中设立的阶段已经过去,处于常态化设立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按照“成熟一家,批设一家”原则发放理财公司牌照,部分理财产品规模较大、经营设立较强的中小银行仍将可能获批理财公司牌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近年来,银行理财行业的快速扩张和过度竞争导致了市场资源的分散,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产品同质化、收益水平下降、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和低效运营,监管部门倾向于加大对现有理财子公司的监管力度,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集中力量进行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提升、客户服务的优化等,而不是盲目扩张。

做好代销理财

对未持有理财牌照的中小银行来说,直接发行理财产品的路径受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无法参与财富管理市场。在牌照资源稀缺的当下,中小银行为弥补中间业务收入的损失,加快转型做代销理财。

当前,全市场代销机构数量持续增长,理财公司普遍有意向寻求合作代销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理财公司持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8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2024年6月,全市场有511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20家。

从中小银行角度看,近年来,中小银行不断与大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发力代销理财产品。浙江禾城农商银行发布的代销理财显示,该行目前加快布局开放式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封闭式理财产品等代销业务,覆盖理财产品多元化。在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上,该行明确代销产品所属的理财子公司,并强调该行仅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此外,多家中小银行在展示代销理财产品时,也向投资者明确产品风险提示等情况。

代销是中小银行布局理财业务的重要渠道。叶银丹表示,中小银行通过与持牌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采用代销模式引入外部理财产品。通过这一方式,中小银行能够利用其广泛的客户网络和线下服务优势,将外部理财产品推广给自己的客户群体,提升自己的客户黏性,从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并强化财富管理功能。

但是,当前不少有实力且暂未获得牌照的部分中小银行,实际上并不甘愿仅仅依靠代销渠道发展理财业务。业内人士表示,不少银行在积极对标理财子公司组织架构优化、配套系统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调整,为后续获得牌照资源打基础。目前A股上市银行中,不少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将有较大的机会获得理财牌照。

董希淼认为,对理财产品规模小于1000亿元的中小银行来说,成立理财子公司并不是最佳选择。中小银行受制于人才、资金、牌照等方面的不足,应抓住理财产品代销暂未对第三方开放的时间窗口,以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上线为契机,建设和完善代销系统,培养专业的理财顾问,大力发展理财产品代销业务。中小银行要加强代销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化的“理财产品综合超市”,进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留住存量投资者,吸引新的投资者。

“虽然未持牌中小银行无法像持牌银行那样发行自主理财产品,但它们可以依靠自身在某些特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通过专注于特定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来突破发展瓶颈。”叶银丹表示,许多中小银行在地方市场有较强的渠道优势,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地方企业、个体经营者及高净值客户。这些客户在理财需求上往往存在差异,具有较高的定制化需求。未持牌的中小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专属理财咨询、资产配置方案等服务,帮助客户进行投资组合管理,进行高效的财富管理。

增强风险意识

今年,银行陆续降低存款挂牌利率,存款吸引力下降,银行理财作为转接产品,再次成为银行培育业务新增长点的助推器。在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逐渐打破刚性兑付,其净值化转型也带来净值波动、流动性风险等。

董希淼表示,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银行和理财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中做好动态平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

净值化转型不仅仅是产品结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叶银丹表示,资管行业的转型要求银行理财不仅要提升对市场波动的适应能力,还要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产品的净值变动真实反映资产的风险状况。为此,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净值波动与市场风险相匹配,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资产质量、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合理定价,确保投资者能够在充分理解风险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平稳发展,有关协会和部门对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不断进行规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要求,展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应当有助于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真实、准确体现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水平,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增强投资者对产品性质和特点的判断。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理财应通过定期发布产品净值报告、资产配置明细以及风险评估报告,让投资者能够随时查询产品的实时净值、历史表现和风险提示,增强投资者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董希淼建议,银行和理财公司应加快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能力,持续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要通过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多方努力,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有机统一,推动银行理财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