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野蛮生长的微短剧:一集只需2元但看完却花上百元
以“总裁”“首富”“重生”“逆袭”为关键词的低俗微短剧,不讲逻辑,主打情绪“爽点”。一分钟三个大爆点、每集一个极限的钩子、一个小“爽点”之后马上是一个大落差,付费点往往就设在这里。解锁一集只需两元,但“追剧”上瘾,账单“滚雪球”。同质低俗微短剧是如何快速抢占市场,吸引观众不断点击观看并付费追更呢?对此,总台记者深入微短剧行业进行了调查采访。
“总裁”“首富”“重生”“逆袭”
低俗微短剧不讲逻辑,情绪“爽点”很“上头”
人物设定浮夸的“总裁”“首富”,情节土味十足的“重生”“逆袭”,故事进展毫无逻辑可言,却会让人“上头”。记者从业内人士处得知,大量微短剧的“上游”是网络小说。也就是将网文的经典“吸睛”套路进行浓缩式的可视化翻译,通过快节奏、强反转的剧情设定,力图在每一分钟踩中观众的情绪“爽点”,吸引他们反复点击观看。
拍摄一周全周期一个月
微短剧“野蛮生长”,跟风盛行
那么,这些剧情“跌宕起伏”的微短剧是如何诞生并快速进入市场的呢?当记者走进一家古风造景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发现这里一天内共有10个微短剧剧组同时进行取景拍摄,他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
就拿古装剧来说,记者了解到拍摄制作成本大概在70万左右。剧组工作人员约40位。相比长剧,微短剧拍摄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使得大量影视制作团队持续涌入微短剧行业。截至11月底,今年仅横店影视城的微短剧剧组接待量已超过900个。微短剧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也让低质剧集的“野蛮生长”有了可乘之机,跟风复制,层出不穷。
解锁一集只需两元
但“追剧”会上瘾,账单“滚雪球”
市面上的微短剧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但市场需求的旺盛依旧让行业沸腾。面对空前庞大的内容和主体规模,微短剧的制作方是如何不断吸引观众点击并付费追更的呢?记者随机体验了多款观看微短剧的软件,微短剧单集付费的金额有的只需要两元,可观众一旦追剧“上瘾”,后续往往是近百集的付费剧情,看完一部微短剧有时需要支付上百元。而这些短视频平台的年费会员价格甚至会高于长视频平台。
业内人士张聪聪认为,短剧属于即时充值享乐型,即“瓜子效应”。看短剧就像是嗑瓜子。嗑瓜子就是嗑一个瓜子吃一个仁。看短剧,就是看一部充一部的钱,就很直截了当。
通过不断设置情绪冲突和剧情悬念打造付费点,是微短剧吸引用户持续订阅,获得收益的主要模式之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已经总结出了微短剧的拍摄公式,通常是15-20秒内设置一个剧情转折或高潮,每集最后10秒留下悬念,这是最快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方法。
投流或取代创作成为核心
占全剧宣发成本八至九成
不过,微短剧市场竞争激烈,仅依靠剧情设计有时也难以“出圈”触达观众。一段时间,一种效益周转率更高的模式出现,其中的核心玩法就是投流。所谓投流,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流量广告投放,以此增加短剧的曝光度。
据业内人士介绍,投流已经成为部分微短剧上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比起较低的制作成本,一部微短剧的投流费用甚至能占据全剧宣发成本的八成至九成。不少微短剧的制作方也由此格外关注“投流”的回报率。
“分类分层审核”,专业影视团队入局
微短剧创作走向精品化
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剧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过度追求流量爆点等问题。为实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从2024年6月1日起,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微短剧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对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这种行业性的管理提示,并不是为了限制微短剧行业的正常发展,而是为了给目前涉嫌霸总等恶趣味、低俗趣味的这些微短剧去狗血、去毛病,最终指向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的高质量发展。
不少专业影视团队入局微短剧行业,推动微短剧内容制作的精品化,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特色鲜明的优秀微短剧作品正在走进观众视野。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付晓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微短剧应该把创作重心进一步地前移,更多地结合社会现实,去体现生活的深度,去探索在时代发展的这个洪流之下,更多的人性的闪光点。”
【记者手记】
短时长、快节奏、小体量不应该是微短剧的“原罪”,重点并非是剧集的长短和成本的高低,而是在剧情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业态,微短剧不能因“微”而“短”放弃对作品制作质量和内容深度的追求,只有“微而不弱,短而不浅”,“走心”制作,才能频出精品,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