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拒绝多国食品进口 印度自身问题多多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驻斯里兰卡记者 韩博   近期,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以不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为由,拒绝了来自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多批次食品进口。   不少印度媒体认为,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的举措表明了印度对于进口食品采取严格质量标准、保证印度人健康安全的承诺。然而,印度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却更为突出。

印度严卡标准 拒收多国进口食品

  据《今日印度》报道,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是通过进口食品拒收警报客户端公布上述拒收信息。   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是印度政府卫生和家庭福利部下属机构。该机构依据《2006年食品安全标准法》成立,旨在整合多项食品安全法律,规范食品生产、分销和销售,是印度食品安全的主管机构。   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规定(进口)》授权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可根据进口食品检测情况发布安全警报。   拒收通知显示,日本发往印度班加罗尔的三批茶包被拒收,原因是茶包中含有植物成分“Rooibos”,而该成分并未进入印度食品安全名录。   斯里兰卡发往印度的一批干肉桂花蕾同样被拒收,原因是该批货物没有得到事先的批准。   孟加拉国发往印度杜蒂戈林的槟榔也被拒收,原因是相关商品存在霉菌、昆虫损坏、水分含量过高和不适当去壳的情况。   土耳其发往加尔各答的一批新鲜红苹果被拒收,因为剩余保质期未达到规定总保质期的60%或到期前三个月。   按照相关规定,提交印度进口清关的每种食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三级验证程序,包括文件检查、目视检查和实验室测试。进口食品必须符合2006年《食品安全和标准法》,其中包括:   标签和包装符合要求(如食品成分、过敏原和营养价值的详细信息)、添加剂、防腐剂和调味剂剂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同时印度对转基因食品有着严格限制。   产品被拒收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拒收原因为:安全风险(如农药、重金属含量超标)、质量问题(如水分、脂肪含量不符合标准)、标签不当或文件不完整等。

国内问题频现 印产食品安全受疑

  有媒体报道称,印度在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内食品安全的挑战。   姜黄粉是制作印度咖喱的主要原料,《印度快报》曾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一些地区对姜黄粉质量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被抽中的印度帕特那和高哈蒂两个地区的姜黄粉含量均超过安全标准200倍。   报道称,姜黄粉铅超标与产品掺杂某些着色剂有关,如致癌物铬酸铅,可以让姜黄粉的颜色更好看,卖相更佳。   印度医生塔库里亚称,铅超标200倍极其危险,有可能会造成铅中毒,长期食用含铅的姜黄粉,对于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是不可逆的。   《印度时报》还曾报道古吉拉特邦的食物掺假问题,今年在古吉拉特邦检测的食品样品中约有8.3%不符合安全标准。   印度《铸币报》此前曾报道,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负责人拉奥2023年时曾披露,每年印度有6亿人次因食品不卫生染病,并造成约42万人死亡。   食品质量和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印度食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力。   今年4月,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报告称,印度四种香料混合物中含有致癌物质环氧乙烷,相关产品被立即召回。此举让世界消费者对印度调味料的质量产生了怀疑。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卫生当局都将印度香料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英国随即加强了对所有来自印度的香料进口的管制,而新西兰、美国和澳大利亚则开始调查与这些品牌相关的问题。   路透社报道,在多个国家针对上述两个品牌香料存在污染风险采取措施后,其获取了印度当局对本国香料的检测数据,结果显示印度近12%的香料样品不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路透社还根据印度《信息权法》获得的检测数据,5月至7月初检测的4054个样本中,有474个不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这一结果凸显了印度国内食品供应链中持续存在的问题。   而涉事企业产品在印度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30%,它们的产品填满了杂货店的过道和厨房货架,印度民众依然每天大量使用涉事产品。

监管面临挑战 食品安全道阻且长

  塔塔-康奈尔农业与营养研究所曾发表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成果,提到针对印度食品生产企业的要求过于复杂,进一步推高了食品企业经营者的成本。而高昂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影响尤为突出,它们可能缺乏确保符合要求的资源。   路透社还报道,2024年11月,印度反垄断机构发现食品配送平台Zomato和Swiggy通过独家合同和价格平价限制偏袒某些餐厅,违反了竞争法。这些做法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威胁食品安全。   《经济时报》报道,自2023年4月以来,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已对食品经营者提起了1411起起诉案件,原因包括无有效许可证经营和分销不安全食品等违规行为。   《外交家》报道称,食品安全和标准局已在逐步增加检测力度,对不合规企业采取了更严格的行动,但检测设施不足和执法能力有限阻碍了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有效监测和落实。   污染通常发生在供应链中的多个环节,使追踪和消除食源性危害源的努力变得复杂。《世界报》评论称。   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前局长阿加瓦尔近期在《印度斯坦时报》撰文称,尽管近期在监管上取得进步,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是媒体报道的焦点,掺杂、污染和标签误导是其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比它们表面看起来的要复杂,不能通过表面的行动来解决。阿加瓦尔认为,确保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食品行业和公众三方面的合作。

【最后一名被扣押在加沙的美国公民获释 以色列声明将谈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2日说,一名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被扣押人员当天获释。加沙地带消息人士表示,哈马斯当天在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将艾丹·亚历山大移交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移交前和移交时,以方暂停了移交现场所在地区的军事活动,现场环境相对平静。据悉,以色列士兵亚历山大在美国新泽西州长大,拥有美以双重国籍,被认为是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最后一名美国公民。同一天,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说,以代表团将于13日前往卡塔尔首都多哈,同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进行间接谈判。以总理办公室此前表示,释放亚历山大预计将促成双方停火,并就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展开谈判。不过,声明同时说,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同到访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和美国驻以大使迈克·赫卡比举行会谈,强调谈判将“只会在炮火下”进行。(新华社)

【迪奥被曝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官方回应:立即开始采取措施加以控制】5月13日,近日有消息称,奢侈品品牌迪奥向用户发布短信称发生数据泄露事件。短信内容显示,品牌于2025年5月7日发现,曾有未经授权的外部人员获取了迪奥持有的部分客户数据。泄露的数据包括客户姓名、性别、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邮寄地址以及消费金额和偏好及其他该品牌收集的用户信息。被访问的数据库中不包含诸如银行账户详情、国际银行账户号码(IBAN)或信用卡信息等财务信息。迪奥同时在短信中提醒中国客户高度谨慎,建议对任何可疑通信(短信、电话、电子邮件)都要保持警惕。不要打开或点击来自不明来源的通信或链接,也不要透露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迪奥客服向新浪财经证实了该消息,客服表示,“我们最近发现了一起事件,该事件导致未经授权的外部方获取了我们持有的一些数据,包括客人数据。在我们发现这一事件后,我们立即开始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新浪科技)

【港股苹果概念股多数回落 高伟电子超5%】截至发稿,高伟电子(01415.HK)跌5.38%、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跌5%、比亚迪电子(00285.HK)跌4.61%、丘钛科技(01478.HK)跌3.13%。

【最后一名被扣押在加沙的美国公民获释 以色列声明将谈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2日说,一名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被扣押人员当天获释。加沙地带消息人士表示,哈马斯当天在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将艾丹·亚历山大移交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移交前和移交时,以方暂停了移交现场所在地区的军事活动,现场环境相对平静。据悉,以色列士兵亚历山大在美国新泽西州长大,拥有美以双重国籍,被认为是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最后一名美国公民。同一天,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说,以代表团将于13日前往卡塔尔首都多哈,同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进行间接谈判。以总理办公室此前表示,释放亚历山大预计将促成双方停火,并就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展开谈判。不过,声明同时说,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同到访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和美国驻以大使迈克·赫卡比举行会谈,强调谈判将“只会在炮火下”进行。(新华社)

【迪奥被曝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官方回应:立即开始采取措施加以控制】5月13日,近日有消息称,奢侈品品牌迪奥向用户发布短信称发生数据泄露事件。短信内容显示,品牌于2025年5月7日发现,曾有未经授权的外部人员获取了迪奥持有的部分客户数据。泄露的数据包括客户姓名、性别、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邮寄地址以及消费金额和偏好及其他该品牌收集的用户信息。被访问的数据库中不包含诸如银行账户详情、国际银行账户号码(IBAN)或信用卡信息等财务信息。迪奥同时在短信中提醒中国客户高度谨慎,建议对任何可疑通信(短信、电话、电子邮件)都要保持警惕。不要打开或点击来自不明来源的通信或链接,也不要透露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迪奥客服向新浪财经证实了该消息,客服表示,“我们最近发现了一起事件,该事件导致未经授权的外部方获取了我们持有的一些数据,包括客人数据。在我们发现这一事件后,我们立即开始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新浪科技)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