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拒绝多国食品进口 印度自身问题多多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驻斯里兰卡记者 韩博   近期,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以不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为由,拒绝了来自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多批次食品进口。   不少印度媒体认为,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的举措表明了印度对于进口食品采取严格质量标准、保证印度人健康安全的承诺。然而,印度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却更为突出。

印度严卡标准 拒收多国进口食品

  据《今日印度》报道,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是通过进口食品拒收警报客户端公布上述拒收信息。   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是印度政府卫生和家庭福利部下属机构。该机构依据《2006年食品安全标准法》成立,旨在整合多项食品安全法律,规范食品生产、分销和销售,是印度食品安全的主管机构。   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规定(进口)》授权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可根据进口食品检测情况发布安全警报。   拒收通知显示,日本发往印度班加罗尔的三批茶包被拒收,原因是茶包中含有植物成分“Rooibos”,而该成分并未进入印度食品安全名录。   斯里兰卡发往印度的一批干肉桂花蕾同样被拒收,原因是该批货物没有得到事先的批准。   孟加拉国发往印度杜蒂戈林的槟榔也被拒收,原因是相关商品存在霉菌、昆虫损坏、水分含量过高和不适当去壳的情况。   土耳其发往加尔各答的一批新鲜红苹果被拒收,因为剩余保质期未达到规定总保质期的60%或到期前三个月。   按照相关规定,提交印度进口清关的每种食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三级验证程序,包括文件检查、目视检查和实验室测试。进口食品必须符合2006年《食品安全和标准法》,其中包括:   标签和包装符合要求(如食品成分、过敏原和营养价值的详细信息)、添加剂、防腐剂和调味剂剂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同时印度对转基因食品有着严格限制。   产品被拒收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拒收原因为:安全风险(如农药、重金属含量超标)、质量问题(如水分、脂肪含量不符合标准)、标签不当或文件不完整等。

国内问题频现 印产食品安全受疑

  有媒体报道称,印度在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内食品安全的挑战。   姜黄粉是制作印度咖喱的主要原料,《印度快报》曾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一些地区对姜黄粉质量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被抽中的印度帕特那和高哈蒂两个地区的姜黄粉含量均超过安全标准200倍。   报道称,姜黄粉铅超标与产品掺杂某些着色剂有关,如致癌物铬酸铅,可以让姜黄粉的颜色更好看,卖相更佳。   印度医生塔库里亚称,铅超标200倍极其危险,有可能会造成铅中毒,长期食用含铅的姜黄粉,对于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是不可逆的。   《印度时报》还曾报道古吉拉特邦的食物掺假问题,今年在古吉拉特邦检测的食品样品中约有8.3%不符合安全标准。   印度《铸币报》此前曾报道,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负责人拉奥2023年时曾披露,每年印度有6亿人次因食品不卫生染病,并造成约42万人死亡。   食品质量和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印度食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力。   今年4月,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报告称,印度四种香料混合物中含有致癌物质环氧乙烷,相关产品被立即召回。此举让世界消费者对印度调味料的质量产生了怀疑。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卫生当局都将印度香料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英国随即加强了对所有来自印度的香料进口的管制,而新西兰、美国和澳大利亚则开始调查与这些品牌相关的问题。   路透社报道,在多个国家针对上述两个品牌香料存在污染风险采取措施后,其获取了印度当局对本国香料的检测数据,结果显示印度近12%的香料样品不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路透社还根据印度《信息权法》获得的检测数据,5月至7月初检测的4054个样本中,有474个不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这一结果凸显了印度国内食品供应链中持续存在的问题。   而涉事企业产品在印度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30%,它们的产品填满了杂货店的过道和厨房货架,印度民众依然每天大量使用涉事产品。

监管面临挑战 食品安全道阻且长

  塔塔-康奈尔农业与营养研究所曾发表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成果,提到针对印度食品生产企业的要求过于复杂,进一步推高了食品企业经营者的成本。而高昂的成本对中小企业影响尤为突出,它们可能缺乏确保符合要求的资源。   路透社还报道,2024年11月,印度反垄断机构发现食品配送平台Zomato和Swiggy通过独家合同和价格平价限制偏袒某些餐厅,违反了竞争法。这些做法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威胁食品安全。   《经济时报》报道,自2023年4月以来,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已对食品经营者提起了1411起起诉案件,原因包括无有效许可证经营和分销不安全食品等违规行为。   《外交家》报道称,食品安全和标准局已在逐步增加检测力度,对不合规企业采取了更严格的行动,但检测设施不足和执法能力有限阻碍了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有效监测和落实。   污染通常发生在供应链中的多个环节,使追踪和消除食源性危害源的努力变得复杂。《世界报》评论称。   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前局长阿加瓦尔近期在《印度斯坦时报》撰文称,尽管近期在监管上取得进步,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是媒体报道的焦点,掺杂、污染和标签误导是其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比它们表面看起来的要复杂,不能通过表面的行动来解决。阿加瓦尔认为,确保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食品行业和公众三方面的合作。

【饿了么推出“春生计划”:投入逾10亿元,专项支持沪上商家春季经营】 近日,饿了么宣布推出“春生计划”,2025年3月至5月期间,将在上海投入逾10亿元,继续加大对餐饮行业在开店激励、经营成长、专属流量、造节营销、数字化能力等五大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为沪上新老餐饮商家发展提振信心,助力商家生意可持续增长。(澎湃新闻)

【美官员:美乌矿产协议预计于本周签署】当地时间2月23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在采访中表示,美国与乌克兰的矿产协议预计将于本周签署。当天,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就矿产协议文件的文本达成一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签署协议。(央视新闻)

【量化机构九坤投资和微软成功复现DeepSeek-R1】记者获悉,九坤投资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近日刊文称,首次成功复现了DeepSeek-R1,特别是其在强化学习领域的成果,同时在技术层面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该学术文章名为Logic-RL: Unleashing LLM Reasoning with Rule-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为微软亚洲研究院、Ubiquant及其他独立研究人员共同撰写。据悉,同为量化巨头,九坤投资在数据、算法、算力方面有着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近年来持续在AI前沿技术领域展开系统且深入的研究,不仅长期探索通用技术并推动其场景应用,还在多个细分领域进行了多元化的研究拓展 ,力求构建更为全面的AI技术体系。在业内看来,DeepSeek的模型全部开源,全球掀起复现DeepSeek-R1的热潮,此前包括HuggingFace、伯克利大学、上海交大等机构均有相关复现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饿了么推出“春生计划”:投入逾10亿元,专项支持沪上商家春季经营】 近日,饿了么宣布推出“春生计划”,2025年3月至5月期间,将在上海投入逾10亿元,继续加大对餐饮行业在开店激励、经营成长、专属流量、造节营销、数字化能力等五大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为沪上新老餐饮商家发展提振信心,助力商家生意可持续增长。(澎湃新闻)

【美官员:美乌矿产协议预计于本周签署】当地时间2月23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在采访中表示,美国与乌克兰的矿产协议预计将于本周签署。当天,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就矿产协议文件的文本达成一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签署协议。(央视新闻)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