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打造极致效率“新样板”

市场资讯

不久前,2024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由本钢板材、鞍山钢铁、本钢恒达公司共同研发的“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是鞍钢集团积极拥抱工业4.0时代的到来、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取得的崭新成果。
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今天,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钢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期“深度关注”走进本钢恒达公司的钢铁物流园区,深入了解“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感受智慧运营下钢铁物流的畅快与迅捷。
钢铁物流园区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降至3天;
园区内仓储平均用时12分钟便可完成车辆进园—办理手续—装卸—出园的全过程;
仓储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运营成本降低90%;
项目运行3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和发错货率为零……
采用由本钢板材、鞍山钢铁、本钢恒达公司共同研发的“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本钢恒达公司物流效率实现大幅提升,这座“无人园区”通过智慧赋能成为本钢极致效率的“新样板”。近日,2024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该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深植数字基因建设智慧化钢铁无人仓

11月26日,辽宁本溪迎来2024年的第一场降雪,寒风阵阵,气温降至冰点以下。位于本溪市桥北工业园区的本钢恒达公司园区内,十几台载重车通过智慧门禁系统的信息识别有序驶入料场。在温暖的自助提货室里,笔者见到了刚来的司机刘师傅,他高兴地说:“干了20多年钢材运输,我最爱到这里提货。因为简单快速,10多分钟我就能上高速公路了。”
恒达公司工程师韩忠杰熟练地打开系统后台,向笔者展示当天的物流销售情况——天津地区一名客户的下单时间是14时46分,货物在15时23分就离开了园区。这样迅捷发货的例子当天还有很多,该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全天销售钢材73笔,价值达1379.94万元。
“这些都是‘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带来的实际效果。该项目由本信公司总包集成,根据我们公司钢铁物流园区的特点,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电商协同、智慧门禁、仓储监管、数据中台等有效集成,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的钢铁无人仓。”韩忠杰说。
“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从着手建设起就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植数字基因,其智慧运营系统方案将电商模式、配送仓储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集成创新。
系统运行三年来,凸显了数智化仓储物流的场景优势。
韩忠杰告诉笔者,26日当天,他们为上海地区的一家客户企业进行了“门对门”送货到家服务,“我们通过智慧运营系统开展成品物流服务业务,客户商品下单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就像网购服装和水果一样方便。”成品物流服务不仅比过去到港口提货方便许多,而且到货时间还大幅提前,相比于陆海联运的集中运输又多了一种高效的选择。“我们的无人化智慧仓储也非常强大,客户车辆前往园区前,全部信息已经进入系统,客户远程完成车辆任务预约,到园后按照系统指引沿信息流的路径完成作业。”
如今,本钢恒达公司成为本溪首个5G智慧化商用场景综合试验示范区,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推进数字鞍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引领自主研发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在本钢恒达公司冷轧智慧库内,提货司机在电脑屏上轻点页面,智慧运营系统就对车辆进行数字化建模。随后,生产现场无人行车开始启动,到位后仅用两分钟就完成了单个冷轧钢卷的抓取、移动和放置,全过程干净利索。
“‘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在数智化底座上打造大宗无人仓储,通过无人化操作、可视化建模、车辆集群调度、吊车路径优化和身份识别等技术,彻底革新了传统的仓储业务流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作业模式,实现业务流程创新。”韩忠杰告诉笔者,在这一过程中,该项目获得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2项和软件著作权4项、专利2项,凸显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团队积极协同,开展了多项自主研发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主研发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实现货物收发存全流程的无作业人员参与。货主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司机仅凭身份证即可自主完成送、提货,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用户体验。
自主研发仓储、物流可视化建模与2D孪生数字立体仓,建立带有物料预测功能的仓储、物流可视化模型不少于3种,模型预测准确度高达90%以上,为仓储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自主研发园区车辆集群调度算法,成功缩短了平均入库出库时间,实现智慧系统100%自主完成车辆排队调度,优化了车辆调度流程,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
自主研发吊车路径优化与库位推荐算法,通过优化吊车行走距离,成功缩短了入库出库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自主研发钢卷标签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系统自主完成钢卷身份识别,识别率达到90%,大大提高了识别准确性和作业效率。此项技术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自主研发发货钢卷身份自动核验,确保每次发货都能由系统准确判断是否正确或是否发错货物,实现发货准确率100%。
这些自主研发成果不仅支持更深入的数字分析和模型构建,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业务模型,改善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效率,推动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
强化深度应用智慧运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我们依托自身货源优势、仓储优势等吸引一批深加工企业,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老字号’发展,不断发挥极致成本和极致效率优势,持续做大做强规模经济。”这是本钢恒达公司全力推进“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落地的初衷。
该公司根据钢铁物流园区实际需求,以智能、智慧为设计目标,聚焦解决人工作业带来的各项痛点,以互联网思维搭建数字化、智慧化的“无人”园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智慧无人仓建设。无人仓是园区管理的核心业务层,以无人行车为核心,综合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检测、边缘计算、条码在线检测等技术,以数字化理念再造业务流程,实现园区生产作业调度、仓储出入库、货品核对无人化,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和安全事故。
——数字化业务流程再造。将提货行为数字化,客户远程完成车辆任务预约后,智慧系统自动识别车辆,智能引导车辆入园、装卸货,大幅提升了物流园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行三年,实现零发错货、零安全生产事故的优异表现。
——数字孪生立体仓。建立带有物料预测功能的仓储、物流可视化模型通过实时数据,对设备进行实时、可视化的空间立体仿真模拟。
——信息透明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信息展示服务,使客户能够实时掌握仓储质押状态、加工进度、运输时间等关键信息,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发展。“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从时间压缩、空间复用、差错控制三个维度提升单位土地效益,为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提供保障。
“相较于传统形式的仓库,我们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降到了3天。”该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告诉笔者。“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构建了以数据为驱动的数字孪生立体仓模型来缩短验证周期,用钢卷信息大数据推演出货品放置算法、摆放优化模型、吊车行走最佳路径,园区内仓储平均用时12分钟完成车辆从进园—办理手续—装卸—出园的全过程。通过该项目,园区单日完成吞吐量1万吨时,总用工人数只需要18人,运营成本降低90%。“不仅大幅提升仓储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和安全事故,提高整体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负责人表示。
“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为本钢恒达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步骤和人工作业,大幅降低成本支出,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钢卷周转率,增加仓储费收入;提高作业准确率,减少钢卷损耗,避免误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的运作效率。从2021年到2023年,该公司经营效益稳步增长,涨幅达到48%,充分证明了无人化、智慧化物流管理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今年1至10月,该公司营业利润保持正增长,吞吐量月均超20万吨,加工量预计全年达2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面向未来,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征程上,一系列如“钢材无人仓技术研发与应用”建设项目和深度应用场景将在鞍钢集团各区域、各基地、各产线落地实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新优势,为鞍钢集团加快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积极力量。

通讯员:鲁娜 记者:田峥
编辑:季旭、孙树徽责编:兰天碧校对:同音
(转自:本钢板材)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