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花钱找人陪聊陪玩,“情绪消费”藏隐患

三湘都市报

关注

    某店铺提供的“情绪服务”价格单。

不开心了花钱找人倾诉,睡不着了找人哄,孤单了找人连麦唱歌唠嗑,起床还有叫醒服务……近期,互联网上有不少“情绪消费”服务,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情绪消费”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

近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展开调查发现,这一新兴业态服务广泛,其背后隐藏了诸如服务不透明、个人隐私安全甚至违法违规等问题,有待规范。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

见习记者 仝若楠

包月费用达上万元,服务项目详情不透明

在各大电商平台、社交软件和游戏陪练软件上,均能看到不少提供“情绪消费”的相关服务,服务类型主要分为游戏陪玩、助眠叫醒、情感陪聊以及互动娱乐四大类。而这些类目又细分为各种五花八门的项目,比如闲聊、树洞、连麦观影、连麦喝酒、监督学习等……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多样。

三湘都市报记者注意到,下单的消费者,通常被称为老板。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看到一家名为“晚安×××你”的店铺,提供的在线陪聊语音连麦服务已售出20万单。其宝贝详情页并未直接显示价格详情、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以及服务人员相应资质,仅有一张图片提示“下单前需咨询客服,耐心等待客服安排”。

在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后,客服提供了一张价格表,表单显示服务主要分为文字语音条和语音连麦,后者较于前者价格每15分钟高出5至20元不等。价格差异主要在于时长和服务人员等级,其中等级分为盲盒、金牌、镇店、神级、首席和锦鲤。

“等级是根据顾客反馈好评度决定的,等级越高,体验感、话题度、综合素质越高。”客服解释说。而在时长上,最低15分钟,对应最低等级服务费用为10元,最高可包周,包周最高等级价格为8888元。而另一家店铺“月邮XXX树洞”还提供包月服务,最高等级包月价格高达18000元。

社交媒体和连麦陪玩软件上,也提供有“情绪消费”的相关服务。虽然分类清晰,但具体的价格和服务同样未明确展示,部分需私信获得,较为隐蔽。

这些平台上,一局游戏陪玩价格多在10元以内,分为“技术陪”和“娱乐陪”,前者价格更高,同时价格还会随着游戏水平和难度上升而增加。“主要看游戏段位和包不包赢,如果要开麦聊天,会另外加收10元。”2019年就开始线上接单游戏陪玩的小虾米(化名)说。

而哄睡、叫醒以及情感陪伴类的收费,一次或半个小时约为20-30元。部分“情绪消费”价格单显示还可预存和充值。

缺乏相关资质,店铺、人员管理尚处“盲区”

消费者为情绪买单,部分服务或涉嫌违法违规

在电商平台,记者发现仅有部分店铺会提供资质,例如上述“晚安×××你”店铺显示其公司为吴兴独角兽信息咨询工作室,主要提供信息咨询类服务。而其他大部分店铺则因“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依法不需要办理经营主体登记”未能提供相应资质。

当被问及陪聊人员是否有相应的心理学资质时,两家店客服表示,部分级别有证件。“专业的话可以下单镇店级别及以上的,有证可查。”一店铺客服回复。随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下单了文字语音十分钟聊天,接单的陪聊人员表示自己是业余的,“如果需要专业的话,可能我们这边是无法提供相应证件,只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撑”。

小虾米称,自己通过在校园表白墙、语音软件和在游戏大厅内发布个人广告来接单,通常会附上擅长游戏、个人战绩和声音类型等信息,“因为这个领域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消费者大多是根据主页个人介绍去判断服务质量是否符合预期”。

他还透露,有的陪玩是私人发布信息,有的则隶属于一些“俱乐部”,“俱乐部往往会提供相应的培训和管理,服务相对更有保障,但同时价格也更高,一般起步就是20-30元一单”。 

小虾米透露,兼职陪玩过程中他最多一天接了将近20单,挣了约300元,这其中有不少客户是出于情感价值需求下单的,“特别是‘娱乐单’和‘连麦单’基本上就是无聊或者比较孤单,想找人聊聊天、说说话,输赢并不重要”。

而在记者的10分钟陪聊消费过程中,服务人员首先询问是闲聊还是有情感问题咨询,随后记者以遇到心事为由向其咨询,服务人员对记者进行了简单的安慰和开导。

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家名为“六元XX”的陪玩俱乐部公开发布了其培养手册,培养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游戏内操作细节和服务细节等,培训强调服务态度以及陪玩氛围,要求以老板(消费者)为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价格单提供“甜蜜单”“表白单”“分手单”等与恋爱相关的情绪服务,部分会注明为纯绿色。记者在添加一私人陪玩微信后询问价格单,对方发来一张价格图表,其中竟包含较大尺度的视频聊天服务。

律师说法

心理咨询需专业知识

擦边陪聊涉嫌违法

湖南和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友华律师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如果从业人员没有相关资质,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和处理消费者的心理问题。不当的安慰或开导可能会加剧消费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新的心理问题。他提到,若商家无法提供相关人员的详细信息,则可能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保障权。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认为,“情绪消费”相关行业需要做好真实的信息披露,区分其与专业心理咨询的边界。

王友华表示,如果商家提供大尺度视频聊天服务,如果包含暴露身体隐私部位、进行色情暗示性的动作或言语等内容,就属于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可被处以行政拘留、罚款等治安处罚。如果此类行为情节严重,例如,以盈利为目的组织人员进行大尺度的色情视频聊天表演,并通过收取会员费、打赏等方式获取利益的行为,可能构成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