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非遗”进课堂 传承 “活”起来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21日电 (刘建军)一块块面团经过安秋平用和、揉、捏、搓等步骤,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随即诞生……近日,走进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一中的非遗课堂,学生们正围坐在一起,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面塑技艺,一揉一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便跃然眼前。
“成州面塑”俗称为“面花”“花糕”“礼馍”“捏面人”等,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成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2017年“成州面塑”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安秋平是“成州面塑”第五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内容主要取材于神话、戏剧、民间历史传奇人物等,以色彩艳丽、朴实自然、生动逼真的特点,备受当地人的喜爱与推崇,更让人改变对面塑的看法。
近年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让“非遗”深入校园,成县将面塑、剪纸等课程列入课后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安秋平等非遗代表传承人被聘请为学校非遗传承指导老师,走进学校课堂,让师生近距离切身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
教室里,安秋平通过示范让学生听得兴致盎然,然后让学生将小小的面团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塑造出各种形象,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面塑制作过程,不仅锻炼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开发潜能和提升想象力,还能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安秋平说。
“成州面塑”的传承是安秋平最大的心愿,这些年,为更好地传承面塑技艺,他成立工作室,开展面塑作品的制作与销售,多次举办面塑技能培训,带动当地爱好者参与面塑作品的制作与销售。“我一直在想,手艺不能流失,要培养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孩子,非遗技艺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安秋平说。
学校“非遗”课堂的设立,不仅让学生了解非遗艺术、传承古人的技艺,更是传承这门技艺背后的情感与温度。安秋平教孩子们用一双巧手、一颗匠心,捏出了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也让非遗“活”了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