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登场苏大存菊堂

北京晚报

关注

▌白先勇 著

2004年6月11至13日,青春版《牡丹亭》抢在“非遗”大会前一个礼拜在苏大存菊堂登场。开始朱栋霖教授还担心观众不够,哪晓得消息一出,除了苏大学生积极抢票外,上海、南京、杭州各地高校学生也纷纷来索票,演出时两千座位全满,连两侧走廊也挤满了人。礼堂设备不足,舞美道具很多都装不上去,这样的朴素演出,居然也得到了青年观众火爆反应,如同热门音乐演唱会一般,学生之热烈胜过台北首演。各地媒体蜂拥而至,如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昆山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青春版《牡丹亭》抢尽了媒体风头。苏大演出成功,证明我们针对青年观众的策略是正确的,并启动了“昆曲进校园”的计划。苏大首演的效应,经过媒体竞相报道,外溢到全国。

2004第一年青春版《牡丹亭》还在披荆斩棘的阶段,每一场的演出都不能闪失。苏州首演完毕接着参加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同时又到浙江大学巡演一轮。两场都满座,浙大学生的反应与苏大同出一辙。青春版《牡丹亭》掳获了高校学子的“春心”,是《牡丹亭》中的“情”与“美”感动了他们。

十月,我们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有一千七百个座位的二十一世纪剧院演出,三天座无虚席。北京过关了,十一月的上海演出又是一大关键。当时上海大剧院是上海最高档的演出场所,是法国人设计现代化的剧院,建筑美轮美奂,是上海的地标。上海大剧院开张六年,多演一些西方音乐剧、歌剧,以及本地大型的歌舞剧,而昆曲却不得其门而入。

青春版《牡丹亭》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是破天荒头一遭,主办单位是香港邵氏红星何莉莉的基金会。可是主办单位把票价调得太高了,最高票价一晚一千二百元人民币,那是戏曲界从没有过的价钱,一般观众望之却步,这违反了我培养青年观众的初衷。于是我跟主办单位商量,让给我几百套打折的学生票,我去向澳门、台湾的企业家募款,买下这些学生票,然后到复旦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去演讲,把票分发给听讲的学生,同时我邀请了上海戏曲学院四十个昆班小学生来看戏,学生们欢天喜地地进到上海大剧院去看青春版《牡丹亭》的盛大演出。大剧院居然三天满座,创下纪录。这次演出,我们又遇见一位从天而降的救星,薇阁文教公益基金会董事长李传洪,他亲自去向何莉莉说项,让出折扣票,并捐款购票每天三百张,让上海歌剧院成员看戏。

2004年这一年我领着青春版《牡丹亭》团队南征北讨,从台北、香港、苏州、杭州、北京、上海……几个重要城市一路演下来,过关斩将,场场客满,奠下日后青春版《牡丹亭》一飞冲天、平步青云的根基。

老实说,我开始拼命推动青春版《牡丹亭》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跟我的助理秘书郑幸燕一同打拼,我自喻是个光杆司令带着一个小兵直往前冲。有学生讥讽我是堂吉诃德,那么郑幸燕便是桑丘了。我执着长矛,主仆二人直往风车刺去。(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