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聚焦花果山英才双创周|改革兴才,激活“第一资源”创新动能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关注

转自:新华财经

第六届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将于11月8日在连云港开幕,该活动已成为连云港人才交流、项目招引、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连云港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谁来评”“怎么评”“如何用”等科创人才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索出一批以创新价值、贡献、能力等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有效激发人才“第一资源”的创新活力。

“周转池”破解高层次人才编制紧缺难题

在传统编制管理体系中,资源分配不均与使用效率低下,往往制约着对高层次人才的选用。今年,连云港制定出台《市级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旨在打破编制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第一资源”的创新动能。

“周转池”制度,通过“总量控制、动态调整、专编专用、人退编收”的运转模式,搭建灵活高效的编制管理机制,解决了一些单位因编制资源紧缺而难以招募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困境,同时也避免了编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该模式下,人才周转期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8年。

《管理办法》对拟使用周转编制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有限的编制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真正实现“用在刀刃上”。连云港市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周转池”的载体,首批提供了100名周转编制,专门用于保障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此外,“周转池”制度的适用单位范围也更加广泛。除了事业编制已满或登记设立事业单位性质的省级以上重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或省战略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市属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外,承担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企业及人才攻关联合体牵头单位、全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同样也可申请使用周转编制。

“百企千才”树立“企业认可就是人才”理念

在“谁来评”方面,连云港全面下放人才评估评审权给用人单位,探索出一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认可为标准的人才评价新路径。

“我是硕士学历,只能达到E类人才标准,没想到通过‘举荐委员会’推荐,我可以享受到D类人才政策,孩子也享受到了子女优先入学政策。”李华锋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剂分公司质量副总监,在连云港市人才等级认定中,他经用人单位举荐,享受到了更多的人才优惠政策。

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连云港市始终树立“企业认可就是人才”的理念,打破传统人才评价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2023年,《连云港市“百企千才”支持计划(2023-2025年)》印发实施,聚焦“三新一高”、临港石化等重点产业,计划用3年时间,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中遴选出100家,赋予其人才举荐权。2023年,连云港已成功遴选出首批“百企千才”计划成员,包括30家用人单位和200名人才。

为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连云港还提出,对于入选“百企千才”的人才,将享受到职称绿色通道、中级职称或技师考核认定、高级职称评审推荐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入选人才,还将择优作为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及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级重点人才项目推荐人选。

“双盲公正”构建公平公正科研评价体系

围绕“怎么评”,连云港改革优化市级人才工程计划,实施人才工程和计划评审机制“双盲评”,探索更加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

连云港市今年的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以“双评”与“双盲评”的有机结合为核心,实现了评价机制的全面升级。“双评”机制,即“线上”与“线下”双重评审。线上独立评价确保了每位专家在无干扰的虚拟环境中,能够基于专业判断对科研项目进行客观评价;而线下综合分析则集合了多方智慧,通过综合考量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及潜在价值,进一步提升了评审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双盲评”则保障了评审的独立性和规范性。连云港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评审专家,确保评审过程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同时,评审相关流程均在网上封闭运行,评审专家在不知晓申报人及申报单位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独立评价,有效避免了利益冲突和偏见。

除了评审机制的创新,连云港还对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回头看”。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连云港整合人社、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对现有人才引育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整优化。同时,通过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确保每一分人才投入都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人才政策更加精准科学。

在连云港,人才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截至目前,该市的人才资源总量已达98.3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高达1.47万人,居苏北五市之首。同时,全市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58人、省双创人才167人、省双创博士367人,不仅为连云港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也为城市的持续繁荣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余伟婷)

编辑:赵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