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曝光!扬州主城这里启动大规模改造!

扬州生活网

地处主城梅岭核芯地块,扬州486非遗集聚区改造提升进行中!
与此同时,梅岭片区全新规划曝光,北护城河畔这片炙手可热的地块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扬州老城区大刀阔斧的拆旧建新,486片区也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7月16日,扬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486非遗集聚区改造提升项目清租服务招标公告,本次改造提升项目清租户数160户,清租服务范围为486非遗集聚区范围内出租房产的清租。

2024年7月18日,486非遗集聚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公告显示,改造提升工程用地面积约33300平方米,拆建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64846平方米,改造提升后的面积比先前扩大将近一倍!

扬州486,寓意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筑邗城、开邗沟、通长江、连淮河,开启扬州城的历史。
2015年,当扬州迎来建城2500周年时,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正式启幕。

昔日,这里是扬州传统手工艺人的集结地,他们在这儿宣传并教授传统技艺,玉器、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刺绣、通草花制作、扬州灯彩、扬州面塑……涵盖了扬州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

2017年,承载无数扬州人记忆的红园花鸟市场正式搬迁,红园玉石古玩业逐渐进驻486非遗集聚区的淘宝市集,随着收藏热的逐渐升温,淘宝市集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成为了一个民间自发的跳蚤市场。

丨图源:小红书@爱旅行的MM和会魔法的谦谦
每天,各路古玩发烧友都会带着自己的藏品前来摆摊,种类繁多的文玩、旧物、手工艺品,让人逛得乐此不疲。

丨图源:扬州发布

近日,小编来到了486非遗集聚区改造提升项目现场,区域内大部分建筑已被围上了绿色铁皮,时不时传来叮铃哐啷的声音。

一块写着“关于对486非遗集聚区淘宝市集清场的通告”的红色立牌十分显眼,据公告内容可知,486片区已于2024年5月25日晚18:00起关闭。

临街商户基本上搬迁完毕,店铺处于空置状态,只剩下少数几家商户还在为搬迁做最后的准备。
进入大楼内,空荡且昏暗,大部分店铺都贴上了“已撤场撤离”的封条,但有的老板仍坚持营业着,张贴出了“甩卖”标语。
二层天街曾是近300米长的淘宝市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是486最热闹的地方,号称扬州的“潘家园”。

而现在曾经专属于它的熙攘与喧嚣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狼藉。

在A区一楼,非遗文创园概念策划图出炉,从改造意向图上看,建筑呈现出独特的趣味风格,未来或将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

丨仅供示意,交付呈现以改造后为准
标星的项目用地位于486非遗集聚区北侧,未来这里计划引入文创、玉器、漆器等特色业态,并打造主力形象店。

丨仅供示意,交付呈现以改造后为准
现在,此项目用地已部分围挡。

红砖的房子格外显眼,像一个沧桑的老人一样伫立在路边,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它的东侧紧邻华建·未名园,老房子与现代化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加衬托出破败。

486片区的改造提升,既是为了城市界面上的美观,又是在功能上的提升。期待它的全新面貌!它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感受非遗的魅力,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扬州486非遗集聚区所在的梅岭片区一直以来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这块洋溢着书香气息和浓郁市井风情的宝藏区域即将迎来崭新的发展。

今年8月,扬州市梅岭片区详细规划批前公示出炉!
▼规划范围:
东至史可法路-邗沟-古运河一线,南至北护城河,西至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北至邗沟-上方寺路一线,总用地面积约4.19平方公里,均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

▼规划目标:
面向瘦西湖风景区旅游的综合功能服务区、展现扬州城河水系的历史文化展示区、立足于明清古城的北护城河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打造“古今人文集聚区、城景交互体验区、宜居品质示范区、美丽扬州样板区”。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两区、两片、三带”的空间结构。
“两区”:北护城河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以及瘦西湖旅游配套服务区。
“两片”:万福西路以南、以北两个生活片区。
“三带”:邗沟文化展示休闲服务带,漕河风光带,古运河风光带。

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到,北护城河畔将有大变样!除486非遗集聚区,这里还分布着许多很有年代感的小区。

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工人二村体量很大,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电线多、窄楼距、楼层低、高密度是它的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大多数房子已经破旧,一直都有居民在关心何时能够拆迁以及未来规划。
小一辈的年轻人在这里长大,然后走了出去,而一大部分中老年人则是选择留在这里守着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出了工人二村再往西边走,便来到了玉器街,在这里繁忙与宁静并存,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道路两侧平房混搭着老式小楼房,与工人二村一样,即便大多数的房子已有二三十年房龄,但是因为有梅小梅中双学区的加持,热度一直很高,二手房均价2万/㎡左右。

巷内道路狭窄,多以三层左右老式房屋为主,依托着周边丰厚的旅游资源,有些房屋已经被改造成民宿。
这里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善,沿街商铺林立,菜市场、餐厅、超市等一应俱全,日常生活需求皆可满足。

但车位紧张、路面破损、房龄老旧这些问题确实很难避免,同时又由于紧邻学校,上下学高峰期车辆多很容易大堵车。
居住在这里可谓是喜忧参半,有的居民殷切期待着拆迁,实现自己的新居梦,但也有居民表示:“我们老一辈,在这儿一住就是一辈子,其实也习惯了,要真的拆迁还舍不得呢!”

对于梅岭片区的未来规划
你有什么看法呢?
你家是否在规划范围呢?
责任编辑:橙子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