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治回到母校沈阳二中全程站立与学子交流合影
转自:沈阳晚报
作为以院士校友命名班级的学生,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一到高三3个“兴治班”的120多名学子一直在王兴治院士报国情的激励下成长,“能当面聆听院士的教诲”也成了孩子们最大的心愿。
10月10日下午,“兴治班”的孩子们迎来了学生生涯的高光时刻——89岁高龄的王兴治院士专程回到母校,来到“兴治班”学子们中间,与大家面对面交流,与每一名学生握手合影,激励学子们树立报国之志,长成栋梁之才。
“与兴治班同学见一面” 89岁院士学长兑现承诺
两年前的2022年11月,沈阳二中分别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兴治、中国科学院院士祝学军两名校友名字命名的班级——“高一兴治班”“高一学军班”正式亮相。这是二中首次以院士校友命名班号。当时,“兴治班”的学子们在写给院士的信中,热切表达了对王兴治院士的崇敬和期盼。收到信后,王兴治院士当即表示要“与兴治班同学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座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兴治是沈阳二中1956届校友,他是制导技术专家,是我国反坦克导弹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和领军者,如今89岁高龄的他仍然每天辛勤工作,忙碌如常,甚至加班到深夜。
10月10日,精神矍铄的王兴治院士专程来到沈阳二中,兑现了对“兴治班”学子们的承诺。他兴致盎然地回忆起大半个世纪以前的校园生活。在二中党委书记胡玉倩、校长刘亚军等陪同下,细致地参观了校史馆、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实践基地,并对二中的智慧校园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举措赞不绝口。
“到祖国最需要的行业去” “红箭精神”激励二中学子
当天中午,当王兴治院士步入交流的会场时,二中3个年级“兴治班”的学子们激动地报以热烈掌声。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心情同样激动的王兴治院士从座位上起身,坚持站在台前与学生们交流。他从当年的求学经历,讲到攻克科研难关的过程,贯穿大半生的赤诚之心和报国之情深深感染着学子们。
“王院士,您在我们这么大的年纪时,是如何树立志向的?”“当初是什么激励您后来选择走上科研之路的?”面对“兴治班”学子的提问,王兴治院士道出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心声:“在懵懂的年纪,我们当时不懂什么个人选择,但国家的召唤就是我的选择,哪里艰苦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他向学子们讲述当年的成长感悟,“当我决定从事科研工作的时候,我告诉自己,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我们要做‘红色工程师’。”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行业去’既是‘红箭精神’,未来也一定是更多学子传承追求的‘二中精神’。”二中书记胡玉倩动情地说。
每人都能与院士握手合影 “兴治班”学子迎来“高光时刻”
“科学研究最需要‘科学地攻关’,不能蛮干。”“一台设备包含成千上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的研制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许多次失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艰苦的科研攻关过程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探索,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必须上岸’,才能最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与学子们的交流中,王兴治院士全程站立,声音洪亮,幽默的语言中金句频出,智慧的光辉令学子们深深折服。
现场,王兴治院士提出要与每位“兴治班”学子握手合影,让学子们不禁欢呼雀跃。“兴治学长,归来仍是少年!”师生们惊叹着,激动着,与院士合影留念。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吴佳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