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快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

媒体滚动

关注

□ 王孝武 杜嫱

高等院校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各地方政府需加快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校、企、政、研多方合作,助力区域经济的增长。

强化政策引导,构筑协同发展顶层框架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针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制定详细的五年规划或十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规划应包括高等教育资源的地理分布、学科建设重点、与区域产业链的对接策略。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分配,使不同地区高等院校能够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学科。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提供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支持,鼓励高校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

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协同过程中的问题;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席会议,评估协同发展效果。同时,及时调整协同发展策略,确保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顺利进行。例如,华东交通大学ICT现代产业学院通过联合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省人工智能学会、华为等,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通过协同运作,确保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区域经济,优化高等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产业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高校和企业资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着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产业学院内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研发中心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潍坊市教育局通过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校企一体育人,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相匹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开设区域特色专业。全面了解和掌握区域内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通过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专业方向,开设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例如,沿海地区可侧重于海洋产业、港口物流等专业,内陆地区则可关注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专业。同时,要注重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强化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常态化

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推动校、企、政、研共同建立产学研联盟,形成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联盟可以围绕特定产业或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和对接活动,加强技术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搭建在线产学研合作平台,集成科研成果、技术需求、合作项目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和精准匹配。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建立多主体一体化科技成果对接与转化平台,让科技成果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展示给目标主体。如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在线”平台,汇聚了校方的科研成果,并提供在线展示、匹配交易及合作研发等功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转移、专利申请等服务,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提高转化效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关注成果的市场价值,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围绕科技成果展开创新创业工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资源。推动大学生在创业中应用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者分别为安徽新华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科研秘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