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只此青绿,这很中国

齐鲁晚报

关注

由舞剧改编的电影《只此青绿》将于今年国庆档全国上映,影片日前举行了二十城限量点映,邀请观众提前“入画”。电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传世画卷,在光影交织中展现出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记者 张向阳 济南报道

爆款舞剧引发“青绿潮”

很多人还记得,2022年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刷屏,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舞绘”《千里江山图》,展现了宋代美学的特征和服饰样式。许多网友直呼:“美哭了!太震撼!”这部讲述《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成为爆款,在全国引发了“青绿潮”。自2021年首次于国家大剧院“展卷”以来,《只此青绿》在1000多天里走过70余座城市,演出超过550场,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演出市场舞剧类票房第一。

如今舞剧《只此青绿》走上大银幕,由舞剧原班人马出演,能让更多观众去电影院感受“青绿”的魅力,感受文化跨越时空的联结。定档预告中扑面而至的国风气韵沁人心脾,一镜一帧中都透着“只此青绿,这很中国”的东方韵味。

在影片日前于上海点映的映后见面会上,主演张翰和刘洋与观众分享了拍摄背后的故事。与舞蹈诗剧的内容一致,电影故事围绕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潜心钻研,跨越近千年时空,走入画家希孟的内心,目睹了希孟以青春为笔,呕心沥血忘我创作,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传世画卷的历程。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时空的交错中,展卷人与这位“天才画家”心心相印,探寻《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文化渊源。

张翰在与观众交流中说,希孟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千里江山图》,但未必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一位18岁的年轻人。他希望能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知道这幅画作者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宋少年的“航拍中国”

900多年前的大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18岁的王希孟完成了中国绘画史的不朽名作《千里江山图》,他也是历史上仅有的以一幅画作而名垂千古的绝世天才。

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宋徽宗赵佶是一位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慧眼独具,认为王希孟“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王希孟经徽宗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画艺突飞猛进,半年时间绘制一幅《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取鄱阳湖与庐山风景以绘之,景物繁多,气象万千,色彩绚丽。画卷中远山黛青,飞瀑晶莹,层峦叠嶂,河湖浩渺,人间烟火与风水美景交相辉映、动静相和、灵动逸然,写意之中,不乏工美佳作。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弘,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这幅长卷是青绿之间的千年绝唱,体现着传统的“天人合一”之境,以及追求“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画卷中呈现了宋代美学的清新雅致与亦实亦虚、诗意梦幻的丹青世界。宋徽宗见之,不禁惊叹:“朕十八岁时,断然画不出此等青翠河山,此方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天才少年的才华与气度,将千里风光全都融入这12米的画卷,被称作宋版的“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集北宋水墨画之大成,是青绿山水画中尤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使得宋朝青绿山水画胜过了盛唐时期。《千里江山图》之后,再无青绿山水画的境界能达到如此高度。20多位帝王收藏,900多年的传承,它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堪称北宋绘画中的“双绝”,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一幅北宋山河青绿重彩图卷,一幅汴京城内城外风俗佳作,引人回望北宋时最美的自然与人文。

遗憾的是,天不假年,王希孟两年后就英年早逝,如同一颗闪耀的流星划过北宋的夜空,留下近千年难以磨灭的绚丽光华。就好像他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为这一幅《千里江山图》。

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希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开始不被认可却依然倔强坚持,最终创作出了这幅传世之作。这幅画卷之中融入了他的家国情怀、对美好江山的无限眷恋。

《只此青绿》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电影《只此青绿》循着《千里江山图》的主线,讲述希孟和匠人们的无限执着和热爱,篆刻人、织绢人、采石人、制笔人、制墨人纷纷登场,万千平凡的“沧海一粟”,在如梦似幻的青绿山水间雕琢着自己的作品、演绎着自己的人生。电影中的希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迷茫与彷徨后,蓦然回首,望见的是这些人的身影,他们成为希孟的力量源泉,使这幅画在那一刻拥有了灵魂,可谓一抹青绿绚烂,千里江山无垠。

舞台“画卷”银幕“展卷”

舞剧与电影是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舞剧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电影是影像视听的艺术。相比而言,电影的拍摄能够更加具象地展现演员的细节,也能让舞蹈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舞剧电影就是在电影的拟真性与舞台的假定性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利用影像叙事的直观与生动,让观众欣赏到虚实交融的唯美场景。 电影《只此青绿》主创团队表示,电影将以更自由的视角、更绚丽的光影、更丰富的想象力,带领观众跨越千年时空,感受《只此青绿》中的宋风雅韵和壮哉美哉的《千里江山图》,这是一种区别于剧场的差异化欣赏体验,通过高清影像技术的加持,舞台作品有了更全方位的呈现。电影中,观众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舞者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舞台上无法呈现的舞剧电影专属美,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之中。特别是在国风国潮成为青年一代审美最爱的当下,爆款舞台作品和大银幕结合,让剧场里的“画卷”跃出舞台有限的空间,投射到大银幕上灿烂“展卷”,既打破了艺术形式和场景的固有边界,也提升了观众对美学的认知,有望再度引发新一轮的“青绿潮”。

电影中舞蹈演员们的表演可谓出神入化,饰演青绿的演员孟庆旸在现场谈及拍戏和舞台表演的区别时,感慨电影镜头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舞者对于电影的拍摄相对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镜头下会放大演员的每一个肢体、细节、眼神,甚至细致到每一个毛孔。”舞剧拍成电影让舞者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正是这种挑战,促使舞者不断突破自我,以更完美的姿态展现舞剧的魅力。大银幕上青绿腰的惊艳、肢体的丰富以及表情的细腻,都让观众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电影《只此青绿》通过精美的布景、动人的音乐和精彩的舞蹈展现了独特韵味,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北宋的繁华与诗意之中。影片中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故事感和画面感,大气又细腻唯美,与舞蹈和画面相得益彰,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其中的情感。同时,电影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为舞剧增添了新的维度和魅力,这也是相比于舞剧而言电影的独特优势。

舞剧影片拓展观影体验

近年,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火爆,出现了不少现象级的舞台剧,将这些一票难求的舞台剧搬上大银幕,在中国艺术电影门类中,同样是尝试与创新,拓展着电影内容的边界和观影体验。

今年6月18日上映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也是将改编后的舞台剧搬上了大银幕。2018年,上海歌舞团将红色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搬上舞台,用舞剧讲述惊险的谍战故事。2024年,这部舞剧再由舞台走向银幕,成为一部舞剧电影。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没有一句台词,如同一部默片,情感的爆发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演员的身体上,通过舞蹈、眼神、肢体传达出浓烈的情绪。

去年浙江蝴蝶剧场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首演开始就一票难求,该剧捧红了李云霄、陈丽君等一众越剧演员。如今,这部越剧也搬上了大银幕,片名为《新龙门客栈(舞台纪录电影·越剧)》,目前正在全国影院上映。去年3月8日上映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也是以舞台剧为蓝本进行创作拍摄的,该片还原了樊锦诗先生在敦煌进行考古、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的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早在2021年,山东拍摄的歌剧电影《沂蒙山》精彩上映,影片以民族歌剧《沂蒙山》为蓝本,在纯粹、唯美地呈现歌剧舞台表演魅力的同时,充分运用电影化的艺术手段,用镜头调度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用丰富的细节拓展舞台演出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史诗感的视觉体验。

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正使戏剧走进更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品种丰富、制作精良的国内外高清舞台剧电影已经推向市场。本月初,2024英国舞台影像展开幕,8部来自英国国家剧院、西区演出现场的高清舞台剧影片,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等影院轮番热映。由艾美奖得主朱迪·科默主演的《初步举证》,作为开幕影片重现大银幕。此外,还有今年英国国家剧院新作《奈伊》、奥斯卡奖得主萨姆·门德斯执导的《动机与提示》、同名大热IP改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舞台剧影片,为观众带来异彩纷呈、酣畅淋漓的观赏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