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神船”启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日k线图

日k线图

“南北船”两大集团实现合并五年后,中国船舶集团最大的一次资产整合来了。

9月2日晚间,中国两大千亿级船舶业上市公司,中国船舶(600150.SH)与中国重工(601989.SH)同时公告,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公告还指出,交易的具体交易方案、换股价格、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等安排将由双方沟通、论证、协商后,在正式签署的交易协议中进行约定。

追忆“南北船”合并的时间线,从2015年初开始“南北船”互相换帅、到2018年以来不断政策鲜明化与高层表态,“南北船”合并的预期逐步浓厚。2019年,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

但在消息披露之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9月2日股价均出现大幅下跌,跌幅分别为9.04%、6.39%。

“大国巨轮”启航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分别由其大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其他国资发起的方式成立。

而两家上市公司所隶属的集团公司的前身,均系上世纪末我国五大行政性军工总公司之一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为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五大军工总公司“5拆10”过程中形成两大船舶集团。随后,两大集团又分别在新一轮国有企业资本化改造中,推动了集团船舶资产登陆A股市场。

随着出口经济的发展,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大型船舶建设集团的崛起,中国三大造船业关键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过去十四年连续位居世界第一。至2023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实现了全面超过全球份额50%的创举。

2024年,中国造船业又进一步向前迈进。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在船舶领域的竞争优势凸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出口额实现同比91.1%的显著增长,在出口重点商品中增速最高。

“南北船”作为中国船舶业起航与大国军工能力提升象征,近年也表现出了较好态势。

以2023年为例,中国重工全年共承接订单757.10亿元,同比增长10.94%;同期中国船舶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28艘/918.61万载重吨/728.78亿元(按2023年底汇率,下同)。修船业务全年承接299艘/20.58亿元,应用产业全年承接合同金额24.29亿元。

2024年上半年,“南北船”承接订单数量则进一步攀升。其中中国重工上半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09艘/855.77万载重吨/684.25亿元,吨位数同比增长38.21%;修船业务承接190艘/11.74亿元;应用产业承接合同金额11.79亿元。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修船订单98艘/11.61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16.36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13.07亿元。订单结构向高端船型占比较高的结构迅速迈进。

财务数据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长17.99%,实现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55.31%;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21.02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

规避重复建设

2019年10月,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1月,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正式于北京揭牌亮相。

自此,虽然“南北船”正式进入同一控股股东管理协调的时代,但两船竞合状态引发的重复建设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两家公司同吨位船坞重叠现象较为突出,如两家公司的民用船只品类也大体相似。

从业务范围来看,中国船舶管理主体包括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四家公司,业务涵盖造船、修船、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四大类。中国重工下辖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主体,业务亦包含造修船与机电设备等。虽然中国船舶更擅长总装,但两者业务仍存在业务范围重叠。

从建造的船型来看,中国船舶涵盖各式军用舰船、军辅船和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大型邮轮、大型LNG船以及各类特种船等民船船型;中国重工则包括军品领域的航空母舰、水面舰艇、常规动力潜艇、军辅船、公务执法装备,以及民用领域的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气体船、海工船、科考船及其他装备等,两者在产品品类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

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曹友生近日就新时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出五点思考,包括要进一步突出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导向;进一步突出激发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突出推动国有企业产业链分工与协同;进一步突出提升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更加聚焦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等。

随着9月2日晚间的公告揭晓,中国船舶拟换股吸并中国重工,千亿级造船业“航母”启航。

而包括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在内的三大重组任务也在公告中被列入显要位置。

“南北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若重组成功,将进一步强化主营业务的顶层协调,分板块推进两集团内部业务整合,有效减少同业竞争,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术船型、高附加值船型成为发展重点,共拓海外市场,也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专家李锦指出。

“从交易结构来看,交易为由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其可能体现了目前国家以兴装强军作为最主要抓手的核心战略”,一位接近中国船舶配套企业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船舶业的发展和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多,双方合并也是大势所趋。”

(作者:赵云帆 编辑:包芳鸣)

加载中...